【小岛浪吹】为什么有些香港人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中国能否赢回香港人心

字数:6924

Jan 10, 2022

香港最近也是頻上頭條

先是泛民派,本土派候選人集體缺席立法會選舉

把選舉變成了擺設

接著又通過極低的投票率打臉港府和中央

然後何韻詩等多名《立場新聞》相關人士被捕

網站也被停運

港警的逮捕理由是《立場新聞》涉嫌煽動分裂國家

大家應該知道我這人平時很愛抖機靈

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還是很穩的

所以如果你是個港獨分子

這個視頻很可能會引起你的極度不適

建議你謹慎觀看

說香港有很多的港獨人士

我認為這對大多數香港人是不公平的

但是如果我說不少香港人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放在廣義的中國人之前

我想是不過分的

香港人對中國人的這個身份認同最高的一年是2008年

這裏面有幾個原因

首先中國不但安然度過了07年到08年的金融危機

甚至可以說中國在拯救世界經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08年中國又成功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

不要說中國人了

所有的海外華人也覺得余有榮焉

08年還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香港各界人士傾囊相助

向大陸捐贈了220億港元

10幾年前的220億

頂的上現在的500億了

當一家人互相幫助時

對這個大家庭的認可度也會變高

即使是那個提供幫助的人

那麽這一年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比例是多少呢

認為自己是純中國人的有39%

認為自己只是香港人的有18%

認為自己是香港的中國人

或者中國的香港人的占43%

如果把這部分身份認同稍顯混亂的人也算上

親中的占了82%

從08年開始

香港人對自己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就開始逐年降低

到2019年時,認為自己是純中國人的,僅剩11%

比2008年降低了28%

而認為自己是純香港人

和中國沒有關系的,達到了55%

站在中間地帶的香港的中國人

或者中國的香港人也減少了11%,只剩32%

從這個數據上來看

中央如果放任香港人對中國認同感的變化

無疑就是默認港獨了

前面的數據有兩點值得探討

首先是為什麽幾十年前中國還很窮時

很多香港人對中國很有認同感

其次則是為什麽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

不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了

有關老一輩的香港人

我們要先弄明白一件事

就是他們來自於哪裏

類似香港,新加坡這樣的小島

都是近百年才發展起來的

以前的亞洲都是以農業為主

這種沒多少淡水的小島只是漁民們進行中轉,休息的地方

基本上就沒什麽居民

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將香港割讓給了英國

作為中國人當然是奇恥大辱

而當時英國的國內貴族也勃然大怒

外交大臣彭瑪斯頓勛爵就認為香港

是「一個杳無人煙的荒蕪小島」

根本起不到通商口岸的作用

明朝時中國大部分時間都實行了海禁

到了清朝時這個政策也被沿襲了下來

一直到康熙時才開了海禁

開海禁後部分客家人、圍頭人、疍家人、福佬人移居香港

但是人數很少

在英國強占香港時

香港的原住民人口數量在5千到1萬左右

1854年太平天國軍隊逼近廣州

於是當地大批的商人,買辦,地主以及小康之家

紛紛逃到香港避戰

這個是香港人口的第一次爆發性增長

1851年香港原住民加上各國商人小販等等只有3.2萬

到了1861年則猛增到了12萬

日本侵華期間

尤其是在上海被日本占領之後

香港一下子成為了全中國最安全的城市

因為日本人好像還不敢和英國翻臉

於是大量當時的中國社會精英開始移居香港

這是香港人口的第二次暴增

這其中以當時的江浙精英為主

像後來的包玉剛,董建華,邵逸夫

周新馳等等都是江浙人的後代

到了1941年,香港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61萬

1941年底日本對英宣戰

隨後香港被日本占領

對於日本來說,香港最重要的是港口

161萬人擠在香港島反而影響他們的後勤

因此日本實行了歸鄉政策

將大量的香港移民驅逐回了大陸

這些移民被丟在廣東

回鄉的事就自己想辦法了

不少家庭在歸鄉過程中失散

大量的老人小孩被遺棄

途中餓死病死的不計其數

最終島上的人口從1941年的161萬銳減至1945年的60萬

當然這100多萬也不是全回了大陸

日本戰敗後人們在馬鞍山烏溪沙

墨魚洲都發現了萬人墳

這之後中國又進入了國共內戰

內戰期間大批中國人為了躲避戰火

因此前往了香港

除了普通人,還有一些國民黨的殘部也進入了香港

比如說向華強的老爸

就是國民黨的少將

不過這次江浙人來香港的就少了

主要是廣東人

一方面是國民黨兵敗如山倒

江浙人來不及往香港跑了

另外一方面真正的精英基本上都跟著蔣委員長跑路去了臺灣

以前講臺積電的視頻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

張忠謀就是浙江人

不過不管怎麽說

這一次香港是真的撈著了

從1945年的60萬人口

很快漲到了1950年的220萬

60,70年代中國大陸經歷了一連串的動蕩

港英當局對當時的偷渡客實行的是抵壘政策

這個政策就是說隨便你想什麽辦法

只要到了香港,你就是香港人了

於是往香港偷渡的生意絡繹不絕

甚至還有人一口氣遊到香港的

1961年,香港人口310萬

1970年已經逼近400萬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從大陸過去的

1965年,印尼領導人蘇哈托展開了長達三年的「清共運動」

這場清洗造成了大約50萬華人遇難

僥幸逃脫的華人大多大半前往了新加坡

小部分前往了香港,臺灣

由於當時中國大陸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

前往大陸的人數並不多

1975年南北越合並

開始有計劃的清洗當地的華人

從1975年到1984年之間

越南政府一共驅趕了超過150萬華人出境

也是在1975年

紅色高棉將華人劃入資產階級陣營

全體華人都面臨了嚴酷的階級鬥爭

大量的華人被屠殺

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排華

這其中就有很多華人選擇前往了香港

1980年,香港人口達到了500萬

面對越來越多的偷渡客

港英政府放棄了抵壘政策,改為即捕即解

也就是遇到偷渡客,就遣送回國

從這之後,香港的人口增長才趨於平緩

從1945年到1980年

香港的復合人口增長率是6.25%

而從1981年到2021年

復合增長率只剩不到1%了

這個時候咱們就可以先回到開始的問題上了

為什麽老一輩的香港人

大部分覺得自己是廣義上的中國人

我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

絕大多數移民來自於中國大陸

從我這些年的觀察來看

華人對祖國的歸屬感的耐久度比其他國家都要長一些

一般能維持一到兩代

偷渡香港的人大部分都是青壯年

一個20歲的青年1950年偷渡香港

2008時也才78歲

雖然說當時的中國還並不富裕

但是中國有句老話

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

這些人,包括他們的第一代子女

對中國比較有歸屬感,是十分正常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英國政府還只是把香港當成了殖民地

並沒有把香港人當自己人

首先英國政府就從來沒有承認過普通香港人是英國人

英國是在保住香港已經無望後

才在1987年7月1號後開始給香港人發放BNO護照

BNO護照在我看來也不是什麽好玩意兒

所謂的BNO護照是說你是英國人(口誤)

