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506

戎车,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1)。殷曰寅车,先疾也(2)。周曰元戎,先良也(3)。旂,夏后氏玄,首人之执也(4)。殷白,天之义也。周黄,地之道也(5)。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6)。殷以虎,尚威也(7)。周以龙,尚文也(8)。

【注释】

(1)“戎车”三句:戎车,战车,兵车。春秋以前,兵车是作战主力。通常一车以四马或六马挽拉,车上乘甲士三人。居中者御马驾车,左边的持弓,主射,右边的持戈矛,主击刺。正,正路,坦途。施子美曰:“戎车,兵车也。《书》曰:‘戎车三百两。’《诗》曰:‘戎车既安。’此戎车也。故《周礼》有戎右、有戎仆,皆主兵车者也。夏后氏以勾者,谓其势勾曲,要其意以正从横、束部曲为先也。《玉藻》曰:‘钩车,夏后氏之车也。’或曰:夏后氏先正其德,未用兵刃,先自正而已。”刘寅曰:“戎车,则夏后氏名曰钩车,先导之以正也。”

(2)殷曰寅车,先疾也:意谓到了商朝,称作寅车,其主要特点是行驶迅捷。施子美曰:“商曰寅车者,盖一岁之首,以寅为先,则寅有先疾之义焉。商之兵车,必曰寅车者,疾于致用为先也。”刘寅曰:“殷之车名曰寅车,先导之以疾也。钩车、寅车,未详其制。”

(3)周曰元戎,先良也:意谓到了周代,称作元戎,其主要特点是形制精良。施子美曰:“周曰元戎者,元者善之长也。仁善为元,元为大善。周人尚舆,其制为甚善,故以元为先。《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则是取其先良也。皆时异制异也。”刘寅曰:“周之车名曰元戎,先导之以良也。《诗》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是也。”朱墉引《大全》曰:“车所以冲坚破阵,所以任重道远,用兵第一要务。先正则无诡谲之弊,先疾则无迟缓之病,先良则无覆蹶之虞。三‘先’字即三‘尚’字。”

(4)“旂”三句:意谓夏朝的旗帜用的是黑色,象征着军队像头上长满黑发的壮士一样威武。旂,旗。玄,黑色。夏朝尚黑,旗帜用黑色。执,同“势”。姿势,样子。施子美曰:“《诗》曰:‘言观其旂,旂旐央央。’盖旂者,车饰也。有车无旂,何以为文?故《周礼》有巾车,必有司常,言车旂必相为用也。旂之制,旌首而饰以铃者是也。夏以黑为首,所以明人之执。夏之德水,故以黑色也。”刘寅曰:“旂,《曲礼》谓‘蛟龙为旂’者是也。夏后氏之旂玄。首者,象人之执,人首黑故也。‘执’当以《汉书》作‘势’。”

(5) “殷白”四句:意谓商朝的旗帜用的是白色,象征着军队像天体一样莹洁。周朝的旗帜用的是黄色,象征着军队像黄土地一样厚重。施子美曰:“商以白,所以致天之义也。商之德金,故以白。周以黄,所以明地道也。周德土,故以黄。人谓之执,以其有体也。夫谓之义,以其白为义也。至于黄,中也,故以道言之。”刘寅曰:“殷之旂色白,象天之义,天体莹洁故也。周之旂色黄,象地之道,地之体黄故也。”朱墉引《大全》曰:“旂所以为三军之运动者,象人之体势,象天之仪,象地之道,取三才之义。”

(6)“章”三句:意谓夏朝的徽章用的是日月,以示崇尚光明。章,标记,徽章。《武经七书注译》说:“《说文》:‘卒,衣有题识者。’可见兵卒的衣服上都有标记。据考证,肩上的标记叫徽,胸前和背后的标记叫章。其作用是标明他所隶属的部伍及其在阵中的行列和位置(见《尉缭子·经卒令》)。”施子美曰:“章者,缋之于旂,以章明之也。《记》曰:‘龙章而设日月。’此章之制也。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盖明德自虞舜始,禹继之而有天下,故亦尚明德焉。”刘寅曰:“章,士卒所戴之章也。《尉缭子》所谓‘卒有五章’是也。夏后氏之章用日月,尚其明也。”

(7)殷以虎,尚威也:意谓商朝的徽章用的是虎,以示崇尚威武。尚威,底本作“白戎”,《施氏七书讲义》本、《武经七书直解》本均作“尚威”,与上下文“尚明”“尚文”排比为文,底本当为形近而讹,今据《讲义》《直解》二本改。施子美曰:“盖商戮于市,以威为尚,故画虎。”刘寅曰:“殷之章用虎,尚其威猛也。”

(8)周以龙,尚文也:意谓周朝的徽章用的是龙,以示崇尚文彩。施子美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故尚文,文以龙也。龙而曰文,则知虎之为威矣。以《礼》考之,日月为常,则周之制,亦尚明也;熊虎为旂,则周之制,亦尚威也;而穰苴所言,各以其时之所尚者言之耳。”刘寅曰:“周之章用龙,尚其文彩也。”朱墉引《大全》曰:“三军非章莫辨,尚明取其足以见远,尚威取其足以慑敌,尚文取其足以观美。”又引《开宗》曰:“此节言三代车旂章之名义。”

【译文】

兵车,在夏朝称作钩车,其主要特点是行于坦途,驾驶平稳。到了商朝,称作寅车,其主要特点是行驶迅捷。到了周代,称作元戎,其主要特点是形制精良。旗帜,夏朝用黑色,象征着军队像头上长满黑发的壮士一样威武。商朝的旗帜用的是白色,象征着军队像天体一样莹洁。周朝的旗帜用的是黄色,象征着军队像黄土地一样厚重。徽章,夏朝用的是日月,以示崇尚光明。商朝用的是虎,以示崇尚威武。周朝用的是龙,以示崇尚文彩。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