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五四时代
论述五四运动的重要起点,是周策纵的开创之作《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60年),及其书目指南《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15—1924年:研究指南》(1963年)。这本研究指南,提供了有注释的重要期刊和报纸的目录。刘君若的《现代中国思想史中的争论》,对这个时代的期刊文献作了可靠的初步介绍。范围更广的指南,是《五四时期期刊介绍》。
引起争论的林毓生著作《中国的意识危机:五四时期激进的反传统主义》,是对五四事件具有创造性研究。解说性的概述,可见于许茨华编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意见:专题论文集》。费侠丽编的《变革的限度:关于民国时期的保守抉择的论文集》,提供了保守主义者的看法。O.普赖尔的《中国哲学50年,1898—1950年》,是主要关于哲学争论与倾向便于使用的概要。
集中注意力于1919年前后时期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中文概述,有华岗的《五四运动史》,这部书有天野元之助等编译得很好的版本,书名相同,但附有关于史学术语和人名的词汇表,有陈端志的《五四运动之史的评价》。最重要的文集,有《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一部有价值的22篇文章的文集,是彭明编的《五四运动论文集》。
五四时代思想史的最好著作,是传记形式的著作。最著名的五四知识分子也许是胡适。杰罗姆·B.格里德著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年》。刊载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几部文集,其中胡适自己的著作,可以很方便的在童世纲编的《胡适文存索引》中查找。胡适的美国导师杜威,从1919年至1921年在中国,巴里·基南的《中国的杜威实验: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与政治权力》,记述了杜威旅居中国和中国人努力贯彻其思想的情况。杜威在中国时曾发表大量演讲,但后来显然失去了声望。罗伯特·W克洛普顿和巫群真(音)在《杜威在华演讲集,1919—1920年》中,把32篇发表的中文译文回译成英文。
关于蔡元培,可参看威廉·J.杜克尔的《蔡元培:现代中国的教育家》,有大量中文著作可以利用,如陶英惠所编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裁的《年谱》第1卷(1976年),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题论著丛书;思想传记有蔡尚思的《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蔡元培著作的主要汇编,是孙德中编的《蔡元培先生遗文类抄》;还有几篇蔡氏自己写的自传性短文。
关于保守的儒家思想家梁漱溟——胡适哲学和思想上的对手,可参阅盖伊·S.阿利多的《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现代性中国的窘境》。这部书认为,毛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共同点,远比与胡适自由主义的共同点为多;毛泽东本人也可能受过梁漱溟的影响。
莫里斯·迈斯纳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是这位首先响应俄国革命,并献身布尔什维主义的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传记。迈斯纳认为,整个李大钊思想有两个主旨,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意志论的解释(对宿命论的担忧),一种是富于战斗性的中国民族主义。黄松康(音)的《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中国思想的影响》中,所翻译的10篇李大钊的文章都很有价值。《李大钊选集》汇集了所有李大钊的文章,很便于查找。对于陈独秀研究,仍然缺少一部令人满意的思想传记。
费侠丽的《丁文江:科学与中国的新文化》,清晰地描述了一个重要人物,并阐明了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科学”和“科学态度”的特征。丁文江和科学问题,在郭颖颐的《1900—1950年中国思想中的科学主义》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著作记述了唯科学主义的胜利,也论及到上文提到的思想家,再加上吴稚晖、任鸿嶲、张君劢等人。张君劢是1923年科学与人生哲学[8]论战中的主要人物。张君劢对论战的详尽传记,见罗杰·B.琼斯的《为儒学辩护的诸学说混合论:张君劢早年的思想和政治传记,1887—1923年》(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论文,1974年)。又一次关于思想问题著名的重要论战,是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阿里夫·德里克在《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编史工作的渊源,1919—1937年》中,有杰出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