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森
威斯特伐利亚的东方以及普鲁士的南方是一个日耳曼国家,她的市民称她为萨克森,法国人称她为萨克斯(Saxe)。她曾经一度从波希米亚伸展到波罗的海,在大不列颠,她曾遗留下Sexes的名字,最近遭到七年战争的破坏。但如今却是一个扩展到易北河的左右两岸,从路德的维藤贝格(Wittenberg),到德累斯顿(Dresden)——日耳曼的巴黎的繁荣的选侯领地。
在先是选侯腓特烈·奥古斯都三世(Frederick Augustus Ⅲ,1763—1806),后来是国王腓特烈·奥古斯都一世(Frederick AugustusⅠ,1806—1827)的长时期统治下,加上如母亲般滋养她的易北河的恩赐,这个国家很快就恢复了她的繁荣。德累斯顿再次浸入她的洛可可式建筑,她的宽广的大道和美观的桥梁,她的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1]以及迈森(Meissen)陶器的欢乐。这位年轻的统治者,虽然不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却深思熟虑地治理其王国,小心翼翼地使用税收,偿还国债以及在弗莱堡发展了一所著名的矿业大学(Mines)。德累斯顿的对手——莱比锡——重新开始其一年一度的书籍展览会,在这儿,从欧洲各处而来的出版者提供他们最新的出版物,而日耳曼昌盛的文学就引导了理智的行列。
“公正者”(The Just)腓特烈·奥古斯都加入普鲁士和奥地利企图控制法国革命的阵营,而分担了1792年在瓦尔密的挫折。他的堂弟路易十六的受刑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是他很乐意地参加了1795年与法国的和谈。当拿破仑大权在握时,腓特烈和他保持良好的关系,而拿破仑则尊他为受他的人民爱戴的一位开明专制君主。然而,在1806年,当拿破仑的军队逼近耶拿时,腓特烈就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地位:拿破仑警告他别让普鲁士军队通过萨克森,而普鲁士坚持且入侵,结果选侯投降,而且让他少数的军队加入普军的阵容。胜利的拿破仑相当仁慈地和腓特烈谈判:要求2 500万法郎的赠款,命令他改称为萨克森王,让他当华沙(Warsaw)大公国的首脑,强迫普鲁士割让斯普里河(River Spree)西岸的科特布斯圈(Circle of Cottbus)给萨克森。北方和东方处于波兰之间,西方是威斯特伐利亚,南方则为萨克森,普鲁士于是被所有向拿破仑宣誓的国家所包围。普鲁士之必步日耳曼其他国家的后尘而臣属于拿破仑的法国,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1]意大利皮亚琴察的西斯廷圣母(San Sisto)教堂中拉斐尔画的圣母像。现在德累斯顿的皇家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