但是沒有英國的居留權

這實在是太扯了

這玩意兒還沒有工作簽有用

而且在港英政府期間

洋人和華人的地位有極大的區別

比如現在我們去香港玩的時候可能會去太平山看看夜景

從香港開埠以來

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征及地標

但是港英政府期間

太平山山頂區被保留為非華人的居住地

禁止華人在山頂居住

除非有港督特批

再說一個小例子

1974年,英國批準了《國際勞工組織公約》

但是呢,其中有36項條款香港勞工是不適用的

至於什麽港督,高級官員都是英國指派的

那都不算事兒了

第三個原因則是華人創造的財富

和英國人關系並不是特別的大

這個很多人不理解

說香港能發展起來,靠的不就是英國嗎

這話我們不能說他完全錯,但肯定也不對

因為當時中國受到了國際的製裁

港英治下的香港作為中國唯一可以依靠的進出口

確實是賺了不少錢

要是香港歸中國管

實事求是的說,這個錢可能就賺不著了

但是很多人忽視了

上世界50年代到80年代

香港的工業是非常的強的

香港的鐘表業,塑膠業,製衣業都是亞洲頂尖

電子業更是力壓日本

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

可是香港工業的蓬勃發展

靠的可不是港英政府的英明神武

而是中國人幹出來的

港英政府放任偷渡客進入香港

不是大發慈悲

而是看重了這些廉價勞動力

當時港英政府治下

大部分華工每周工作時間在65小時以上

小部分甚至能夠達到100小時

而在這些華工中

還有相當比例的童工

華人工作極努力

但是工資卻很低

香港《鏡報》創刊董事長徐四民曾經回憶

一個中國人只有三、四十塊工資

但洋人就有一千塊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

很多香港人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或者比較親中就是比較可以理解的了

那麽為什麽老一輩的香港人中

也有部分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到了如今又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

