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

字数:1368

荷叶杯(1)

一点露珠凝冷[1]。波影[2]。满池塘(2)。绿茎红艳两相乱[3]。肠断。水风凉(3)。

【校记】

(1)《金奁集》入“南吕宫”。张本作“荷叶杯三首”。

(2)池塘:吴钞本、四印斋本作“地塘”。

(3)末二句张本作五字句。

【笺注】

[1]凝冷:犹冷森森。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遇西域有进美玉者二,一圆一方,径各五寸,光彩凝冷,可鉴毛发。”

[2]波影:连下文,应指水波中的荷影。

[3]绿茎红艳:指荷叶荷花。唐岑参《优钵罗花歌》:“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唐温庭筠《题崔公池亭旧游》:“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两相乱:言水光波影,绿茎红荷,参差交错。

【集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全词实写处多,而以“肠断”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灵。

华钟彦《花间集注》:按此破晓时景也,故云“绿茎红艳两相乱”。若于月下,则不应辨色矣。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小品清供,亦有韵致。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试论温庭筠的一首〈荷叶杯〉词》:这一粒荷珠,一点凝聚的“冷”,因风摇荡(末句“水风凉”),滴落水面,泛起重重波影。凝聚的“冷”扩散了,布满了全池……“风”字是全词脉动的“能”。因为“风”,所以露珠下滴,水面不再平静;因为“风”,所以绿茎红艳两相乱,池上一片骚然。……故“风”字系乎血脉,“冷”字关合精神。至于“乱”字则丰富姿态,其句实有如全词的肌肤。……荷池当时景色,实即断肠人当时心境。景即是情,情即是景。满池塘的缭乱,即是满心湖的纷扰。

其二

镜水夜来秋月[1]。如雪[2]。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3]。惆怅。正相思(1)。

【校记】

(1)相思:晁本、鄂本、四印斋本作“思想”。陆本、茅本、玄本、汤本、合璧本、钟本、张本、毛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徐本、影刊本、全本、王辑本作“思惟”。吴钞本、彊村本《金奁集》、刘毓盘辑本《金荃词》、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相思”,据改。《词律》作“思谁”。

【笺注】

[1]镜水:指镜湖。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浙江》四《绍兴府》:“鉴湖,城南三里。亦曰镜湖,一名长湖,又为南湖。”《舆地志》:“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名始羲之耳。”隋炀帝《赐书召释惠觉》:“其义端雄辩,独演畅于稽阴;谈柄微言,偏引汲于镜水。”唐贺知章《采莲曲》:“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2]如雪:镜水月华皎洁如霜雪。或指采莲越女白皙如雪。唐李白《越女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3]小娘:此指采莲少女。红粉:红妆。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视前首味薄,因结句无蕴蓄耳。

其三

其三(1)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2)。湿愁红(3)[1]。小舡摇漾入花里(4)[2]。波起(5)。隔西风[3]。

【校记】

(1)吴钞本此首后作“唐温助教词终”。张本此首末有“已上共六十五调”数字,朱笔勾去。

(2)雨:紫芝本作“云”。

(3)愁红:雪本作“愁云”。

(4)舡:陆本、茅本、钟本、汤本、合璧本、张本、毛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船”。摇漾:玄本作“摇樣”,误。

(5)张本篇末作五字句。

【笺注】

[1]愁红:谓经风雨摧残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唐李贺《黄头郎》:“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此指雨水沾湿的荷花。

[2]摇漾:荡漾。南朝梁萧纲《述羁赋》:“云嵯峨以出岫,江摇漾而生风。”唐权德舆《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返照满寒流,轻舟任摇漾。”

[3]西风:秋风。唐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唐人多缘题起词,如《荷叶杯》,佳题也。此公按题矣,词短而无深味;韦相尽多佳句,而又与题茫然,令人不无遗恨。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飞卿“镜水夜来秋月”一作,押韵嫌苦,此作节奏天然,故录此遗彼。

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节短韵长。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飞卿所为词,正如《唐书》所谓侧辞艳曲,别无寄托之可言。其淫思古艳在此,词之初体亦如此也。如此词若依皋文之解《菩萨蛮》例,又何尝不可以“波起隔西风”作“玉钗头上风”同意?然此词实极宛转可爱。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三家(按:指汤显祖、陈廷焯、李冰若)所见均极是。临川于温韦二人,不无遗恨。鄙意与其缘题而寡味,不若句佳而背题也。

袁行霈《温词艺术研究》:前三句写楚女欲归之际,朝雨打湿了红色的荷花,这荷花也为情人的离别而忧愁。后三句写她乘着小船摇入花丛,在她身后留下一片细细的波纹。“隔西风”是被西风阻隔。……一种恨别与怅惘相交织的感情显而易见。


蕃女怨《花间集》未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