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
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¹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于楚²,以求知罃³。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⁴。
¹本文表彰了知罃(zhì yīng)忠君愛國、對楚不卑不亢的精神。歸,送還。知罃,晉臣,他父親是荀首。荀首封於知(又寫作智),於是以邑為氏。
²谷臣,楚莊王的兒子。連尹,楚官名。襄老,楚臣。宣公十二年(西元前597年)晉楚邲(地名,在今河南鄭州市東)之戰時,晉知罃被俘,晉卻擒獲了穀臣,射死了襄老,把屍首運回晉國。現在晉要用穀臣和襄老的屍體換回知罃。
³求,索取。
⁴於是,在這時候。於,介詞。是,代詞。中軍,古代出師分為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主帥親率中軍。佐中軍,即當了副元帥。案,晉楚邲之戰時,晉雖失敗,但未喪元氣,楚一時還無力制服晉。這時能幹的荀首已被提拔為副帥,楚怕晉尋事,所以答應送回知罃。
--------------------
王送知罃曰¹:“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²,臣不才,不勝其任³,以為俘馘⁴。執事不以釁鼓⁵,使歸即戮⁶,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⁷?”王曰:“然則德我乎⁸?”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⁹,各懲其忿以相宥也¹⁰,兩釋累囚以成其好¹¹。二國有好,臣不與及¹²,其誰敢德¹³?”王曰:“子歸,何以報我¹⁴?”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¹⁵,無怨無德,不知所報¹⁶。”王曰:“雖然,必告不穀¹⁷。”對曰:“以君之靈¹⁸,累臣得歸骨于晉¹⁹,寡君之以為戮²⁰,死且不朽²¹。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²²,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于宗²³,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²⁴,而使嗣宗職²⁵,次及於事²⁶,而帥偏師以修封疆²⁷,雖遇執事,其弗敢違²⁸;其竭力致死²⁹,無有二心,以盡臣禮³⁰,所以報也³¹。”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³²。
¹王,指楚共王。
²戎,軍旅。治戎,整頓軍備。這裡以“治戎”代替“進行戰爭”,是一種外交辭令。
³不才,等於說不中用。勝(shēng),擔當得起。任,職務。
⁴俘,戰爭時生俘的人。馘(guó),割取敵方戰死者左耳。“俘馘”在這裡即指俘虜。
⁵執事,辦事人員。這是客氣話,實際指楚共王本人。釁(xìn),上古的一種祭禮,殺牲以血塗鐘鼓,這裡指以戰俘代牲釁鼓。不以釁鼓,等於說不把我殺掉。
⁶即,動詞,就,接近。戮,殺,用如名詞。即戮,等於說接受殺戮。
⁷又敢怨誰呢?這裡“誰”是“怨”的賓語,下文“誰敢德”結構與此相同。
⁸然則,[既然]如此,那麼……。然,代詞。則,連詞。德,用如動詞,感恩。
⁹兩國都為自己的國家考慮,設法解除人民的痛苦。紓,緩和,解除。
¹⁰各懲一時之忿,而互相原諒。懲(chéng),懲戒。忿,怒氣,怨恨。宥(yòu),寬赦,這裡當原諒講。
¹¹釋,釋放。累,捆綁。囚,囚犯。累囚,被捆綁起來的俘虜。成,全。好(hào),友好。
¹²與(yù),參與。及,趕上。與及,等於說發生關係。
¹³其,語氣詞,加強反問。知罃的意思是:你並不是為了我而釋放我,我憑什麼對你感恩?
¹⁴何以,用什麼。
¹⁵我擔當不了受怨,您也擔當不了受德。這是說我沒什麼可恨你的,你也不值得我感激。任,擔當。
¹⁶不知所報,不知道報答什麼。
¹⁷雖然這樣,[也]一定得告訴我。雖,連詞,等於現代的“雖然”。然,代詞,這樣。不谷,見《齊桓公伐楚》“不穀”注。
¹⁸以,靠。靈,福。
¹⁹累臣能回到晉國。累臣,知罃自稱。歸骨,把骨頭帶回去,這是客氣話。
²⁰等於說假若我的國君把我殺掉。寡君,見《齊桓公伐楚》注。戮,用如名詞,指殺的對象。
²¹等於說死了將很光榮。
²²把我賜給您的外臣荀首。外臣,臣子對別國君主稱呼本國的臣。
²³其,將。請,請求。宗,祖廟。古代家族權力很大,可以根據家法殺人。
²⁴如果得不到命令,即晉君不准我父親這樣做。
²⁵嗣,繼承。宗職,宗子(宗族首領,世襲)的職務。
²⁶按次序擔任到軍事的職務。事,指軍事。
²⁷帥,通率。偏師,副帥副將所屬的軍隊,這裡是客氣的說法。修,治理。封疆,邊界。“封”和“疆”在這裡是同義詞。修封疆,指保衛邊疆。
²⁸其,將。下句“其”字同。違,躲避。弗敢違,這是委婉的說法,暗指我將跟您打起來。
²⁹竭,盡。致死,等於說效死,即貢獻出生命。
³⁰用[這個]來盡到臣對君應有的禮。按:禮的意義甚廣。“臣禮”指人臣所應盡的義務。竭力致死,無有二心,就是臣禮的表現。“臣禮”是對晉君說,不是對楚王說。知罃的意思是說:忠晉即所以報楚。
³¹[這就是]用來報答你的。
³²很隆重地給他舉行禮儀,並把他送回去了。為,在這裡有“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