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2
【小岛浪吹】(内含国民党通共证据)国民党的党生巅峰,对共产党的唯一胜利
今天咱们继续聊毛泽东系列,不过这一期毛泽东并不是主角,出场机会比较少。我们来聊一个中国历史书上一带而过的事情,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破裂。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共产党被肢解加入国民党,最后国民党左右两派又分裂。以前聊国民党为什么干不过共产党的视频评论已经过万了,那有一些观众应该也是看了不少谍战片,就因此他们认为国民党干不过共产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民党里有太多的共产党间谍了。那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谍战片有时候拍的太戏剧性,实际的情况是国民党左右派分裂成共产党和国民党后,国民党里还是有不少左派或者亲左派,这些人有机会帮共产党一把的时候,就自然会帮的。有人肯定有疑问,因为我们在毛泽东系列的第二期专门讲过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那怎么现在又会和国民党扯上关系呢?这个其实就是历史书上不愿意说的太仔细的事了。那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其实是以共产党消亡所有的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为代价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就没有了,而国民党分裂后重新再出现的那个共产党,和原来那个共产党已经不完全一样了。
那我们上一期讲过,中共建立后的一大参加一大的12个人,也都算得上是中共的创党元老了。但是在后来有些人就留在了国民党,比如陈公伯、周佛海,那有些人又加入了苏联里的少数派托派,那这种非主流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不要,比如说刘仁敬,还有一些直接就是被老蒋给枪毙了。那比如说李汉俊。
陈独秀和李大钊虽然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但是这两大哥都没有参加中共的一大,那李大钊是被老蒋和张作霖合伙弄死的,陈独秀在国共分裂后当了替罪羊,又常常不配合苏联,直接就被开除出党。真正的后来我们能叫得上名的还继续干革命的,也只有毛泽东、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这两个在我们后世看来完全不合拍的政党,当当年到底是怎么勾搭上的,又是怎么分手的?让我们先无缝链接回上期,在共产党一大召开之前,共产国际派了一个化名马林的特使抵达中国,那这个特使有很多名字,鉴于后世的中文书籍都是用的他后来中国时的化名,那我们就叫他马林,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他既瞧不起中国共产党这个党,那也瞧不起当时的共产党员。这位大佬确实也有瞧不起人的底气,因为他在荷兰和印尼组织了很多次成功的工人运动,作为明星人物,他可是可以和列宁托洛茨基谈笑风生的。
那张国焘在和马琳的第一次会面后就表示,这个洋鬼子很强势,很难打交道,自认为是解救亚洲人的天使,但是似乎具有百种人高高在上的情绪。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对国民党采取了孤立主义立场,那在中共的一大赏,代表们就强调孙中山的广州政府没有比北洋军阀好到哪里去。一方面国民党的存在还是在依靠有产阶级,依靠军阀。另外一方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里的第一个民就是民族主义。要知道当时苏俄走的共产主义,那讲究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大团结,是不分种族只看阶级的。那国民党说的民族主义,那就是你在美院里画画对着裸模鹰了一样可耻,那赤裸裸的玷污艺术。
当时中国共产党里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极左,和孙中山的国民党是完全尿不到一起,国民党都无法合作,那其他的军阀就跟不谈了。所以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想法就是,在座的都是垃圾,我一个人要打所有,那么共产党有这么大的心气发展的好不好?其实并不好,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们基本都是当时社会里的大知识分子,放在今天就是收入不菲的意见领袖,当时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大多有海外求学的背景,那个时候出国留学和现在稍微花点钱去国外念个野鸡大学那不是一个概念,能正儿八经出国留学的,家里的底子都很厚实。
