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944

古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1),德义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2),故力同而意和也(3)。

【注释】

(1)“古之教民”三句:意谓古代教育民众,必须制定上下贵贱不同等级的行为法则,使不同阶层之间不互相欺凌逾越。伦经,指人伦规范。陵,侵凌。施子美曰:“两贵不能以相事,两贱不能以相使,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二者角立,又乌有陵犯之变哉?且天尊地卑,自两仪既奠之后,而贵贱之势,已立乎其中。然民之蚩蚩,教然后知其所以教之也。必先立贵贱之伦经,使之不相陵犯,则天下以无事而治矣。伦,类也,立之伦,一定而不易;经,常也,立之经,有常而不乱。且以军法观之,必有大将,有左右将,有偏裨,有师伯,而又有长正卒伍,而贵者役贱,贱者役于贵,而毋或陵犯。此古之教也。”朱墉引金千仞曰:“伦谓贵贱之等,经谓伦之秩,然不紊处必教立而后民可用,必伦经立而后教可成,此教民之极,则亦即治兵之先务也。”又引《通义》曰:“伦以其有序,经以其有常也。以此为教,何相陵之有?”

(2)“德义不相逾”三句:意谓德义原则不被逾越,才干技艺者不被埋没,勇猛多力者不敢违命。施子美曰:“事有出于相似,而其实不能无间者,不可不卞也。不有以卞之,则得以相夺而无别矣。紫之乱朱,郑之乱雅,莠之乱苗,此易卞也。德义、材技、勇力,此其所难卞者焉:一浅一深、一精一粗之间耳。德者,本乎己者也,义则临敌度宜而已,未至于德也。《三略》曰:‘德者,人之所得。义者,人之所宜。’德义之间,一间耳,故易至于相逾,必有以别之,故不能相逾。逾如卑逾尊、疏逾戚之逾同,逾有逾越之义焉。材,人有能者也。技,则一艺之长而已,未至于材也。传曰:‘任官惟贤材。’又曰:‘人之有技。’材技之间,亦一间耳,故易至于相掩,有以别之,故不能以相掩。掩有掩蔽之义,如日掩人之过之掩同。勇果于有为也,力则一夫之强耳。孟轲于义,此勇也,力如乌获,此力也。勇力相同,易以相犯,故有以卞之。而后不至相犯有陵犯之心,如好犯上之犯同。三者既以不相紊,故力同意和而无少乖戾也。”朱墉引陈孝平曰:“不相逾,不相掩,不相犯,即同和意。”

(3)故力同而意和也:意即大家就会同心协力、和谐相处了。力,《武经七书直解》本、《武经七书汇解》本均作“方”。刘寅曰:“方者,向也。谓所向必心同而意和也。”朱墉引《大全》曰:“伦序经制一立,而后上爱其下,下敬其上,有相和相好之风,无相乖相离之志。”又引汪殿武曰:“天下至难同者方向也,最未易和者意气也,盖由徳义之相逾,材技之相掩,勇力之相犯故耳。今一立伦经,而三者不相逾掩犯,又如此,尚何方向之不同而意气有不和者哉?”

【译文】

古代教育民众,必须制定上下贵贱不同等级的行为法则,使不同阶层之间不互相侵凌。德义原则不被逾越,才干技艺者不被埋没,勇猛多力者不敢违命,这样大家就会同心协力、和谐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