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1),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2)。军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绝人马之力,迟速不过诫命(3)。
【注释】
(1)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意谓军事行动当以舒缓为主,只有做到了舒缓,士卒才能体力充足。施子美曰:“刚柔之中,而以舒为主,舒则宽缓温和,不失之刚,不失之柔,而民自足矣,又安有不胜者乎?法曰:‘舒其气以为主。’亦舒之意也。夫如是,虽交兵致刃,无不可用者矣。”刘寅曰:“军旅以舒缓为主,舒缓则民力足用。古者师行日三十里,是舒则民力足矣。”朱墉引张贲曰:“舒者,有节有制之谓。凡军事从容有余,自能以我之整暇胜人之窘迫。平日与对垒不同,临阵出奇则贵于速,行军节制则主于舒。速者其用也,舒者其主也。惟其能舒,所以能速也。”《中国历代军事思想》说:“这种缓慢的进攻战术,是早期方阵战术的特点。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时,发布的命令中说:‘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衍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这就是说,战斗队形在前进中,每前进六到七步或每击刺四至七次,都要停止看齐一次,以保持战斗队形的严整。这是由于当时采用的广正面的车兵与步兵混合组成庞大方阵所决定的,不如此,就不能保持严整的队形,不保持严整的队形,就会混乱,混乱就必然招致失败。因此,宁可降低进攻速度,也要严格保持队形不乱。这种战法,在春秋初期,已很少见,中期以后,就完全抛弃了。代之而起的是‘凡从奔勿息’‘兵之情主速’。”
(2)“虽交兵致刃”五句:意谓即使在战场上与敌人激烈战斗,步兵也不能快走,战车也不能疾驰,追击敌军也不能越过行列,只有这样才能不扰乱作战的基本队形与战术安排。致刃,指战场上短兵相接,激烈交锋。徒,指步兵。趋,快走。不逾列,指不越过行列,保持作战队形。施子美曰:“盖制先定则士不乱,徒不得趋而得徒之制,车不得驰而是以节制自固也。”刘寅曰:“虽与敌人交兵致刃,徒步者不趋走,御者车不驰驱追逐,奔走不逾行列,是以其军不乱。”徐勇说:“本篇前面说:‘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后面说:‘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这两段话,实际都是讲车阵作战以舒为主的原则,但二者可互为补充,使语意更完整。这个原则是西周、春秋前期车阵作战所遵循的。《尚书·牧誓》载,武王伐纣,下令作战进攻时,‘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古‘六尺为步’(《周礼·小司徒》郑注引《司马法》),七步不过四十二周尺,方阵‘逐奔’不过七步,就得停下来调整阵列,保证方阵的整齐。‘伐’谓击刺,阵列击刺几下就得停下来,以保证其整齐。这种呆板的以车为主的方阵战法,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但在西周时代却是保证军队战斗力充分发挥的基本阵法,这种阵法要求在‘交兵致刃’的过程中,‘徒不趋,车不驰’,‘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形成看似凝固但却稳如磐石的阵脚,使敌方不易抓住车阵的空隙。西周以降,礼制充分发展,这种阵法也被附著上十分浓厚的礼的色彩。本来这种阵法‘以舒为主’、强调‘止齐’的特点,是当时战争水平所决定的,后来却渐渐被说成是君子有礼有节的体现,即所谓‘示君子且有礼’。本来强调‘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是为了防止徒趋车驰导致的阵列散乱,防止因此为敌所诱、为敌所陷,后来却被说成是为了体现对奔败之敌的仁爱。道德范畴的‘仁’最早大量出现于《论语》,反映着春秋后期始成体系的儒家仁学。由此可见,上引《司马法》关于车阵作战以舒为主的两段话,既包含原始的西周司马兵法,又融进《司马法》成书过程中的时代特色。春秋时期以降,车阵作战讲究‘遂疾进师,车驰卒奔’(《左传·宣公十二年》)。春秋后期,吴军大败楚师,一直打到楚郢都(见《左传·定公五年》)。这种‘逐奔不远,纵绥不及’‘徒不趋,车不驰’的战术早已过时,为什么《司马法》还如此津津乐道呢?一方面固然由于《司马法》力求追论古军礼兵法,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古老的战术已被附著上‘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的指导思想,可以用来为作者寓‘仁’于战的宣传服务,所以便大发思古之幽情了。”
(3)“军旅之固”四句:意谓军队的稳固,体现于不丧失作战队形的部署,不耗尽人、马的体力,行动快慢不超过命令规定的速度。行列之政,指作战队形的部署。施子美曰:“行列不失其正,是以进止为政也。人马之力不绝,是人马不劳也。或退或速,惟诰命是从,而不敢自为疏数者,皆舒之所由致也。”朱墉引《通义》曰:“迟速者,兵之用,而以舒为主。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何其舒也!虽兵刃之接犹然,他可知矣。一以治力,一以束伍,所以为固也,故不失行列之政,不绝人马之力,乃兵之用有迟有速,乌可执也?然而不过诫命,故曰以舒为主。此古者节制之师,先自固而后制人者也。”又引《大全》曰:“‘舒’字所包者广,不第上之法令,下之气勇,推而言之,即闾阎之财力,庙堂之谋猷,无一不当以从容有余为主。”又引《开宗》曰:“此言行军有节而后军旅可固。”
【译文】
军事行动当以舒缓为主,只有做到了舒缓,士卒才能体力充足。即使在战场上与敌人激烈战斗,步兵也不能快走,战车也不能疾驰,追击敌军也不能越过行列,只有这样才能不扰乱作战的基本队形与战术安排。军队的稳固,体现于不丧失作战队形的部署,不耗尽人、马的体力,行动快慢不超过命令规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