共产主义那是革的富人的命反哺穷人,知识分子会同情穷人,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家给捐了的。而且真正的共产主义是不讲究国家或者民族认同的,那全世界只要是工农阶级的穷人都要帮。那比如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人还在饿肚子,但是中国却要去支援非洲,很多人说中国是为了非洲在联合国的票什么的,这个就是不懂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这样,只要我们是一个阶级,我就拿命帮你。不是一个阶级,那我就要专政你那。因为太极端,所以共共产党创始人们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去推广共产主义就比较的困难。
上期说的毛泽东把新民学会改造成共产党组织,那其实也是受到了学会中的一些成员的反对的。那比如说肖子生,那也不是说肖子生是反革命,段祺瑞政府时,李大钊排捕杀黑名单第一名肖子生,第二肖子生以及很多进步人士的想法不像共产党那么左,那大多是抱着改良的态度,那放在今天来讲,比如说共同富裕那个时候共产党就是马云,你不是钱多吗?那拿出来大家分一分,不但分给中国的穷人,还要分给世界的穷人。那改良派则是希望通过法律法规的进步,道德感召等等来减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保证社会的稳定。
毛泽东是跟着李大钊、陈独秀混的,肖子生则是跟着蔡元培混。那你说蔡元培在当时不进步吗?他说相当的进步,讲独立精神,讲民主,批评国民党专制,但是人家就是不支持共产党。其实当时大部分的学者只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理论那,但是并不想,也并不认为共产主义可以实现。当然社会上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全部支持共产主义也不重要,那苏联早期领导人们基本也就没有啥大知识分子,都是一些中产或者农民的后代。
按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搞共产主义就是在城市里面鼓动下,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罢工暴动几下就完事了。但是在中国它就很不一样,虽然说工人也很穷,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是农业社会,工业相当不发达,绝大多数人都是贫农。城市里的工人收入比农民还是要高得多的,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人家就只想加班,实在没有心情去罢工,万不得已要罢工,那也就是罢工。让工人拿枪去干军阀,那是万万不敢的。
马林同志在中国指导了共产党一段时间之后就懵了,共产主义在中国这么难推进吗?那1921年共产党一大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到了1923年国共合作前夕,那也就才420名党员。这个发展速度和共产主义在俄国爆发性的增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于是马林就多次向列宁汇报,认为中国较为激进的左翼人数过少,大多数人民也对共产主义不感兴趣。比起共产国际支持的那种抽象的国际主义,中国人更能接受民族主义。那苏俄也不是书呆子。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年,列宁就已经认识到推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困难性。苏俄了解,在东方推行纯洁的布尔什维克大概率不会成功,他们需要调整战略来适应那些工业上远落后于俄国的国家。因此他们开始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看作不仅是所有国家革命的无产阶级,反抗他们本身的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是所有殖民地国家和属地受压迫的全体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所以苏联给中国设计的革命过程是先民族主义后社会主义。
马林曾经试图把这套理论转达给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们,强调布尔什维克在中国要保持灵活和弹性。但是学者们比马林想象的要左,也就是我前面说的要打所有那。所以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违背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指示,这让马林非常的不满。于是苏娥在早期对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进行太大的投入,只不过是包了所有党员的工资,还有一点点的活动经费,而马林则在1921年底与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见面,讨论苏俄与国民党建立秘密同盟的可能性。
为什么堂堂苏俄要去和当时偏居广州的国民党谈同盟?因为此时的苏俄,也就是没多久之后的苏联,日子也过得不太舒服。当俄罗斯从沙皇俄国变成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昔日的沙俄盟友瞬间就变成了敌人,而昔日的敌人还是敌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有他们的内部矛盾,但是当他们面对共产主义这种刨大家祖坟的思想时,他们又一致对外了。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苏俄可以说是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进他们的价值观,创造出新的盟友。