不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了呢

首先香港人中本來就有一部分人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

2019年香港的人口普查顯示

香港有92%的華人

剩下的則是其他族裔,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為主

而這92%的華人是不是全部來自於中國呢

當然不是

以前黃之鋒呼風喚雨的時候有人就傳他說是越南人的後裔

這個其實是亂講的

鋒哥只是長得有點像而已

越南在戰爭期間還有在排華期間

確實有很多越南人逃到了香港

但是香港後來把大部分的越南人遣送回去了

這裏大家要註意一個漏洞

就是香港基本上不會把中國人遣送走

60,70年代時,中華民國還沒涼透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雙國籍

但是中華民國是承認的

很多海外的華人是認中華民國是祖國的

那時候國籍也不像現在這麽嚴

很多人其實都是雙國籍

只要有中國人的身份

基本上就能留下來

我以前也和大家聊過東南亞華人的一些情況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要追述到明朝了

很多人已經是幾代後的移民了

他們對中國本身已經沒有太大的感情了

有些人即便有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沒什麽好感

更多的感情還是放在中華民國身上

說到中華民國我們又要再扯幾句了

我蔣委員長也是好面兒的人

雖然蒙古,琉球什麽的都是他放棄的

但是逃到了臺灣之後他的民族情緒又起來了

蒙古,琉球都是我們中國人的

連蒙古是都是我們的

那香港就更是了

其實香港早就可以收復了

二戰時中國是戰勝國

日本從香港撤走的時候中國理當收復香港

問題是老蔣搞不過丘吉爾

所以又把香港交給了英國

但是精神上老蔣覺得香港是中國的

任何香港人,只要去了臺灣常住

比如說去臺灣上學

都會直接發中華民國的身份證

於此同時老蔣還派了大量的間諜在香港長期的反共

老蔣這麽積極也是有好有壞

從大中國這個角度來講

兩岸都是中國人

你香港人就算是只願做臺灣的中國人

也好過不做中國人

問題是臺灣沒搞幾下就不行了

巖裏政男上臺後馬上就取消了給香港人中國身份證的行動

並且開始推動臺獨

這麽一搞不少早期被國民黨洗成了反共人士的人

一下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國人了

在香港,其實也包括在臺灣

很多人都是因為要反共

然後中華民國又把自己作死了

才導致自己的身份認同出現了混亂

說了這麽多咱們還沒說英國在幹嘛

1878年港英總督軒尼詩就開始在香港推進英文教育了

1912年港督盧押又成立了香港大學

這個是一所全英文教學的大學

畢業生出來後基本上都能進入香港的上流社會

我想這個大家都明白

簡單點說就是英國要在香港人裏培養自己人

畢竟英國在香港殖民了100多年

要是一個中國人都沒掰過來

那也太失敗了

不過英國人也不是特別瞧得起中國人

能讓英國人認可的

都是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精英

前面我們說了英國人給香港人的BNO護照

在我看來沒什麽鳥用

但是英國在香港回歸之前

還是偷了中國一波塔的

那就是不少人都沒註意到的居英權計劃

說穿了就是讓你在做香港人的同時

還能住到英國去

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英國人

這個計劃是在1990年到1996年實施的

正巧卡在中國收復香港之前

一共有多少人呢

差不多5萬

包括36200名專業人士

如醫生,教授,法官,律師等

500名企業家,7000名紀律部隊的人員

比如懲教署,海關,人民入境事務處等

6300名敏感工作人員

比如說警察政治部,軍事服務團等

這麽一看你可能就有點明白了

為什麽香港的大學都比較的反共

大律師工會不反對香港和英國的引渡條例

但是反對和大陸的

違反法律的示威者上法庭跟玩兒一樣

對了,咱們再說幾個有居英權的著名人物

蘋果日報的黎誌英就有居英權

銅鑼灣書店的老板也有居英權

林鄭月娥曾經有居英權,後來放棄

但是她的老公和兩個兒子還是有居英權

總部絕不離開香港的李嘉誠,也有居英權

香港剛回歸的時候共產黨是懵逼的

整個香港有權有勢有錢的,全是英國人

