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和拿破仑(1805—1812)

字数:2671

他们两人同样以武力,而且几乎同时夺得大权。拿破仑1799年11月9日执政,而亚历山大1801年3月24日登基。他们时间的相近缩短了两者疆域的阻隔,他们就像斗室中两股敌对的力量,不停地扩充。在奥斯特利茨他们兵矛相见,在泰尔西特缔结和约,就这样把欧洲撕成两半。他们为了争夺土耳其成了对手,每一方都想取得君士坦丁堡这把欧洲的钥匙,入主大陆。因为波兰乃东西兵家必争之地,法俄都不停讨好波兰。1812—1813年的法俄之战实为霸权属谁的决定关键,甚至还可能决定了印度的主人。

亚历山大1801年即位时,还是个24岁的年轻人,就面临着喧哗疯狂的国际舞台和一群老奸巨猾的强权人物。他的外交方针始终摇摆不定,然而他还是不停地扩张了疆土。俄国和土耳其时战时和,1801—1803年前后,他并吞了格鲁吉亚(Georgia)、阿拉斯加。1802年,俄国、普鲁士结盟。1804年俄国与奥地利结盟,1805年与英国结盟。1804年他的外交部长奉命拟定了瓜分奥斯曼帝国的计划。他曾称赞拿破仑执政的政绩,然而拿破仑将当甘公爵(Duc d’Enghien)[1]草率处死后,亚历山大又对他大加鞭伐。他加入了奥地利、普鲁士,从事了一场惨烈的大战来讨伐这篡位的拿破仑(1805—1806年),不久他却又和拿破仑在泰尔西特会面拥吻(1807年),他们还取得了协议,同意两国能各得到一半的欧洲,应该很满足了。

每一方离开泰尔西特时,都自信在外交上赢得了一场胜利。拿破仑敦劝沙皇舍弃英国而与法国结盟,并希望俄国执行大陆封锁政策,抵制英货。而亚历山大自从俄军主力在弗里德兰之役瓦解后,国力空虚,因此协议可免敌人入侵灭亡俄国。同时,他现在已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腾出手来对付瑞典和土耳其。拿破仑的军队、政府上下都为他这次军事外交的胜利喝彩,然而亚历山大回到圣彼得堡时,他的家庭、贵族、宫廷、教会、商界、老百姓,几乎每一个人都十分震惊。他们想不到他竟和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强盗、无神论者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和约。因此罗斯托普钦伯爵还必须写文章替沙皇辩解,说《泰尔西特和约》只是暂时性的停火协定而已,还说与拿破仑之战只是时机未到,一定会再爆发的,到那时一定要战至拿破仑灭亡为止。

商业界十分清楚,和约签订后,俄国就必须执行大陆封锁的协定,因此他们也加入了反对和约的行列。俄英之间的贸易是商业界蓬勃发展的主因,一旦两国贸易受到禁止,他们许多人都要倾家荡产,国家经济也将土崩瓦解。事实上,俄国政府在1810年就已濒临破产了。

亚历山大对国民失去了信心,于是统治变得严酷了。他恢复了言论、出版的限制,废止了革新的计划。政府中自由派的官员如科丘别伊伯爵、恰尔托雷斯基王子、诺莫西尔特索夫辞职了,其中两人还离开了俄国。俄国保守派的气焰日益高涨。1809年,沙皇为了对抗保守势力的冲击,起用了斯佩兰斯基伯爵(Count Mikhail Mikhailovich Speransky)。他言论激烈,甚至主张沙皇应置于宪政之下。沙皇任命他为参询国事的顾问。

斯佩兰斯基伯爵生于1772年,为一个乡村教士之子。他对科学甚为喜爱,在一次圣彼得堡的学术研究会上,他的作品获得了沙皇的青睐,因而被擢升为数学、物理的教授。1802年他在科丘别伊伯爵属下任职于内政部。他工作辛勤,呈上的报告极有见地,因此沙皇提拔他督导俄国法律的修订。1808年亚历山大第二次会晤拿破仑时,曾携斯佩兰斯基同行,说他是“俄国唯一头脑清楚的人”。据野史记载,亚历山大问他关于拿破仑治下各国的评价时,他的答复鞭辟入里:“我们以人才取胜,而他们以制度见长。”回到圣彼得堡后,他益得沙皇赏识,日渐得势,君臣惺惺相惜,一致认为俄国政府非做全面的改革不可。