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拿着从沙俄贵族那里搜刮来的钱,大举援助欧洲的革命。1918年1月,芬兰爆发革命,9月保加利亚士兵发动起义,11月德国爆发革命。然而欧洲毕竟还是资本主义的发言地,很快这些革命就都被镇压了,反而是在东方,因为殖民者的不重视,只是进行一味的掠夺,革命呼声暴涨。
此消彼长之下,在1922年的共产国际四大上通过了东方问题总提纲,提出革命不能忽略东方,共产国际的首要任务是要在东方建立联合的战线。共产国际当时可以全力发展中国共产党,但是如果要快速的出成果,最好的办法还是与比较成熟的政党进行合作,就跟如今的阿里、腾讯一样,找一个头部公司合作入股,然后让你烧钱,一边烧我一边再送钱,股份占的就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个头部公司就彻底融入了阿里系或者腾讯系了。
那相比于共产党,此时的国民党无疑要有实力的多,控制着不少工会,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军队。和与日本人在东北合作的张作霖相比,国民党的实力虽然弱了些,但是国民党无疑要小清新的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符合了列宁对中国改造的设计方向,民生主义则就是共产主义的变种。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约资本生产分配社会化,对于共产国际来说,这就是个绝佳的被收购对象。国民党本身就有了基础,不需要投入海量的资源进行试错,价值观又接近将来,只要稍微改造下,就可以变成共产国际的下属组织了。
那么对于孙中山的国民党来说,他们想不想和苏俄合作?想也不想。为什么想?此时的国民党其实也是一盘散沙。国民党的前身是同盟会,其实就是各种三教九流组织起来的一个反清组织。比如我们前面讲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就带着他的光复会加入了同盟会。光复会的前身是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没错,蔡元培除了是北大校长,还是当时中国最牛的杀手组织的话事人。为啥?蔡元培后来反对,但是能够善终,可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界里有声望。你想这样一个团体里面有青帮、红门、学生、学者、军人、杀手,这就很难团结起来。当时让孙中山尴尬的是,他的广东省省长、中华民国陆军总长陈久明就不同意他进行北伐。
陈久明是地方联审自治的拥趸,和我们上期讲的小毛退的湖南自治差不多。因为孙中山坚持要被罚,那两人就矛盾重重。1922年6月,陈久民叛变,孙中山的大本营广州都被占了。孙中山手上的国民党虽然号称中国第一大党,但但真正能用得上的人有限。那孙中山当时每每被人问起国民党党员人数时,都会以10-20万告知。但是共产国际的特使鲍罗廷做过调查,广州国民党分布号称有党员3万,缴纳党费者仅有6000,到重新登记时,来登记者才不过3000。即使这3千党员与党也缺少联系。
而在国民党的许多活动中,也没有向民众说明孙中山在各个战线上的斗争目标,特别是为什么要斗争纯九名,为什么要北伐。而因为连年的征战,巨额的军费开支,造成广东百姓赋税极重,因此百姓反而更加支持陈久明。对孙中山的国民党来说,摆在面前有三个问题,没钱、有人,但是调不动,摆信不支持。而这三个问题,苏俄都可以帮国民党解决,钱最容易解决了。苏俄当时有的是钱人调不动,这个问题可以进行重新阻挡。当然了,这个时候共产党就要进来了,至于获得百姓的支持,这个就是共产党比较擅长的了。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此时在湖南搞工人运动,基本上是把全国的同行都比下去了,也是这个原因。
后来毛泽东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但是孙中山想不想让共产党进国民党?现在的很多书籍或者文章把孙中山吹的比较的高尚,搞得好像孙中山想搞共产主义一样。其实孙中山并不看好共产主义。在聊蒙古为什么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那期,我们谈过孙中山在上海和苏联特使岳飞的声明,除了默认苏联占领蒙古外,其中还有一句话很多人没注意,那就是孙中山博士认为共产主义秩序乃至苏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因为这里不存在成功建立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制度的条件。
而国民党中的右派也不希望共产党进入国民党,一方面是价值观不同,国民党里的右派本来就是有产阶级,那共产党干的就是有产阶级,如今居然要在一个党里工作,那怎么可能那?另外一方面,共产党进入国民党,那也不是进来当小弟的。用现在演艺界的术语来说,这个就叫戴兹禁足,是要以少数人占据不成比例的高位的。那在保守派看来,这些共产党人就是苏联的代言人,你投钱我给你分红就行了。想进管理层没门,右派的想法就。反正陈就民也是国民党,那肉还是烂在锅里的,但是对于孙中山来说却不行,他的大总统那可就没了,那他的北伐梦也就没了。
