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2
【小岛浪吹】终章:江泽民, 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Dec 6, 2022
今天是最後一期江澤民系列的節目
沒想到呢 這既是最後一期
也是告別
我自然沒有資格替江澤民蓋棺定論
但我想,作為一個政治人物
在去世的時候
有這麽多人為他感到傷心
有這麽多受過他恩惠的人對他表達感激
這就是最高的榮譽勛章
作為後人,請不要過度悲傷
老人家一定不想看到你哭
只想看你笑
上期我們說到江澤民非常好的處理了上海的64事件
在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元老的推動下
作為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
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去中央歷練
就被直接升為了中共最高領導人
在聽到這個任命通知時
江澤民並不感到開心
反而是惶恐
因為此時的中國內部充滿了怨氣
各陣營都在互相指責,腐敗猖獗
經濟停滯不前卻面臨著嚴重的通脹問題
外部歐美各國又已經開始製裁中國
外資撤走,訂單被砍
而中央的一眾大佬們也未必願意江澤民上位
改革派自然不喜歡這個關報紙的上海人
而那些根正苗紅的保守派太子黨們
也未必願意這個地方保守派騎到他們的頭上
而且從毛澤東去世後
已經連續有3任總書記被拉下了馬
那如果說華國鋒還算善終的話
胡耀邦是抑郁而終
趙紫陽更是被軟禁至死
作為一個實力並不雄厚
半道出家的政治人物
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登上大位
無疑是被架在火上烤
因此江澤民十分的猶豫
他拜訪了自己的老大哥汪道涵
征求這位老革命的意見
汪道涵對他說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從汪道涵家中出來後
江澤民接受了黨中央的征召
1989年6月24日
江澤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的總書記
這個任命讓很多人感到吃驚
甚至有西方的外交官直接表示
這是一個臨時政府
並不會存在太久
然而鄧小平可能並不是這麽想的
在正式宣布江澤民的任命前
6月16日鄧小平與至少8位元老
以及高級領導人見了面
鄧小平表示
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
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毛主席
因為有毛主席
所以文化大革命沒有把共產黨打倒
第二代實際上我是核心
因為有這個核心
即使發生了兩個領導人的變動
都沒有影響到我們黨的領導
進入第三代的領導集體也必須有一個核心
這一點所有在座的同誌都要以
高度的自覺性來理解和處理
要有意識地維護一個核心
也就是現在大家同意的江澤民同誌
很顯然,鄧小平對江澤民的定位
與胡耀邦,趙紫陽不一樣
而戴著個大眼鏡
看起來人畜無害甚至有些呆萌的江澤民
也並不是外界想象的那麽疲軟
江澤民在剛上臺後就提出了七項原則
大體是進一步整頓公司
禁止高幹子女經商
取消領導的特權
嚴控幹部出國
嚴肅認真處理貪汙等等
這其實正是對學生64訴求的回應
可以說除了民主訴求被忽略以外
其他的所有要求在這七項原則裏
都被一一做了回應
這極大的安撫了瑟瑟發抖的學生和知識分子們
以及對黨已經極度失望了的黨內改革派
江澤民當然也沒有忘了保守派
64中的絕對硬漢
太子黨中的太子黨李鵬總理
在江澤民上位後就突然病倒了
江澤民沒有直接去看望李鵬
而是在上任沒幾天後就出京去三峽視察了下
三峽大壩工程一直是李鵬力推的
奈何共產黨內部的反對聲音非常的大
回京後江澤民就去醫院看望了重病的李鵬
具體說了什麽,我們也不知道細節
但是沒幾天後,李鵬的病就好了
江澤民在就任沒多久後
又去延安朝拜
他是歷任最高領導人裏第一個這麽做的
目的不難理解
就是要向中國和世界
當然尤其重要的是向保守派釋放清晰明確的信息
共產黨的領導不會變
共產黨的基本價值不會變
除了安撫各方勢力
自己的勢力就更要照顧到了
江澤民升任總書記後
原來的上海幫小弟們都原地各升一級
8月初,江澤民又前往了上海視察
江也在此時宣布了他的第一次人事任命
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曾慶紅
升任中央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
這是一個負責協調的關鍵職位
曾慶紅是一位非常有分量的太子黨