斯佩兰斯基打算终止农奴制度,不过他也承认,在1809年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可是他也许想起了施泰因在普鲁士类似的措施,想加以效法。他建议先下令准许所有百姓购买土地,下一步即可举行选举,城镇里有产业的人都有权投票选出当地的议会,这议会有权控制城镇的财政、任命官吏并选出区议会及向区议会呈递议案。区议会有权任命区内的官吏,起草区内行政的议案,并向圣彼得堡国会派出代表,呈递议案。只有沙皇有权制定法律,但是国会有建议新法令之权,以供沙皇裁定。国会、沙皇之间设立一个咨询委员会,由沙皇任命委员,协助他处理行政、立法的事务。

亚历山大大致同意这个计划,可是国内人士起而阻挠。贵族觉得地位动摇了,他们不信任平民出身的斯佩兰斯基,他们控告他偏袒犹太人,是亲法派。他们又在亚历山大面前大进谗言,说斯佩兰斯基野心勃勃,意图在沙皇背后垂帘听政。政府官吏也加入攻击斯佩兰斯基的阵容。这主要是因为他力请沙皇下了一道命令(1809年8月6日),规定高级行政人员必须具备大学学位或通过严格的考试。反对派人多势众,亚历山大心意也动摇了,最后竟然承认,就当时国际情势而言,国内政府经不起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验。

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关系恶化了。拿破仑娶了奥地利公主。1811年1月23日,拿破仑并夺了沙皇之妹的公公的奥尔登堡(Oldenburg)大公国。拿破仑解释说公爵不肯禁止英货进口,就要以此作补偿。拿破仑还在俄吞并的波兰领土附近建立了华沙大公国。亚历山大也不高兴这件事,他害怕拿破仑随时会让一个仇视俄国的波兰复兴。最后,他决定对贵族、商人让步,以使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他知道俄国商人、官吏仍在进口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品。他们伪造文书证明这些货品来自美国,以求合乎进口的条件。对这件事亚历山大故作不知,有些货品因此还从俄国流入普鲁士等国。拿破仑经由俄驻巴黎使节,向沙皇严词抗议。亚历山大却在1810年12月21日明令准许英殖民地商品进口,还降低其关税,同时却又提高法国商品的关税。1811年2月,拿破仑致沙皇书信,语多惋叹:“阁下已不再视我为友,法俄联盟在全欧及英伦三岛眼中,已不复存在矣!”亚历山大没有回信,却在西部前线各据点动员了24万大军。据科兰古说,沙皇早在1811年5月就已决心与法国一战,沙皇曾说:“拿破仑可能会打败我们的,而且胜算极大。但他那样也不得安宁……我们有广阔的国土可以后退……我们要让天气,让冬天来和敌人作战……即使退到堪察加半岛,也绝对不割让一寸国土。”

圣彼得堡的英国外交官,他宫廷里的施泰因等普鲁士流亡人士过去一再禀告沙皇,拿破仑的目的在征服全欧洲,沙皇现在总算相信了。沙皇政治革新的计划,曾使得他和国内大多数的名门世家大为疏远,现在亚历山大为了团结国内力量,只好放弃改革。他觉得连平民恐怕都没有接受革新的准备呢!1812年3月29日,他将斯佩兰斯基免职,不仅如此,还将之驱出宫廷,驱出圣彼得堡。他慢慢地只听从阿拉克切耶夫伯爵的话了。4月他和瑞典签订了条约,承认瑞典对挪威的主权。他秘密命令驻节南方的使节求和于土耳其,连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的主权也放弃了。所有俄国军队必须待命,防范拿破仑的入侵。5月28日签订了俄土和约。

亚历山大知道自己正在孤注一掷。在这些紧张忙碌、国事繁重的日子里,他已经慢慢转向了宗教,以求精神的寄托。他祈祷,天天研读《圣经》。他觉得他在主持正义,必能得天之助,这个想法使他欣慰不已,使他坚强起来。他把拿破仑看成了邪恶的化身,看成了利欲熏心的暴民头子,无餍地追求权势。只有他亚历山大,有虔信上帝的子民及天赐的广大国土为后盾,才能遏止这个到处掳掠的恶魔,挽救欧洲的独立,恢复其亘古的秩序,把万邦从伏尔泰的邪说里带出,重归耶稣真信仰。

1812年4月21日,他率领政府要员,在百姓祈祷声中,离开圣彼得堡,启程南下俄属立陶宛(Lithuania)首府维尔纳。在那里,他率领大军,等待着拿破仑。


[1]当甘公爵为波旁公爵(Duc Bourbon)独子,他死后法国孔代家族(the House of Condé)即告灭绝。有人诬告当甘公爵图谋叛变,拿破仑不仔细查证,遽然将其处死,此鲁莽行为在国外引起一片抗议之声。


俄国文学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