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们一无所知 皮浪

字数:3034

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一无所知——即使这一论断本身也是不可靠的。不应该信赖任何你觉得是真实的东西,因为你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没有什么不能被质问,一切都可怀疑。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没有投入,就不会失望。这就是怀疑主义(Scepticism)的主要教义,这一哲学理念在古希腊及之后的古罗马时期流行了几百年。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试图了解世界的哲学家不同,最极端的怀疑论者避免对任何事情抱有任何观点。古希腊时期的皮浪(约前365—约前270)是最著名,也许也是有史以来最极端的怀疑论者。他的人生非常怪异。

你也许相信自己知道各种各样的事物,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正在阅读这段文字。但是怀疑论者会提出质疑:为什么你相信自己是真的在阅读这段文字,而不是在想象中这么做呢?你肯定自己是对的吗?看上去你正在阅读,这对你来说也许是真实的,但也可能是你的幻觉,或是梦境?(大约800年之后,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见第十一章。)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他唯一明白的是自己对万事万物都不明白,这也是一种怀疑论观点。但是皮浪将这一观点继续推导,推得很远很远,也许推得有点太远了。

如果关于他生平的说法可信的话(或许我们对此也应该持怀疑态度),皮浪的一生都以怀疑一切著称。和苏格拉底一样,他从不写下任何东西,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只能基于他人的叙述,大多还是在他身后几个世纪之后写成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是其中之一,据他所说,皮浪当时成了名人,在所住地伊利斯(Elis)当上了大祭司,而且因为他的声誉,当时的哲学家都不必缴税。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无法查实,不过我觉得,哲学家不用缴税倒真是个好主意。

然而,就我们所知,皮浪以一些颇为不同寻常的方式实践了自己的怀疑论。如果没有朋友的保护,他的人生可能非常短暂。任何极端的怀疑论者,除非有极好的运气,都需要不那么坚定的怀疑论者施以援手,不然活不了太久。

对于生活,皮浪认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有时候感觉会误导我们。比如,在黑暗中视觉很容易出错,看上去像是狐狸的东西可能是一只猫。有时候你觉得听到有人在叫你的名字,但其实可能是风中树木摇动的声音。因为感觉经常误导我们,皮浪决定永远不相信感觉。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感觉给予准确信息的可能性,但对此抱着怀疑态度。

所以,绝大多数人看到近在咫尺的悬崖时都会停下脚步,而皮浪则不然。感觉可能会欺骗他,所以他不相信感觉。即使脚趾已经踩空,或是已有向前倒下的感觉,他仍不相信自己会跌落悬崖。而且即使跌落悬崖又会怎样?真的会受伤吗?他也保持怀疑。相信他的朋友们——并非每一个都是坚定的怀疑论者,这时会出手相助,防止他做傻事,如果没有这些朋友,估计他随时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如果你不能确定野狗想伤害你,为什么要害怕它们呢?虽然它们一路狂吠,龇着牙向你冲来,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咬你。而且即使咬了,你也不一定会受伤。过马路的时候,何必在乎迎面而来的车辆呢?那些车可能不会撞到你。谁又真的知道呢?反正你是生是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反正皮浪成功地以这种冷漠的哲学贯彻一生,完全不依靠正常自然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以上这些都是传说,有些故事可能是有人专门编出来取笑他的哲学理念的。但是不可能每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例如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次,他乘船渡海时遭遇到前所未见的巨大风暴,狂风把船帆撕得粉碎,巨浪在船上方翻滚。周围的人大惊失色,皮浪却镇定自若,毫不在意。因为外表往往是骗人的,所以他无法肯定风浪一定会带来伤害。当船上最有经验的水手都惊慌失措时,他却能保持平静。他让大家看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可做到无动于衷。这个故事听上去像是皮浪会做的事。