他的父親曾山曾經是陳雲的副手
在華東地區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曾慶紅的母親也是老紅軍
在延安的時候就是中組部婦女部部長
建國那會兒任華東機關保育院院長
說起來不是個啥大官
就是幼兒園園長
問題是這個幼兒園裏的孩子全部是華東的太子黨
後來老太太又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當辦公室主任
人脈甚至不比她老公差
而繼承了父母人脈的曾慶紅
也是一個非常長袖善舞的人
因此江澤民把曾慶紅提拔上來
極大的協調了與太子黨系的關系
除了曾慶紅
江澤民還把他在上海的秘書賈延安提拔為江辦的主任
總算在北京也有了兩個心腹
1989年 11月9日
通過初期考驗的江澤民終於被轉正了
鄧小平將軍委主席的位置傳給了江澤民
這也是江澤民和胡耀邦,趙紫陽本質的差別
但是鄧小平也不是真的就把軍隊一股腦的交給了老江
鄧小平任命了楊尚昆和劉華清為副主席
楊尚昆的弟弟楊白冰為中央軍委秘書長
兼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必須承認,雖然說江澤民坐上了軍委主席的位置
但是軍隊的實際權力還是牢牢地把持在鄧小平手中的
實際上江澤民不但沒有掌握軍隊
每個政治局常委各自的權力領地
他也基本上都插不上手
比如李鵬掌管著國務院
李瑞環掌管著宣傳和媒體
喬石負責黨的組織,紀律檢查和國安部門
江澤民在最開始上位時主要的工作就是見各國政要
以及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
因此你要說在這種情況下
想做出什麽成績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整個前一年多裏
江澤民都是在安撫民心,拉攏外資
學習如何做一個全國一把手
他在這一年多裏走訪了上百個軍事基地
把所有的高級將領見了個遍
除了幾個重要的經濟省市
又實地視察了海南,西藏,新疆,廣西等邊疆地區
而中國這條大船此時也正在向保守這個方向偏去
1990年的6月4號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就寫著
穩定壓倒一切
基本上在絕大部分時候
你看到穩定這兩個字時
就是保守或者正在往保守這條路上走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非常正常的狀態
他就不需要強調穩定
如果一個國家正處於大改革的階段
他要的就不是穩定
一旦開始強調穩定
就是說狀態不太好,開始搞回調了
然而這個時候的中國是不是適合繼續保守呢
前幾期視頻
包括最早的64的視頻
我個人認為學生還有知識分子過於激進
但是不代表這個階段的中國就應該往保守走
在這個時候原來的共產主義國家
像波蘭,匈牙利,東德
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都已經垮了
剩下來的蘇聯也已經搖搖欲墜了
如果還繼續保守下去
共產黨越是希望保住權力
可能反而會讓他們的權力流失越快
1991年,鄧小平的一些講話被概括成了4篇文章
這些文章以皇甫平為筆名發表在了
上海的黨報《解放日報》上
文章抨擊了思想僵化
諷刺了那些擔心中國姓資還是姓社的憂慮
提倡大膽利用外資,發展經濟
中國的領導人裏誰見老外最多呢
上海又是誰的地盤
這應該不用我說
有意思的是
北京的多個報紙
比如說《求是》,《光明日報》都發文反擊
認為《解放日報》上的這篇文章裏
有些說法代表了資產階級自由化
這件事情發生在1991年的2月到3月
4月上海幫的二把手
坐鎮上海的上海市委書記朱镕基被升為副總理
分管工業,農業和財政
說穿了就是保守派大佬李鵬的權被劃走了一多半
沒過多久
曾經和趙紫陽一起被罷免的三位大員
前政治局常委胡啟立
前中央書記處書記芮信文
以及前統戰部部長閻明復都被低調的重新啟用了
芮信文大家估計還記得
他曾經短暫的在上海和江澤民共事過
從這裏不難看出
鄧小平又想繼續推進改革了
江澤民在一篇支持鄧小平改革的講話中說道
我們必須逐漸向政企分離的目標邁進
必須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行政幹預
這樣他們在管理中才能有自主權
在經濟上才能自負盈虧
江澤民的這番講話標誌了他親鄧的政治立場
並且也向外界表明
他已經初步的掌握了權力
改革將要被進一步推進
然而不出意外的
意外發生了
1991年8月19日
蘇聯的強硬派們發動了政變
囚禁了推進改革的戈爾巴喬夫
2天後葉利欽平息了政變
但是蘇聯的最後一絲生機也被消耗殆盡了
12月,蘇聯解體
這對鄧江想要推進的改革無疑是重磅一擊
江澤民多次召開高層會議
