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退休
在1980年8月18日的讲话中,邓小平还谈到了另一个容易引起分歧的问题:“﹝老同志﹞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帮助党组织正确地选择接班人⋯⋯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19-5]当时还没有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很多老干部在找接班人的问题上拖拖拉拉。他们在事业高峰期赶上文革,被革职近十年,因而认为自己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个人牺牲,现在终于能让他们发挥渴望已久的作用,但剩下的时间又没有几年了,因此不想放弃权力。再者,这些老干部也不想放弃官员的特权:住房、带司机的专车、勤务人员、重要会议上的座次和气派的宴会。
此时中共还没有为高级干部创建全面的退休政策。如何处理下级干部的退休事务不是问题:上级干部制定规章,下面执行就是。麻烦在于如何对待北京的高层领导人。关于需要制定有关退休的一般原则,党的领导人能够达成共识,但是棘手之处在于细节: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这些老干部训练和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如何处理这几百名老干部的退休问题?
在8月18日的讲话中,邓小平对他的计划作了说明。成立一个地位很高的中央顾问委员会,让老干部担任荣誉职务,继续享受与职务挂钩的各种特权。老干部不难看出邓小平是要让他们变得“有名无权”——早在1975年7月邓小平就对军队的退休问题提出过类似方案。后来,政治局的老干部确实变成了中顾委的核心成员。
此时,邓小平本人也打算在几年内退休。8月讲话的几天后,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他是否会辞去副总理职务,邓小平说:“不但我辞职,我们老一代的都不兼职了。⋯⋯过去⋯⋯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个﹞制度上的缺陷在60年代还看不出来,那时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说,老同志带个头,开明一点好。”[19-6]
几周以后,邓小平又对老一代不“开明”表示气恼。12月25日,在为筹备六中全会和十一大而召开的一次为期十天的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说:“中央在最近一年中多次强调,老干部要把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的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19-7]
1982年2月中顾委正式成立,邓小平希望其成员辞去(在党和政府中的)正式职务。规定中顾委成员要有40年的党龄和领导经历,邓小平是第一任主任,有参加政治局常委会议的特权。[19-8]中顾委的全部172名成员保留全薪、级别和各种待遇,但不再在正式决策部门任职。[19-9]邓小平宣佈,中顾委只会存在十到十五年。他解释说,之所以成立中顾委,是因为它的委员拥有过渡期所需要的特殊革命经验。
邓小平让老干部有名无权的努力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很多老干部,包括陈云、王震和宋任穷,都成了中顾委委员,但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职务。他们退休后,赵紫阳说,在1980年代,他和胡耀邦虽说是总书记,其实只是大秘书,因为在这十年里实权一直掌握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六人小组”(薄一波、彭真、邓颖超、宋任穷、杨尚昆和王震)手里。邓小平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没有绝对权力强迫其他所有人退休。事实上,1982年3月,面对来自老干部的压力,党刊《红旗》杂志宣佈,由于党和国家规模之大,让“二三十名老同志留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是必要的。[19-10]但是邓小平确实确立了在这些老革命辞世后将取消中顾委的原则。以后所有的职务也都会有任期限制。中顾委按原定计划于1992年解散,它给了老干部荣誉地位,减少了他们的权力,但并没有使他们完全放弃权力,直到邓小平在1992年完全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