香港的第一屆特首董建華是親中的

但是很多人沒註意到的是特區的政務司司長

也是前華人布政司陳方安生是徹底的親英的

香港回歸的時候那個穿著大紅衣服站在正中的就是她

董建華上臺後其實是想要為香港人做些事的

但是本人手腕不足

民意對他也不支持

中央政府能夠給他的支持也很有限

由陳方安生帶領的親英派又對他進行各種掣肘

因此大部分的計劃都不算成功

而但凡是成功了的事情

偏偏又是親英派們喜聞樂見的

董建華在上任不久後就提出了八萬五計劃

也就是要為香港人建廉價房屋

但是時機選的非常不好

恰逢金融危機

房價暴跌直接就讓香港的中產急了

這就是在錯誤的時機做正確的事情

提出這個計劃後房價走跌

中產和反對黨馬上就合作

幾十萬人上街

董建華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就熄了

對地產商開刀沒問題

但是剛上任權力還沒拿穩就出手

實在是托大了

出現了反對聲音之後又不夠銳利果敢

沒能迅速幹趴對手

結果被利益集團反將一軍

導致未來特首都不敢再碰房地產

徹底失去了對房價的控製

而香港回歸後

香港一直在進行去工業化

同樣是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臺灣

即便去除了部分落後產能

但是從來沒有放松過對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李嘉誠說過,製造業只能糊口

從資本家的角度來說

這當然是正確的

但是從百姓的角度來講

缺乏製造業無疑會降低就業率

增加貧富懸殊

製造業永遠是一個能夠提供產品

提供不算太高的工資

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行業

這樣的行業不為資本家所喜

但是作為父母官

應該要大力推進

董建華在任上的大部分經濟計劃都是被大資本家們所綁架

他嘗試發展數碼港

但是最後淪為了地產項目

他還想發展中藥

可惜計劃不了了之

他還想推進西九龍文娛藝術區

但是直至最後項目也沒有落實動工

其實我前面就已經說了

上個世紀香港的電子業是非常發達的

僅次於日本

既然另外三個小龍都能做半導體

為什麽香港不能呢

然而的是,香港歷屆的領導人

都主要專註在服務業的發展了

2013年6月梁振英訪美時首次提出了「超級聯系人」這個詞

其實這個意思也不復雜

就是要繼續搞中-港-外的轉口貿易

繼續加大力度發展金融業

當時我就有一個問題

這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有必要再創個新名詞嗎

兩個月後,上海自貿區成立

然後我就恍然大悟

原來梁振英是要和中央喊話

希望中央不要放棄香港的轉口貿易

香港的轉口貿易當然有他的優勢

可是當中國的港口發展起來時

對香港轉口貿易的需求自然而然的就減少了

不可能有人這麽慣著你的

可是這麽一來,香港的精英階級的收入就要受影響了

在資本主義國家

得罪老百姓是沒關系的

但是得罪掌握了各種資源的大財團

那就很可怕了

香港有三大銀行,匯豐,渣打,東亞

匯豐和渣打都是英國的

李嘉誠這樣的華人大佬其實只不過是給匯豐打工的

而匯豐的二三四大股東都是美國財團

這裏面的關系你細品

一年之後,香港就出現了著名的雨傘革命

英國人在時你不爭選票

結果回歸了有了選票卻覺得不夠完美

我當時是這麽想的呢

所有的有組織的運動

都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

能組織起這麽大運動的人

那都不是一般人

雨傘運動中的部分人更多的是要求權,求錢

當然我不是在說那些沖在前面的年輕人也是為了這些

說難聽點沖的再猛也輪不到他們

坐牢倒是可以讓他們先上

他們和64的年輕人是差不多的

都是一腔熱血白付出了

按共產黨的尿性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

都是能軟則軟

2013年7月1日

香港人因為不滿二十三條立法

50萬人上街遊行

緊接著7月28日

中央政府就為香港送上了自由行大禮包

我本來以為這波共產黨會從其他地方給香港塞個棗兒

沒想到習近平真的不是一般人,硬是沒理

這裏面無非是兩個可能

一是習近平這個人很傻

什麽事兒都喜歡硬剛

二是香港對大陸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海外的評論多數傾向於前者

我則比較傾向於後者

上世紀90年代大陸通過香港的轉口貿易額連年增長