討論這件事情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
關於和平演變的爭論升溫了
中共它不怕你明刀明槍的幹
軍權在手,天下我有
但是這種非軍事的社會變革手段
讓中共的高層感到驚恐
很多高層借此對改革展開討論
認為鄧的改革會將中國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
江澤民是怎麽說的呢
他把蘇聯改革失敗的原因歸結為無法處理好
遼闊國土上不同民族和種族之間的關系
以及將重心過多地放在了政治改革而不是經濟改革上
公開性過多而改革不足
在中國,這個次序應該被顛倒過來
只有經濟繁榮
才能保住黨的執政地位
這段話可以看出
江澤民在幫鄧小平說話
他把蘇聯解體的問題歸結到了種族和經濟上
種族問題前面說了
江澤民剛上任就往邊疆跑
算是誇了頓自己
而經濟問題我們前面也說了
江澤民認為要政企分離
減少官方對企業的幹擾
換句話說
江澤民不但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反對改革
反而是想要借此推進改革
不過這裏要強調下
江澤民說的改革主要是局限在經濟範疇裏
政治上的基本沒碰
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江澤民是保守派裏的開明派
開明派裏的保守派的原因
然而即便此時江澤民支持有限度的改革
各項工作的推進速度也非常的慢
我們可以拿今天中國的疫情放松問題來看
疫情管控已經讓經濟出了問題
中央也意識到了
想要推進管控的放松
但是這裏面一層層的利益
加上各種前期宣傳的深入人心
就使得疫情管控的轉向遇到非常多的阻力
江澤民朱镕基遇到的也是類似的情況
應該說還要更加的困難
很多官員把改革上升到了改變社會製度的高度
既得利益者又不想放棄自己原有的權力
64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又需要偏負面的去宣傳學生和知識分子的部分訴求
各種原因加起來
使得哪怕是經濟改革也非常難推進
在這樣的背景下
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的鄧小平南巡了
南巡過程中
央媒,北京的媒體都沒有做報道
陪在他身邊的只有上海和廣東的媒體
上海是江澤民的地盤
廣東是習仲勛的地盤
我想這就不用我強調了
鄧小平一路走
一路宣傳著改革
但是最狠的是他在珠海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
出席會議的有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劉華清
軍委秘書長楊白冰
鄧小平在會上表示
誰不改革,誰就下臺
我們的領導看上去像在做事
但他們沒有做任何事
坊間的傳聞是鄧小平想扶喬石上位取代江澤民
因為喬石是改革派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會發現不大可能
一方面喬石年紀不小了
另外一方面喬石主要負責的是政法工作
手下的人都是國安和紀檢那一塊的
讓他反腐,肅清吏治那絕對沒問題
可是說要他搞經濟還是有困難的
常委裏只有李鵬能搞搞經濟了
但是李鵬能把經濟搞成什麽樣
咱們也不好多說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
鄧小平這麽做不但不是想要換掉江澤民
甚至是和江澤民在打配合
鄧小平想要通過自己扮黑臉
震懾保守派
以此來幫助江澤民推動經濟改革
如果大家不被各種小道消息所影響
就會發現事實也正是如此
在鄧小平南巡過程中
江澤民就公開的表達了對鄧小平的支持
鄧小平的南巡是在
1992年的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間
江澤民在2月5日春節團拜會上就呼籲
大膽探索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2月28日
《關於傳達與學習鄧小平同誌重要講話的通知》
被下發到全國各級黨組織
3月上旬,政治局召開了連續兩天的全體會議
探討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
會後做出決定
政治局同意支持鄧小平的言論和思想
5月,江澤民要求政治局成員
用更大的熱情學習鄧的談話和思想
6月,江澤民又在中央黨校畢業班學員
面前談到了鄧小平思想
在演講中,江澤民抨擊了西方腐朽的價值觀
但是同時也批評了左派分子
將改革和走資本主義道路混為一談
9月的14大上,社會主義經濟體製這個詞
被改革性更加明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取代
