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317

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1)。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2)。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既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3)。

【注释】

(1)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意谓追逐败逃的敌兵不能追得过远,追击退却的敌兵不必一定追上。《群书治要》卷三三、《太平御览》卷三〇七“纵绥不及”句下有“所以示君子且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其辟君三舍”句,贾逵注引《司马法》曰:“从遁不过三舍。”按,本书《仁本》作:“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施子美曰:“战谨进止,法尝言矣。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周礼》有是法矣。”刘寅曰:“古之战者逐人奔败之兵,不欲甚远;从人退还之兵,不必及之。”田旭东说:“本篇所讲的作战原则,主要申明了进军有节制的原则,‘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为防止被敌人详退而诱惑中敌圈套,一般追击时不宜过远,远则难以估量敌情,容易盲目钻入敌人所设的埋伏之中。所以,即使敌军败北而逃,追击时也应有所节制,不一定非追着不可,这样就可避免被敌伏兵所陷的危险。名义上是‘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实际上,只有不被敌军所诱,不中敌计而被陷,才可称之为固。有节制,然后可固,自身固,才能克敌制胜,这是古人早就认识到的道理。”

(2)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意谓追得不远,就很难被敌诱骗;没有追上,就很难被敌兵伏击。施子美曰:“夫战者,欲民知节也。逐奔北之师,不得远追,远追则为人所诱。纵其车绥,不得及之,及则为人所陷。今也逐奔不远而难诱,纵绥不及而难陷,此节制之师也。法前言:‘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礼节,民心者也。杜预注秦晋河曲之战,言之详矣。”刘寅曰:“不远则难为彼所诱,若龙且逐韩信,为信诱过潍水而败之。不及则难为彼所陷,如庞涓从孙膑,为膑算,至马陵而杀之。此古之为将者所以逐奔不远而纵绥不及也。”

(3)“以礼为固”五句:意谓以礼治军就能巩固军队,以仁带兵就能取得胜利。获胜以后,对民众的教育应反复进行,因而有德之士都是很重视这些方法的。施子美曰:“事有可以行之一时者,有可以行之千万世而不可易者。行之一时者,术也。行之千万世者,道也。道也者,固在于礼,胜在于仁,是以道化民也。化之以道而不事权谲之事,岂徒一战而止,虽千百战用之可也。此既胜之后,其教可复也。复者,再用也。以礼为固者,礼可以捡束,周旋动容无敢少违焉。而又名分之所在,为不可犯,则其固为如何?传曰:‘有礼则安。’又曰:‘有礼则存。’曰安曰存,固之之说也。此所以少长有礼,晋侯知其民之可用,鲁秉周礼,齐人所以不敢加兵,以礼为固也。文公大蒐而示之礼,亦此意也。《周礼》以军礼同邦国,皆此意也。以仁为胜者,仁则能爱人者,人当爱之,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而又仁人之兵,如时雨降,将俯伏归从之不暇,又何敢敌者哉?传曰:‘仁者无敌。’又曰:‘节制不可以敌仁义。’则仁之为胜也如何?汤之克宽克仁而克夏,武之发政施仁克商,则仁之为胜也可知。齐威之遗衣遗食,谓此也。而穰苴、吴起所以胜敌者,亦此也。礼以为固,仁以为胜,可以胜也,其教可以复行也。不独一战用之,百战用之可也;不独百战用之,虽千万战用之可也。其教之也,不独教之于今日,虽千百载行之可也。夫如是,安得君子不贵之哉?贵之者非贵其战而胜也,谓其礼仁之可以教民也。礼仁者,人心之所同然者,因其所同然而教之,不咈人心,则君子又安得而不贵哉?”刘寅曰:“以礼为固者,守之以礼也;以仁为胜者,战之以仁也。此皆上古神武不杀之道。既胜敌之后,其教化可得而复用,此君子所以贵之也。”朱墉引《开宗》曰:“此言古者进兵之事。”

【译文】

古时用兵,追逐败逃的敌兵不能追得过远,追击退却的敌兵不必一定追上。追得不远,就很难被敌诱骗;没有追上,就很难被敌兵伏击。以礼治军就能巩固军队,以仁带兵就能取得胜利。获胜以后,对民众的教育应反复进行,因而有德之士都是很重视这些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