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贝父子

字数:1164

董贝父子 [1]

当我听到英国语言的声音,

感到它比口哨声更为刺耳,——

越过一堆账簿的阴影,

我看见了奥利弗·退斯特 [2] 。

请问查尔斯·狄更斯先生,

那时的伦敦都有些什么:

董贝的账房,设在伦敦旧城,

再就是一沟黄水的泰晤士河。

雨水、泪水。一个小娃娃,

娇小的董贝儿子,肉皮白嫩,

快活的公司职员在说俏皮话,

只有他一个人不知所云。

账房里几把椅子全都很破,

人们在计算着便士和先令;

好像是蜜蜂飞出了蜂窝,

一年到头在数目字中翻腾。

肮脏的律师们伸出尾巴上的刺,

在烟草浓雾中埋头工作,——

瞧吧,仿佛有一条粗粗的绳子,

破产人临空摇摆,套着绞索。

敌人一方定下这样一条:

决不给他任何的帮助!

穿花格布裤子的女儿来到,

把他抱在怀里,放声痛哭。

1914年

瓦尔基利亚女神 [3] 在飞翔,琴弦在歌唱。

一出大而无当的歌剧正在收场。

跟班们把厚重的皮袄裹在身上,

敬候着老爷,肃立在大理石楼梯旁。

大幕这就垂下了,唿啦一声响,

一个傻瓜还在廉价的座席中鼓掌,

车夫们围着一堆篝火又跳又唱。

某某老爷的车!各奔前程。散场。

1914年

…………

月亮上寸草不生,

那可不是好地方,

月亮上的老百姓

都在那儿编箩筐,——

他们用麦秸和稻茎

编成轻巧的箩筐。

月亮上光线太差,

而家里要好得多,

月亮上不像在家——

简直是鸽子窝,

鸽子们住的家呀——

多美的鸽子窝…… [4]

1914年

半侧着身子,心贴着忧怨,

眼睛注视着淡漠的众生。

从肩头上,石块一般僵硬,

落下那条伪古典派的披肩。

可怕的声音——苦味的醉意——

叙说着袒露灵魂的阴郁的话:

那时候,愤怒的费得娜 [5] ——

拉舍里 [6] ,就这样屹立。 [7]

1914年

马掌踢踢踏踏,反复唠叨

平凡而粗野的光阴,

看院子的都裹着厚皮袄

在木长凳上酣睡不醒。

守门人,一副威严的懒惰相,

听见有人在敲那扇大铁门,

便立起身来,打呵欠像野兽一样,

令人想起你的尊容,西徐亚人 [8] ,

那时,怀着年老气衰的爱情欲望,

在歌里竟把罗马一词和雪花搞混,

奥维德 [9] 在把牛皮四轮车歌唱,

跟着一队野蛮的大车行进。

1914年

半圆形的柱廊突向广场,

显得那么自由,那么宽舒,——

上帝的庙堂伸展在前方,

像只轻盈的十字形大蜘蛛。

而建筑师并非意大利人,

然而罗马的俄罗斯人,——又怎么样!

你每一次就像个外国人,

缓缓穿过那丛林般的柱廊。

而这庙堂的这小小的身躯

比那庞然大物 [10] 百倍地有生气,

这庞然大物竟无计可施,

让整整一块岩石紧压在地! [11]

1914年


[1] 董贝父子,英国作家狄更斯著名小说的书名。原诗集编者在前言中说:“在《董贝父子》这首诗中,我们见到的,不单纯是一幅‘照狄更斯原作描绘的图画’(在传达小说情节时有意背离了某些细节的准确性),而是深刻地透入了狄更斯创作的特性,精微地触及了社会危机和查尔斯·狄更斯的痛苦的人道主义。”

[2] 奥利弗·退斯特,狄更斯另一部著名小说的书名,也是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

[3] 瓦尔基利亚女神,北欧神话中帮助战士作战并将阵亡者的灵魂引入圣殿的女神。

[4] 这是长诗《请到月亮上来》中的一小段。

[5] 费得娜,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1639—1699)同名悲剧中的女主人公。

[6] 拉舍里,艾丽沙·拉舍里(1821—1858),法国悲剧演员,费得娜的出色扮演者。

[7] 这首诗是献给安娜·阿赫马托娃的。

[8] 西徐亚人,公元前7世纪居住于黑海北岸的部落人。

[9] 奥维德,即奥维德·纳索(公元前43—公元前17),古罗马诗人,曾被奥古斯都大帝流放到黑海边。

[10] 庞然大物,指彼得堡伊萨阿基大教堂。

[11] 这首诗是为俄国建筑师A·H·沃洛希金(1759—1814)逝世一百周年而作。彼得堡的喀山大教堂就是他建造的。


美国酒吧拐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