1922年12月24日,他在写给的信中就表露了这种心态,要想取得苏原,必在无人,稍有凭借,乃能有所措施。若毫无所凭,则遂如吴国之青年。共产党与彼主义完全相同,义习能为。所以比都人士只有劝共产党之加入国民党者执事。故也。大体的意思就是安慰自己,我们国民党还是很强的,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热血小青年,因为没有实力,苏联根本不理他们。那我们要增加自己的实力,然后和苏联合作。苏联的条件并不复杂,那国民党与苏联联盟,共产党要加入国民党,蒙古的事不能哔哔。孙中山也有条件,共产党要加入国民党可以,但是所有的共产党员要放弃共产党的身份,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而不能以政党合作的形式并入国民党。说穿了就是合作可以,但是不能影响到我的控制权。
那么,对于和国民党合作,当时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想的?1922年初,当马林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希望他们可以加入国民党时,陈独秀马上提出了反对。毛泽东与长沙的所有党员也支持陈独秀的立场。事实上,不在毛泽东,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压倒性的多数拒绝与国民党有任何形式的合作。在这之后没多久,五名中共代表被邀请前往莫斯科。在访问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发现列宁还同时邀请了国民党人张秋白。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诺维也夫也向来访的中共代表表示,中国共产党还是个很小的团体,不能瞧不起那些还没有成为共产党的罪人与税利,反而必须深入现实,与中国正在奋斗的千千万万人,以及在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奋斗的人民交往。1922年8月,马林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两份共产国籍的文件,一份要求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强调共产党要在国民党里维持独立,并且要留在党内,直到中国共产党足够强大。第二份则是说,依据7月18日共产国际主席团的决定,中共的一切工作必须与飞利浦同志密切联系。飞利浦也是马林的一个化名。然而陈独秀还是不打算屈服,且不久二大中选出的中央执委们也全部支持陈独秀。8月29日,马林要求所有中执委开会,讨论国共合作的议题。与会的全部中执委依然反对马琳的提议,马琳非常愤怒,到最后控制不了情绪,直接要求所有与会者服从共产国际的纪律和决议。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才明白,原来莫斯科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只是服从。
那么,中共此时有反抗莫斯科的能力吗?1921年,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了16650大洋,而中共自己只筹到了1000元。1922年,中共则一分钱都没有筹到,共产国际提供了15000大洋。虽然陈独秀希望由他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可以独立于国民党,独立于共产国际,但是共产主义者也是要吃饭的。在马林明确中共要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后,与会者一致表决同意加入国民党。
1922年9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以及张太雷加入国民党,孙中山随后指派陈独秀战队的九人小组开始起草国民党党纲和党章。没错,台湾的朋友们,国民党的党纲是共产党人起草的。1922年11月,陈独秀又被召唤至莫斯科。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对陈独秀又做了一番思想工作。那回来的时候,陈独秀还多了一个东方问题委员会委员的头衔。在回来之后,共产党人把他们口号中的民主阵线拿掉了,换成了反帝民族阵线。
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国民党改组宣言,次日又在上海召开党务会议,并发表党纲和党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比如说反对帝国主义、保卫劳工权力以及民主改造中国。1月26日,孙中山与苏联代表岳飞发表联合宣言,强调共产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而国民党则同意苏联在蒙古驻兵。此时的毛泽东并没有参与到这些决策中来。毛泽东甚至连共产党的二大都没有参加,他自己的解释是忘了录。但是毛泽东在湖南发展的工人运动却组织得非常的好。马林写信给共产国际的要员们,说毛泽东带领了湖南党组织为全国第一名,要把毛泽东的湖南经验散布到全国去。
1923年1月,中共中央执委会决定征召毛泽东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党中央工作。1923年6月,毛泽东又来到了广州,参加共产党的三大。此时全国有420名党员,其中110人在坐牢,而由毛泽东带领的小组占了全体党员的半数以上。三大会议上,毛泽东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国共合作,但是他提出了很多问题,那比如说湖南的国民党人数远远不及共产党,国民党其实只在广州和上海有比较强大的组织,在其他地区并不强大。为什么共产党要去替国民党建立组织,然后加入他?党内的许多重要人物其实也持有这样的态度,但是马林、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支持加入国民党。在投票表决时,毛泽东反对了陈独秀的决议案,以21票赞成、17票反对获得通过。在通过后,毛泽东表示愿意接受多数派的决定,这让毛泽东获得了马林不少的好感。
