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用“反省”代替“后悔”吧
脑的记忆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模糊不清”,我们从狗的学习实验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狗并没有区分出圆形和三角形。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解释为“因为没有必要所以不进行区分”。与计算机不同,脑在学习时采用“排除法”,也就是说,狗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习“排除三角形”这种情况。
如果像计算机那样只记住正确答案,那么一开始三角形就不在识别的范围内,所以即使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三角形,也会被计算机忽略掉。
计算机工作起来可谓无比准确,处理信息不会出现任何错误。但是说得难听一些,计算机其实就是顽固不化、不懂变通,完全照本宣科。
试想,如果遇到“不吃东西就会死”这种近乎走投无路的危险状况,那么利用狗的记忆方法就可以得到食物,而要是利用了计算机的记忆方法,到最后就只能饿死了。
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吧?虽然记忆模糊不清,但这样的“模糊”对生存却有实质上的意义,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复杂的变化。
动物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必须依靠过去的“记忆”,还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完全相同的状况一般不会发生第二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准确无比的记忆反而会成为无法被有效利用的、没有意义的知识。
所以,相较于严密性,记忆更需要“模糊”和“灵活性”,而且恰到好处的“模糊”尤为重要。多亏了这样的灵活性,我们才能从反复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最终走向成功,这正是脑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点。
为了记住“相似的事物”,需要逐一排除“不相似的事物”。脑之所以采用这种烦琐的排除法,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记忆不精准而闷闷不乐,因为人脑的机制原本就是这样,总有一部分记忆是模糊不清的。正如作家普希金所言:“失败之前无所谓高手,在失败面前,谁都是凡人。”无论钻研什么学问,我们都绝不可能避免失败。哪怕我已经研究了二十年的脑科学,现在每天也还是在不断地经历失败。
失败并不可耻,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惧怕失败。失败之后,重要的不是“后悔”,而是“反省”。
失败是人之常事。
——伏尔泰(作家)
记忆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有时甚至会消失不见,这是脑的特性,某种程度上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如果脑像计算机那样,能准确无比地记住所有信息,那么脑是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实际作用的。“记忆准确且不会忘记的脑才是优秀的脑”,这种观点不过是对脑的一种误解。人类本来就常常忘记或者出错,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点,人类才发明了计算机。
人类的长处恰恰是拥有缺点。
——犹太人的格言
脑心理学专栏14/“开头努力”与“结尾努力”
大家的注意力能大约集中多长时间呢?大部分人应该都是30~60分钟吧?在上课或者考试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段,无法继续集中注意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都知道,当人做一件事时,注意力一般会在开头和结尾比较集中,我们分别称其为“开头努力”和“结尾努力”。举例来说,考生往往在考试刚开始时能集中精力答题,在考试马上要结束的时候答题效率也会提高。但在考试的中间时段注意力却很容易中断,一不留神还会浪费不少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中途松懈”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成绩恐怕就很难得到提高了。
避免“中途松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考试的时间分成前、后两部分。例如,当考试时间为60分钟时,我们可以想象前30分钟一到考试就要结束了,而后30分钟又是一场新的考试。这样一来,在整场考试中,“开头努力”和“结尾努力”能各自发挥两次作用。平常考试开始后约30分钟时,人会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假如这时“结尾努力”能发挥作用,那么就能让我们再次集中注意力。并且,在后半部分刚开始,也就是刚经过30分钟的时候,因为“开头努力”的作用,人的注意力也会很集中。如果像这样把考试的时间分割开来,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分配了。
时间是转化为钱还是转化为铅,完全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普雷沃(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