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本 >
- 托克维尔文集-雅瑟译 >
-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 >
- 第二篇 民主对美国人情感的影响
第9章 美国人将“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应用于宗教
“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如果只对现世予以考虑,那是远远不到位的。因为有大量的牺牲要等到来世才能获得补偿。无论你花多少心血去证明德行的效力,你也总是很难让一心想要活着的人去施善。
所以,一定要弄清楚“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是否能够轻易地和宗教信仰调和。
提倡这个原则的哲学家对大众说: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就要对自己的激情加以控制,随时将它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中;要想获得更为长久的幸福,就必须要对那些转瞬即逝且种类繁多的享乐加以舍弃;为了更好地关心自己,就要永远对自我加以节制。
差不多全部的宗教创始人,几乎都是这么教导人们的。他们并未对世人指出新式的从善之法,而是将目标向后推移了。换句话说,他们将人们因为有所奉献而获得的回报放在了来世,而不是置于现世。
尽管如此,我绝不认为那些凭借着宗教精神修德行善的人,目的都是想要获得来世的回报。
我目睹过一部分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忘我地为全人类造福;我也曾听到他们谈起过,只要这样做,就能让自己在来世得到善报。然而,我又觉得他们这样是在自我欺骗。因为我对他们非常尊敬,所以只好对他们报以信任的态度。
的确,基督教向世人宣扬,要想进入天堂,就要委屈自己而成全别人。然而,与此同时,基督教又向世人指出,人们是因为对上帝的爱而与人为善的。我比较喜欢后一种说法。这表明人们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而体悟到上帝的旨意,认识到上帝是为了让万物有条不紊,并且积极参与到上帝的这一宏伟计划中来。再有,在为了实现万物有序的计划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时,除了因为对这一计划深信不疑而感到快乐之外,绝对不奢望任何其他的回报。
所以,我不相信利益是宗教人士仅有的动力。然而,我相信利益是宗教用来指导人们采取行动的最重要的手段,宗教可以攫取人心并广为流传的原因,其实都仰赖于利益。
所以,在我眼中,世上并不存在可靠的根据,证明“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会让人们对宗教信仰敬而远之。恰恰相反,我反而认为有明确的理由证明这个原则会让人们靠近宗教信仰。
倘若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获取现世的幸福,经常抵抗自己的本能,可以理智而冷静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为,不盲从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并且还能克制这种感情冲动,并养成乐意牺牲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取得终生的永久利益的作风。这样的人一旦皈依了他所信仰的宗教,就不会为遵守这一宗教的清规戒律而心生痛苦之感。除了理智本身会劝导他遵守清规 戒律,他的一贯作风也为接纳戒律做好了铺垫。就算日后他对自己当初所期望的目标感到质疑,他也不会轻易地选择放弃,而会认为牺牲现世的一些钱财去换取来世继承无数财富的权利是理智的。
帕斯卡尔曾指出:“误信基督教是真的,损失不会很大;而误信基督教是假的,就会损失惨重!”
美国人既不会摆出一副对来世漠不关心的假姿态,也不会对他们需要规避的风险持毫不在乎的天真态度。
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从事宗教活动的时候,既不会有可耻感,又不会觉得自己懦弱。然而,在他们的虔诚之中,通常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坦然、循规蹈矩和胸有成竹的表现,这使得人们认为促使他们踏人教堂的并非信仰,而是理智。
美国人信奉宗教不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而且他们时常将可能从宗教信仰里取得的利益置于现世。中世纪的神职人员张嘴闭口都是来世,从来不会为论证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现世也能获得幸福而劳心劳力。
然而,美国的传教士却持续提醒信徒们专注于现世的幸福,他们必须经过一番艰巨的努力,才能让信徒们的目光从现世中转移开来。他们为了将听众的心打动,常常向听众阐述宗教信仰是怎样有助于自由与公共秩序的。当他们在布道传教的时候,时常让听众无法辨别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听众分不清宗教到底是在求取来世的幸福还是在求取现世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