可是到了2017年就已經漲不動了

而整個轉口貿易額相當於大陸總出口額的比例卻在一直減少

已經從高位的66.74%降到了11%

換句話說,香港對於大陸的重要性正在急速降低

這時候香港人還想靠著鬧一鬧就能再多混口飯吃

已經不現實了

其實香港真正的大佬們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像李嘉誠這些嗅覺靈敏的大人物們

幾年前就在進行資產轉移了

我可以理解很多香港人無法適應這樣的轉變

以前香港比大陸有錢的多

大陸的商人還得求著香港人賺他們的錢

如今很多大陸人比香港人有錢的多

對香港也不是特別看的上眼

可是這就是事實

你只能去接受他

這不是靠你鬧或者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就能解決的了的

說了這麽多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順這些年

(部分)香港人不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的原因

首先有些人就真的不是中國人

其次英國人在香港埋了很多雷

各界的精英很多實際上就是英國人

尤其是一些學者,教授,媒體控製人

他們對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影響是不小的

再一個是香港政府本身能力的不足

沒有給香港選對發展方向

最後則是大陸和香港之間地位的轉變

部分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我認為很多人說的民主,選票,共產黨獨裁之類的

反而並不是主因

民主要是真的這個重要

那大陸不就沒有中國人了嘛

那麽香港的情況是不是像很多人說的已經沒有希望了呢

我認為恰恰相反

首先房屋方面

香港政府未來將在元朗和北區建設92萬套住房

於此同時又在極力保證房價不會暴跌

埋在各個行業中的英國人也正在被清理

聰明的像陳方安生早早的就跑了

不死心的如黎誌英這種該告的就告,該抓的就抓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中央也開始進行幹預了

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共產黨不擅長宣傳

但是很擅長規劃和建設

2019年大灣區的概念被提出

香港的定位不再局限於轉口貿易,金融航運等

新加入了不少產業

尤其是創新科技產業

香港和深圳將合作發展一個新的科學園

占地是原本香港科學園的4倍

有些人認為香港搞不好會被深圳占了很多便宜

我說你真的是想太多了

深圳的高科技產業在全中國數一數二

香港那是排不上號的

跟香港一起搞

就是要教香港怎麽發展高端製造業

一般的朋友可能不會註意到這樣的一個細節

香港一直有一個人才引進的優才計劃

2021年這個配額剛剛從2000人每年增加到了4000

以前這個優才計劃主要是為了吸引金融相關的人才

但是2021卻擴增了「微電子「

」集成電路設計「和」藝術科技「專才

很明顯,香港是要開始發展高端製造業了

前面說的這些做法,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

但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是2019年

認為自己是純香港人的香港人占了55%

2020年變成了44%

2021年只剩下39%

而認為自己是純中國人的則從11%上升到了18%

人民不是傻子,誰在做事,誰在鬧事

沖動的時候搞不清楚

靜下心來不會不明白

我認為大家不必苛責有些香港人

不認為自己是純粹的中國人

在那樣一個環境下成長

對國家認同有一些混亂是可以理解的

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也是有自己的責任的

我相信未來的香港絕對不會

像外媒說的那樣已經沒有希望了

反而這段時間的動亂對於香港來說是一個重生

期待香港未來的破繭成蝶

也祝願越來越多的香港官員,企業和個人能夠被美國製裁


为什么中国许多文化人会有“高级审美”,是不是“辱华”,作为普通人的你怎么想的?3 毛泽东是如何从一个追求湖南独立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中国共产党创党元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