随后,在马林和陈独秀的倡议下,毛泽东首度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甚至毛泽东还进入了只有五个人,以陈独秀为首的类似政治局的中央局。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还被推选为组织部部长兼中央执委会秘书。中执委秘书原本是由张国焘担任的,但是因为他激烈的反对国共合作而被拉下来了。换句话说,毛泽东在此时已经成为了共产党内的二号人物。
那为什么毛泽东能在此次获得如此大的政治利益?一方面是关键时刻他愿意配合共产国际的路线,另外一方面还是只有毛泽东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埋头发展党组织。中执委选举时,它的票数只比陈独秀、蔡和森以及李大钊低,然而前者更多是因为是台前人物,名望也大,唯独毛泽东是靠着背后的党员们的支持。那在这一次大会上,毛泽东还说了一些话,但是没有被重视。
毛泽东说,任何革命农民都是最重要的。中国国民党在广东有基础,无非是那些农民组成的军队。如果中共也注重农民运动,把农民都发展起来,也不难形成广东那样的局面。然而,与会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对这样的议题并没有兴趣,苏联的特使们也更加关心工人运动,对毛泽东的谈话没有人重视。而中共的三大最重要的目的也只是要所有人同意加入国民党罢了。三大之后,所有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随后,苏联一次性的为国民党提供了200万金卢布,主要由黄金打造,每枚含金量不少于7.742克,大量的武器装备也通过海陆运送到广州。最关键的是,苏联还派遣了大量的军事教官前往广州培训国民党军官,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很快国民党从只占有广东的1/3,到击败陈旧民,全部占领广东,又北伐成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事和政治势力。当然,在这之后,国民党就要开始排工了,那这个话题我们下期继续聊。
最后来说说国共合作,谁获得了真正的利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国民党无疑是获得了最大的利益,那当时国民党其实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苏联的援助,共产党的加入,让国民党获得了新生。苏联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只是当了一次冤大头。共产党其实是最惨的,简单的说就是富二代开了个公司,开了两天不想开了,那直接连公司加现金,又入股了另外一家公司,那原本那些满怀希望想着跟富二代共同富裕的创始人们,直接就成了新公司的职员。下期我会具体讲一讲加入国民党后共产党的变化。但是加入国民党这件事情并不能怪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完全受共产国际所控制,苏联人打心眼里也瞧不起中国,认为中国欠发达,没有成为共产主义国家的可能。那这个我想可能。一些学习过共产主义理论的观众应该明白,马克思格斯的共产主义说的是工业高度发达之后再进行共产,而中国绝大多数人还是农民,想实现共产主义在苏联人看来是不可能的。
所以苏联其实更看重日本,列宁和斯大林将日本看作是远东革命的钥匙,没有日本革命,远东革命就没有意义,中国革命就没有大希望。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先驱、理论大佬都是这么看的,包括中国的理论界。其实到后来,毛泽东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苏联人其实也不认可。1940年,斯大林依然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共产党,或者没有实实在在的共产党。1944年他还对美国特使哈里曼说,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对共产主义来说,就像人造黄油对黄油一样,非常的傲慢。不得不说,这样一段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非常尴尬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自己是没有一丁点的主动权,就像极了中美冲突中的台湾。用毛泽东的一段话来为今天的视频装个逼。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情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应。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共产党是怎么逐渐拿回他们的主动权,然后被老蒋干得半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