而改革開放也在此時真正的成為了中國的基本國策
並且也是在14大上
朱镕基,胡錦濤都進入了常委
成為了正國級領導人
在14大接近尾聲時
88歲高齡的鄧小平來到了人民大會堂
接見了新當選的常委
打完一圈招呼後
他就和江澤民並肩走在了一起
其他的常委,包括李鵬
都在幾步後跟著
14大結束後
江澤民馬上在各個方面加強了他的權力
他成為了黨內負責經濟事務,外交事務和
臺灣問題的三個領導小組的組長
12月,《解放軍報》發表了12篇社論
擁戴江為黨的領導核心和唯一的軍隊統帥
也是從這一刻起
所有的高級軍官的升職都必須經過江澤民的批準
雖然江澤民是在1989年成為了總書記
但是實事求是的說
在1992年,江澤民才算正式就任
臺灣人常說92共識裏的這個92正是這個92年
為什麽汪道涵會在92年去和臺灣談
因為在92年之前
江澤民還沒有這個權力
1993年,江澤民擴大了國家安全部
理由是用於維護公共秩序和追查腐敗分子
6月,江澤民將六名中將升為上將
這是自64以來第一次出現的大規模軍方晉升
江澤民的老同事們也開始進入各種實權部門
朱镕基成為了央行的行長
曾慶紅成為了中央辦公廳主任
小一些的就不細說了
大家可以去看上海王陳良宇那期
我並不是想說江澤民搞集權
而只是想向大家證明
在這個階段
鄧小平終於敢放手讓江澤民去幹了
在獲得權力後
江澤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發展經濟上
1993年春,江澤民把大約30名頂尖的經濟學家
社會學家和政治理論家組織起來
在北京玉泉山一個與外界隔絕的賓館內
討論未來國家發展的相關政策
這就是現代中國高級智庫的雛形
大家不要被司馬南頭上的那個智庫頭銜給蒙蔽了
以為智庫就是這個程度
也不要真的相信習近平的決定
都是一拍大腦袋就出來的
中國的大政策,大方針
都是那些低調的我們不認識的
頂級智庫們反復推敲出來的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討論會之後
15篇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高水平論文應運而生
這也是未來10幾年
江澤民改革的理論基石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過了《改革50條》
文件為企業,金融,投資以及
外貿等改革定下目標和策略
可以說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
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
從92年開始
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情況類似於64前期
江澤民主要做了幾件事情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江澤民為人民武裝警察提供了大量的經費
使得城市裏的警察力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江澤民說
經濟建設,沒有穩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是不行的
必須時刻警惕某些滲透進我國搞顛覆活動的外國勢力
必須把任何危及社會穩定的跡象消滅在萌芽中
其次,在朱镕基的帶領下
政府製定了一系列的緊縮措施
開始實施嚴格的信貸和固定資產投資限製
這和今天美聯儲正在做的加息縮表
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
第三國務院在93年進行了分稅製改革
大大的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
使得中央可以更多的進行資源調控
第四,我認為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江澤民在93年10月提出了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
始終是一個關系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
特別強調三農在中國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
一方面中國開始為農民減稅
另外一方面在大城市周邊開始建立
蔬菜生產中心和大型禽類養殖場
增加了農業投資在整個投資中的比重
必須承認,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
