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人都说,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重要的;但是谁为这件事做了些什么呢?总应该有人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把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11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l949年以来的人民共和国联系在一起。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不少关于这两个世纪的书了,主要是近4O年间出版的,但是为了学者,还需要专门一些的著作,而把广泛的见解留给教科书作者、通俗读物作者和类似的那些常常不太内行的人去拼凑。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不必顾虑自己的名声会受到什么影响的、够退休责格的教授。在那样的基础上,把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连贯起来写,可能是非常有趣的。帝制时代的机构,可能以新的名目重新出现。例如古代互相监督的保甲制度,今天就会变成街道办事处,或者加世纪以前的下级士绅后来变成了民国时代的土豪劣绅,以及成为继他们之后而出现的党员干部和今天的农村党委书记。一个认真的学者会在这种比较中找出毛病来,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不需负责任的劲头。为什么不呢?每一代人都学会了他们要扮演的最后角色,无非是当下一代人进门前用脚殊踏一下的垫子;这是值得也是应尽的一种义务。
这本书涉及的范围如此广泛,当然也就使工作不得不在有限的规模里进行了。不管是谁着手把一个古代文明国家转变成现代化社会的过程,压缩到一本可读的书本中,他都得用高度的概括来对待制度、趋势和运动,而不能讲人民的生活。中国各个人汁于现代如何反应,除了有选择的个别情况外,只能提示一下。不过我尽力用美国的非汉学家读者容易看懂的语言,把中国人的经历表达出来。
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民―他们不仅是文化上而且是政治上的爱国者―有着从看起来优越的地位的经历,一下子可耻地坠落到一种卑劣地位,接着又长期继续进行民族复兴的狂热努力,现在总算是成功在望了。一旦完全看清楚这点后,将来这就会是一切时代中最戏剧化的故事之一。在过去的185年中,中国人民走了一条唆岩坎坷的路,里里外外都充满莫测的变化。来自外面的,有五次外国侵略战争,从1839-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到1937一1945年的八年日本侵略战争。虽然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外来的攻击(除日本外)比起相同时期的五次革命的内战来,规模都不太大。这五次内战,第一次是1850-1864年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和伴随而来的起义,全都以失致告终;1911年辛亥革命,是政体的变革;1925-1928年的半途而废的国民革命,为的是团结反帝;l945-1949年的国共内战;最后是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的拍年文化大革命,那是革命激情和自作自受的民族灾难两者混合的高峰。把这些错综复杂的运动,放在它们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一齐加以论列,确实是一个挑战。不用说,如果没有许多其他学者的协助(本书末尾虽然向他们致意,但不够充分),我是不会动手应付这一挑战的。我之所以能够完成这本论著,主要由于1936年以来,我就在世界上这一伟大的研究生院中,它使汉学研究与史学研究融为一体。而这个研究生院中,人才都是以哲学博士制度这种特殊的形式发挥作用的。特别是1946年以后,一本书接着,本书建筑起一座真知灼见的大厦,使初学的人为之倾倒,老教授为之目眩。在这些英文出版物中有很多来自中国、日本、欧洲和别处的文献和学术论著。这些资料,我没能一一利用。但是我想到,如果我都加以利用,那结果恐怕是这书就看不得了。
正像一位乡村牧师说的:"这粥熬得不错,有它就够了,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