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薦賢(襄公三年)
祁奚薦賢(襄公三年)¹
祁奚請老²。晉侯問嗣焉³,稱解狐⁴--其讎也⁵。將立之而卒⁶。又問焉。對曰:“午也可⁷。”於是羊舌職死矣⁸。晉侯曰:“孰可以代之⁹?”對曰:“赤也可¹⁰。”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¹¹,羊舌赤佐之。
¹祁奚,晉人,從成公十八年(即三年前)起,任中軍尉(尉,軍尉,平時掌軍政,戰時兼任主將的禦者。中軍尉,中軍的軍尉)。薦,推舉。賢,指賢者,品德高尚而且有才能的人。襄公三年,即西元前570年。
²請老,告老,請求退休。
³晉侯向祁奚問接替中軍尉職務的人。晉侯,指晉悼公。嗣,用如名詞,指接替中軍尉職務的人。焉,指示代詞兼語氣詞。問嗣焉,等於說“問嗣于祁奚”。
⁴稱,舉。解(xiè)狐,晉臣。
⁵讎,仇敵。
⁶正要立解狐,解狐死了。卒,死。
⁷午,祁午,祁奚之子。也,句中語氣詞。
⁸於是,當這時候。羊舌職,晉臣,姓羊舌,名職,任中軍尉佐之職(即副中軍尉)。
⁹孰,誰。
¹⁰赤,羊舌赤,字伯華,羊舌職之子。
¹¹於是,略等於現代的“於是”。
--------------------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¹。稱其讎,不為諂²;立其子,不為比³;舉其偏,不為黨⁴。商書曰:“無偏無党,王道蕩蕩⁵”,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⁶: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⁷。夫唯善,故能舉其類⁸。詩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⁹。”祁奚有焉。
¹君子,見《鄭伯克段于鄢》“君子”注。於是,在這件事情上。舉,推薦。善,指賢者。
²諂(chǎn),諂媚。不為諂,不算是諂。
³比(bì),為私利而無原則地結合,這裡是指偏愛自己親人。
⁴偏,直屬的下級。黨,動詞,和“比”意思相近,這裡指袒護自己的儕類。
⁵見《尚書·洪范》。相傳《洪范》為商代箕子所作,所以稱為《商書》。無偏,沒有偏向自己親人的事。這裡的“偏”和上文“舉其偏”的“偏”意義不同。無黨,沒有袒護自己儕類的事。王道,封建統治階級設想的一種理想的政治。蕩蕩,平坦開闊的樣子,這裡指平正無私。
⁶舉,因解狐未得官而死,所以只說得舉。得位、得官,同義。
⁷立了一個中軍尉而三件[好]事作成了,是由於能舉善啊。
⁸正因為[自己]善,所以能舉薦跟自己一樣的人。夫(fú),句首語氣詞。
⁹見《詩經·小雅·裳裳者華》。《詩經》“惟”作“維”。在這裡的意思是:只有有德的人,才能舉薦像自己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