農民階層並沒有分到多少蛋糕
但是因為江澤民對農業的重視
使得中國的農產品供應相對充足
基本沒有出現過糧食緊缺的問題
就像哪怕iPhone漲到1億一部
只要食品價格不漲
普通人還是能活的
因為上述的原因
雖然中國再次面臨和80年代一樣的高通脹
但是沒有產生任何的亂子
1994年10月1日
鄧小平在北京觀看了國慶煙火
這是他逝世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看起來他對江澤民的能力非常的滿意
沒過多久上海市市委書記吳邦國
被調往北京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
由黃菊接任上海市委書記
1995年,江澤民正式開始反腐
包括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在內的一批大員被送進了秦城監獄
與此同時,經濟改革的步伐沒有停止
64的影響似乎已經消失
在94年到95年之間
江澤民訪問了日本,俄羅斯,烏克蘭
美國,法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
大批的外資源源不斷跑步進入中國
1996年,江澤民似乎意識到了中國的精神建設
已經趕不上過快的經濟發展了
1月,江澤民宣布精神文明建設
要與物質文明建設同步進行
也許和鄧小平不佳的身體狀況
以及96年臺海危機也有關系
江澤民之前走的路線基本是完全遵從於鄧小平的
也就是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
如今他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重
這表明江澤民的思想已經不完全和鄧思想一樣了
在1996年,2萬名高級軍官接受了
毛鄧以及江澤民思想的理論培訓
學校,農村以及工廠裏
也開始了類似的培訓
在1996年一年裏
政府禁止了超過4000個產品和公司的名稱
因為他們洋味過足
這讓連續多年受到冷落的保守派感到非常的高興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
中國的反應相對平靜
既沒有毛澤東去世時的全國哭喪
也沒有胡耀邦去世後的群眾遊行
金融市場非常平穩
這既體現出了江澤民的權力穩固
也體現出了中國的政治架構趨於成熟
軍隊在鄧小平去世後馬上就發表了支持江的聲明
江澤民在帶領常委們進行靈柩繞行時
李鵬也與他拉開了明顯的距離
當人們以為去年有些左轉的江澤民
在鄧小平去世後可能會繼續左轉時
江澤民又用實際行動打臉了他們
1997年,江澤民提出將一部分國有企業
轉換成股份製公司的構想
江澤民避開了主要矛盾
他解釋道
社會主義公有製原則並不一定意味著國有製
可以通過不同的所有者來保持社會主義本質
例如合作社,集體,地方和地區政府
以及數量較少的私營企業,個人和外國資本
江指出,更好的管理和更加有效的資本配置
可以生產出更多符合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的產品和服務
從而達到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
說了這麽多,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國企要改革
然而國企改革不代表就要把所有的國企變成私企
事實上是,中國把很多績效不好
成為包袱的國有企業甩了出去
但是留下了1000多家大型國有企業
給與他們源源不斷的政府支持
使得他們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1997年的15大上
江澤民毫無懸念的再次連任總書記
次年三月
江澤民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
李鵬也終於去了人大當委員長
把位置騰給了朱镕基
江澤民把主要的經濟改革任務都交給了朱镕基
自己則去啃更難搞的骨頭
清軍隊經商
軍隊經商是鄧小平留下來的毒瘤
為了減少軍隊左派對改革的阻力以及軍費的支出
鄧小平給與了軍隊經商的權力
然而這樣做其實有很大的危害
一方面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
跑去經商會影響戰鬥力
其次軍隊如果經濟獨立
對於中央政府來說相當的危險
1998年7月,在江澤民的地位徹底穩固後
他在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高級幹部的聯席會議上
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份做出了決定
