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文学回忆录-木心、陈丹青 >
- 上册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一九九零年四月二十八日
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
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要有“会当凌绝顶”之慨——山不是你的,但要登顶。诸位不要抄。以上不是诗。
文化是个大生命,作者的个人生命附着于这大生命。有时候,时代还没开花,他先开花了。
有人评“李后主乱头粗服皆好”,似乎中肯,我以为不对:几时乱了头、粗了服?自然界从来没有“乱头粗服”的花,李后主是“天生丽质”,和别人一比,别人或平民气,或贵族气,他是帝王气。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名句,很正经。但写起词来,和女人一样善感——词人一写词,都像女人一样。
词分所谓“婉约派”和“豪放派”。以西方的说法,是柔美、壮美之分。向来是婉约派占上风,算是词的正宗。但为人所骂,说是儿女私情、风花雪月,又推崇苏东坡、辛弃疾等——我以为不对,弄错了。词本来是小品,是小提琴。打仗可用枪炮,不要勉强小提琴去打仗。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交际、文告、通信,连判决也能以诗出——更不必说抒情诗。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着诗性——文雅,达意,连骂人、损人、酒令,也用诗。当时就是这么流行,今天能这么试试吗?
是实验,也是游戏。我答应过大家:以诸位名字入七绝诗最后一行。赞、讽、赏、劝,都入诗:
金高
玉做鬓钗锦作袍,疑曾瀛台共早朝。
抛却神州干戈事,金风涤荡秋云高。
(喻女性贵族。喻对中国的绝望)
丹青
蒿莱生涯剧可怜,幸有佛耳双垂肩。
桐花万里山山路,独折丹桂上青天。
(典:凤凰非梧桐不停)
素宁
惯裁玉笔独沉吟,情到恨时转多情。
不争春柳烟媚色,素心秋兰自宁馨。
葆元
昂藏七尺眉轩雄,坐似静山行如风。
毋友太不如己者,葆真归元道无穷。
全武
李家从来韵事多,画坛情场不蹉跎。
金屋新藏碧眸女,全凭文武韬略何。
学林
知君用心如月明,月照沟渠波难清。
家有嫏嬛一角好,学满五车入琼林。
(典:嫏嬛,上帝的图书馆)
立伟
沛国曹门出诗魁,风流千古意徘徊。
锦心绣口破万卷,授笔立就气英伟。
李菁
杨家有女新长成,春来细着绿罗裙。
随郎归看晴沙岸,李白行过草菁菁。
捷明
粤海荔湾结君庐,朝闻福音夕反刍。
程门立雪深一尺,才思便捷泻明珠。
秋虹
娟娟贞女礼岱宗,夫子最怜香膏浓。
忽闻清磬断复续,秋霖才过仰彩虹。
雅容
为拯大夏觅英雄,破浪乘风不计功。
报来达赖喇嘛使,玉肩咿哑迎笑容。
李和
艺侣春明乐同科,画樑稳栖呢喃多。
东风不嫌翠羽薄,桃李门墙合祥和。
再无事,再不相干,再难,我可以弄他成诗。
东来紫气已迟迟,群公有师我无师。
一夕绛帐风飘去,木铎含心终不知。
(从前儒家讲课,有红帐,开课,称绛帐)
一对鹦鹉并头语,软玉温香谁及伊。
自劳自食逍遥客,似讥世上尽执迷。
其舌如簧,其羽若锦。
偶逢枝头,顾盼生情。
墨可作五色,五色与墨同。
祢衡一赋在,千古笑曹公。
要有“会当凌绝顶”之慨——山不是你的,但要登顶。
诸位不要抄。以上不是诗。
绝句、律句,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烂。很像生物,会生长、发展、衰老、残败。这就是文化形态学。文化是个大生命,作者的个人生命附着于这大生命。有时候,时代还没开花,他先开花了。
词,开始得很早。在唐代,李白已写词,写得很好。越是有才华,越是敏感的诗人、文人,越是开风之先。盛唐时期,李白就写出《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还有他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当然,这两首词的作者自古考证不定,多数学者认为是李白写的。即使不是,也是唐人之作,开风气之先无疑。
到南唐,李家出大词家,完全成熟。南唐二主,可说是词祖,后主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亡国之君”。
先讲南唐中主李璟(916—961),他传世之作仅三首(或四首),凭这样几首词而在中国文学史占一席地,太便宜了,做皇帝总是合算。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真是享乐主义,是爱情至上、唯美主义的皇帝。鸡塞:鸡鹿塞,陕西横山县西。轶事:冯延巳作《谒金门》,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主云“干卿何事”,对曰“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后主李煜(937—978),字重光。善属文,工书画,妙音律,尝著《杂说》百篇,时人比之曹丕《典论》,又有集十卷,不传。传于今者诗词五十余首,他不幸是末代皇帝,宋兴师灭南唐,煜降而被俘,最后被毒死。他的词明显地分两时期,早期宫廷生涯,豪华富贵,晚期沉痛悲怆。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光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真是绝命诗也。李煜的词,究竟怎样来看?
