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
前几年,“纳米”这个名词还很新鲜,于是市面上出了一大堆纳米产品,甚至纳米食物,弄得大家头昏脑胀不辨真假,于是这股纳米潮也就终于缓缓降了下来,不再流行。没错,当时的纳米食品多半都是幌子,可这并不表示纳米科技和食物完全无关。其实,真正的纳米食物正在实验室里逐渐成形,说不定很快就要进入我们的厨房,被我们拿到食桌上了。
所谓“纳米”,英文叫做nanometer,乃一种长度单位,是一米的十亿分一。而“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则是研究在纳米这么规模微小的规模底下,物质会有什么特性,各种设备又该如何设计的学问。把纳米科技应用在食物上的最大好处就是“骗人”,因为我们饮食的经验全在感官层面,而纳米技术则能借着对食物的改造,微调我们的感官。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盐,它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咸,是因为盐粒的表面碰到了味蕾。假如我们能把盐做得非常细小,小到纳米那么小,那么同等重量的一撮盐的表面面积就会变得更大,也更容易让我们尝到咸味了。也就是说以往你炒一盘菜要下足两匙盐才觉得够味的话,现在你只要用一小匙纳米盐就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了。
根据5月22日的《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杂志,将来我们甚至能够戏弄“饱”的感觉,一丁点雪糕就可以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吃了一大球似的。
要了解它的奥妙,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做“饱”。平常我们总劝人吃饭“八分饱”就好,是因为等到你真觉得够饱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已经吃得太多了。“饱”这种感觉其实是“回肠煞车”(ileal brake)的结果。意思是食物一直挤到了回肠,然后回肠对大脑发出紧急信号,告诉你“够啦!够啦!”我们在吃肉和雪糕一类的高脂肪食品时容易得意忘形,一吃就过量,原因是那些脂肪被包在一层蛋白质里面就像小球一样,那层球衣往往一到胃部和十二指肠就全部化掉,根本来不及抵达回肠。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延迟那层球衣溶解的办法,令它们一直拖到回肠才忽然爆炸,使我们在那一刹那觉得感到饱足。如此一来,你会比以前少吃了很多肉,但照样觉得满足。
简单地说,只要在纳米层面改造食物,就能让人吃少一点盐也吃少一点肉,但又完全不必牺牲口舌的享受。自此之后,健康饮食就不再是寡淡无味的同义词了。说到底,纳米食物始终是种骗人的玩意,因为人类真是一种为了感官而活的动物。
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