軍隊和武警部隊所屬單位辦的各種經營性公司
必須認真進行清理
今後一律不得從事經商活動
在這之後的多年
江澤民都在默默的清理軍隊經商和軍隊腐敗問題
1999年三月,人大投票通過了憲法修正案
將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國家指導思想
當然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打擊法輪功
我曾經花過一整期來講法輪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看
今天就不贅述了
很長一段時間江澤民的名聲不好
就是因為海外輪媒的宣傳
同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
江澤民選擇了對內批判美國
對美忍氣吞聲的做法
這為中國贏得了9月的加入世貿談判
雖然圍繞臺灣的緊張局勢依然存在
可是中美關系還是重新走上了正軌
11月,經過中美兩國領導人的親自幹預
中美雙方結束了雙方長期的貿易爭端
各自做出了退讓
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加了最後一把力
200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
使得江澤民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這一年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思想
重組了中國海陸空三軍
將原來各自獨立的三軍
整合進入了一個系統
共享一個保障體系
使得中國解放軍可以更加高效的運作
也是在這一年
江澤民提出了一個宏偉的計劃
西部大開發
中國的東西部存在明顯的差距
江澤民試圖通過這樣一個計劃
來實現各地區的均衡
所以你以為江澤民搞改革右轉時
他又左轉了
事實上,直到今天
中國依然沒有停止西部開發
習近平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共同富裕
只不過是把江澤民的很多計劃換了個名字罷了
2001年4月,中美發生了南海撞機事件
中美之間的關系再次陷入僵局
然後在5個月之後的9月11日
美國發生了恐怖襲擊
江澤民緊急致電布什
表達了慰問和哀悼
並且強烈譴責恐怖襲擊
第二天,中國在聯合國支持了美國提出的反恐決議
隨後中國馬上派遣了32名反恐專家前往美國
前所未有的向美國人分享情報
從美國開始策劃反擊時
中國的反恐人員就與美國定期舉行會晤
並且下令關閉了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疆
防止基地人員經中國逃竄
11月,中國允許了一艘美國前往
阿富汗參戰的航母逗留香港
中美關系又再次進入蜜月期
到2002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135美元
而江澤民剛剛上臺的1989年
這個數字僅為310美元
還不到三分之一
當2002年16大臨近時
政治上的揣測非常的多
鑒於江澤民做的非常不錯
各地領導人,軍隊都十分支持江澤民
如果他不想將位置在16大上交出來
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最終不滿60歲的胡錦濤還是在16大上接棒了
如果說一定要指出一些瑕疵的話
江澤民沒有馬上將軍委主席的位置交出來
9名新常委中
至少有5個與江澤民關系密切
但是瑕不掩瑜
歷史上的中國
但凡是涉及到非血緣的最高權力交接
通常都伴隨著激烈的沖突,鬥爭和對抗
即便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鄧小平到江澤民
然而江澤民算是開了一個先河
其實哪怕江澤民沒有做那麽多的改革
單單是和平的讓渡權力這一條
就值得歷史銘記了
時間有限
有關江澤民的事跡
咱們就講這麽多
雖然說我沒有資格替江澤民蓋棺定論
但是還是要講一講我對江澤民的看法
我很難定義江澤民是左還是右
江澤民需要左的時候就可以左
需要右的時候就可以右
但是從來不會極左或極右
江澤民懂西方,但是不親西方
有權力,卻不濫用權力
江澤民寬容,謙虛,幽默,有學識
更重要的是極為堅定
他的一生恰恰貫穿了中國由貧弱到富強的40年
而使得中國走向富強也正是他的目標
你可以討厭他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
這個人改變了中國
最後的最後
讓我再說一聲,加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