一,纯发乎至性,直抒心怀,内在的醇粹,如花如玉,所以不必提炼造作。后来的词家,再也没有李后主的自然。
二,形式处理有其天然的精美,想也不想到什么人工雕饰。有人评“李后主乱头粗服皆好”,似乎中肯,我以为不对:几时乱了头、粗了服?自然界从来没有“乱头粗服”的花,李后主是“天生丽质”,和别人一比,别人或平民气,或贵族气,他是帝王气。
三,艺术没有第一名,词也没有第一名,李煜并非写得“最好”,他是他自己的好,风格性强。就文学风格言,他每一首词就有一个整体感,值得画家参悟。范宽《溪山行旅图》,繁复之极,整体感却强得没话说。
这是先天性的问题,所谓力的涵盖美。莫扎特说,他就像对待一只苹果那样对待一部交响乐(先天禀赋不济的艺术家,后天可以补,补得好,也可像是先天有那份光荣)。
李煜不是伟大,是天才,但被后人评为伟大的诗人。说他年轻时唯美主义,爱情至上,遭亡国之痛,被俘后写出悲伤感人的诗篇——这样就算伟大吗?以上评论还是迂腐。我认为他是几位天才词家之一,他的想象是个人的,他的人格不具象征性,但他的悲伤上升不到伟大的境界。
屈原、杜甫,那是伟大,可是和莎士比亚相映照,分量不够了——中国的诗,量、质,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诗国,可是真正伟大的世界意义的诗人,一个也没有。
二李(皇帝)之后,宋的词家有:范仲淹、晏殊、宋祁、张先、欧阳修、柳永、晏几道、王安石、苏轼、秦观、 贺铸、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共十六家。
晚唐时,词已盛行。南唐,出二李。至宋,词成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唐安史之乱结束后(天宝年间,安禄山反叛长安,后为子杀,其子又为别人杀,史称安史之乱),宋初出现所谓“百年盛世”时期,百年间比较安定,城市经济繁华,中心在汴京,文化渐盛。妓院馆楼需唱,词于是发达,上下阶层均欢迎,上层写雅词,下层写俚词。
中国的文化,秦以前是人民的文学,秦以后是士大夫的文学,前后起到感情平衡的作用。士大夫的雅,寄托于文学。所谓“诗言志”,我以为其实是“诗言情”。皇帝、大臣、刺史、州官,全会写诗。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名句,很正经。但写起词来,和女人一样善感——词人一写词,都像女人一样。
词分所谓“婉约派”和“豪放派”。以西方的说法,是柔美、壮美之分。向来是婉约派占上风,算是词的正宗。但为人所骂,说是儿女私情、风花雪月,又推崇苏东坡、辛弃疾等——我以为不对,弄错了。
词本来是小品,是小提琴。打仗可用枪炮,不要勉强小提琴去打仗。有人说:我的文学有志报国!很好,你去报国,不要弄文学。
范仲淹(989—1052):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近乎壮美)
晏殊(991—1055):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他是大玩家,一生幸福)
宋祁(998—1061):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张先(990—1078):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欧阳修(1007—1073):
《阮郎归》
南园春半蹈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棲。(一点不用力气,色调控制得非常好)
晏几道(约1030—1106):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王安石(1021—1086):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园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綵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苏东坡(1037—1101):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观(1049—1100):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染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本课笔记内页:“她(李清照)的文学评论也很尖刻,几乎宋代词家无一人看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