皮浪年轻时曾去过印度,也许正是那次印度之行激发他过上了与众不同的生活。印度有一个传统,许多精神导师或大师为实现内心宁静,会让自己的身体经历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端体验,比如被活埋、在身体敏感部位挂上重物,或是数周不进食,等等。皮浪的哲学思想同样接近于神秘主义,不管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肯定实践了自己所倡导的哲学理念。他的平静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激动,在他看来,任何事情不过都是个人的看法。如果真相永远不可能被发现,那么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我们不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因为坚定的信念总是来自错觉。

如果你遇见皮浪,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个疯子,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他真是个疯子。但他的理念和行为是一致的,他会反过来觉得你对各种事物的确定感根本毫无道理,而且不利于获得内心宁静。你把太多东西想得理所当然,就好像你把房子建在沙滩上一样,你的思想基础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牢固,也不可能让你幸福。

皮浪把自己的哲学思想用三个问题巧妙地总结起来,任何一个希望得到幸福的人都应该问这三个问题:

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应该对其报以什么态度?

如果有人不报以这种态度,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简单而直接。首先,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世界的真相,因为这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能力。没有人可能了解终极真相,因为人类不可能做到,不如干脆放弃。这种观点与柏拉图的理型论,与通过抽象思维了解现实真相的哲学理念(见第一章)完全背道而驰。其次,因为不可能了解真相,我们不应该认同和接受任何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应该避免做出任何判断,过一种没有任何想法或意愿的生活。如果你心有所愿,就说明你认为某样东西比另一样好。感觉不幸福就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但其实,你并不可能知道某样东西是否比其他的好。所以,皮浪认为,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须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不在乎事情的结果,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什么都不重要,就不会有什么可能影响到你的心境,从而实现内心的宁静。最后,如果你以这种哲学理念指导生活,就会开始变得无话可说,因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看法,最终你将摆脱一切烦恼,而这正是任何人所能期望得到的最好人生。这简直就像一种宗教体验。

这便是皮浪的理念。这套理念似乎对皮浪本人有效,但很难想象在其他大多数人身上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没有多少人能像他建议的那样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看法,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周围有许多朋友能及时出手相助。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以他的哲学指导人生,就没有人来保护这些怀疑论者了。他们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会不断地从悬崖上摔下去、走到路中央被车撞倒,或是被恶犬咬死。

皮浪哲学理念的最大问题,是他从“你不可能了解任何事物”跳到了“所以你应该忽略面临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和感觉”这样的结论。在现实中,人的本能确实将我们从许多可能的危险处境中解救出来。本能不完全可靠,但也并不意味着应该忽略本能。据说皮浪在一只狗想咬他时也曾侧身闪开,所以即使他特别想完全克服本能的反应,也是做不到的。因此,用皮浪的怀疑主义来指导人生似乎有悖常情,也不见得能够像他想象的那样带来内心的宁静。对皮浪的怀疑主义报以怀疑态度,完全没有问题。你可能会问:如果像皮浪那样做着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真的能够带来内心的宁静吗?这可能对他管用,但有什么证据表明可能对你有用呢?你也许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恶犬会咬你,但是如果你百分之九十九肯定,那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吧。

在哲学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怀疑论者都像皮浪那样极端。温和的怀疑主义是哲学的良好传统:质疑任何假设,仔细研究支持我们信仰的证据,而不是随时随地过着怀疑一切的生活。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质询,正是哲学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伟大的哲学家都是怀疑论者。怀疑论是教条主义(dogmatism)的反面。教条主义的人非常自信地认为他们掌握着真理,而哲学家则挑战教条,向人们提出问题:为什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有什么证据能支持自己的结论?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么做的,当今的哲学家也是如此,他们这么做,目的并非要为难别人。采取哲学意义上的温和怀疑立场,目的是更接近真理,或者至少是为了表明我们所知有限、了解真相的能力有限。要成为这样的怀疑论者,你不需要冒着摔下悬崖的风险,但你确实需要准备好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并以思辨的态度对待人们给你的答案。

虽然皮浪宣扬我们可以抛开一切烦恼,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死亡就是一个常见的忧虑。如何面对这个烦恼,另一位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有一些巧妙的建议。


第二章 真正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第四章 花园小径 伊壁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