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侯许楚召晋诸侯

字数:951

昭公四年

绝顶见识,绝顶议论,不必又道。今论其通篇,段段皆作双行之文,如前两未可知,两若归,已是妙绝!至后三殆,却将“马”与“险”作一对先破了;后另将多难,变出或多难,或无难,便是到底仍用双行。此可见古人文字一篇不换手法,前后只用一手法也。

楚子使椒举如晋求诸侯¹,椒举致命曰²:“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日,往日也。)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往日盟辞也,言诸侯从晋者使见于楚,从楚者亦可见晋。)以岁之不易³,寡人愿结骧于二三君⁴,使举请间⁵。(以多难,欲召晋诸侯。)君若苟无四方之虞⁶,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⁷。”(言若不虞意外,则命诸侯见我,辞令好。)晋侯欲弗许⁸。司马侯曰⁹:"不可。楚王方侈,(二字,断尽。)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¹⁰,未可知也。(妙论,确论。看他“或者”、“欲”字、“以义”字、“而”字,一句凡作三四折始成。妙,妙!)其使能终¹¹,亦未可知也。(又陪一句,一发妙论。其妙,非浅人、粗人所知。)晋、楚唯天所相¹²,不可与争。(上平写两未可知,此定不可不接“惟天”一句。)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¹³。(句。)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¹⁴,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又平写“两若”。妙,妙!浅人、粗人不知。)公曰:“晋有三不殆¹⁵,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¹⁶?”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¹⁷,是三殆也。(先接口疾翻,下再逐件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¹⁸。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先破险,看他指出许多险。言皆灭亡相寻。)冀之北土¹⁹,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次破马,看他指一多马地。言不见以马兴。)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²⁰。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三件,先破二件,便先结过,文情若连若断。)邻国之难,不可虞也。(再破“多难”。)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²¹,(妙论,看他又平写“或多难”、“或无难”。)若何虞难?”(结。三件事,两件先结,一件再结,妙!)

【注释】

¹椒举:即伍举。求诸侯:楚灵王欲专会诸侯为盟主,故派伍举往晋求之。
²致命:传达楚灵王之命。
³岁之不易:意指连年多难。
⁴驩:同“欢”。
⁵请间:意为请晋平公于闲畈时听取伍举的请求。间:闲暇。
⁶四方之虞:指边境的戒备。虞:戒备、忧虑。
⁷假宠:借其威宠。
⁸晋侯:指晋平公。
⁹司马侯;即女齐,又称女权齐、叔齐、叔侯,晋国大夫。
¹⁰厚其毒而降之罚:意为增加别人对他的痛恨,然后给他降下重罚。
¹¹能终:得善终。
¹²唯天所相:只有靠天的帮助。
¹³归:归向、依归。
¹⁴适:趋向。
¹⁵殆:危。
¹⁶何乡而不济:无往而不克的意思。
¹⁷虞:通“娱”,乐。
¹⁸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三涂:即三涂山,在今河南省嵩县西南十里伊水之北,俗名崖口,又叫水门。阳城:俗名城山岭,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大室: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荆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八十里。中南: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十里。
¹⁹冀之北土:指燕、代。因冀州北接燕、代。
²⁰以:同“巳”。
²¹守字:据守的疆界,即边境。


叔向许子皮朝楚吴蹶由对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