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完美之岛 安瑟伦和阿奎那
上帝是什么样子?我们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象。我们都明白“上帝”是什么意思,不论是否相信上帝真实存在。你现在一定正在想象自己心目中的上帝是什么样子,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上帝确实存在。安瑟伦(Anselm[1],约1033—1109)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后来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与众不同,其“本体论论证”(Ontological Argument)理论声称,从逻辑上看,正因为我们心中有“上帝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想法,就足以证明上帝确实存在。
安瑟伦的这个说法出现在其著作《论证》(Proslogion)中,论述的起点并无争议:没有任何比上帝更伟大的存在。换句话说,上帝是可以想象到的最伟大的存在:全知、全能、至善。人不可能想象到比上帝更伟大的东西,如果能想象到什么比上帝还伟大,那其实就是上帝,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这种对上帝的定义似乎没有争议,例如,波伊提乌(见第七章)就以类似的方式定义上帝。另一方面,在我们脑海中,可以对上帝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清晰的想法,这一点也没有争议。但是,安瑟伦接着指出,一个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的上帝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东西,一个真实存在的上帝肯定会更加伟大。上帝在想象中是存在的,即使是无神论者通常也能接受这一点。但是,想象中的上帝不可能比现实存在的上帝更伟大。安瑟伦因此得出结论:根据对上帝的定义,必定能从逻辑上推断出上帝的存在。他的意思是,就因为心中有关于上帝的想法,我们便可以确定上帝是存在的。这是先验论证(a priori argument)的做法,得出的结论不依赖于任何对世界的观察。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论述,似乎从一个毫无争议的出发点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安瑟伦以画家为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画家在动笔之前会先进行想象,然后画出想象中的场景。那么,这幅画作既存在于想象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上帝与画画这样的例子不同。安瑟伦认为,如果只在心中有对上帝的想法,而没有上帝的真实存在,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虽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一个画家头脑中有一幅景象,但从未落在纸上,所以这幅画只存在于头脑中,而不是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出任何其他并不存在的事物,这没有问题,但是上帝却不是这样,上帝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上帝是什么,我们就会认识到上帝不可能不存在。
大多数人在明白了安瑟伦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之后,都会觉得他的论证过程可疑,感觉就是不对劲。没有多少人纯粹因为安瑟伦的论证而信仰上帝。然而,安瑟伦却引用《圣经·诗篇》(Psalms),说只有傻瓜才会否认上帝的存在。与安瑟伦同时代的另一位修道士马尔穆热的高尼罗(Gaunilo of Marmoutiers)对安瑟伦的论证提出批评,以一个思想实验来支持安瑟伦笔下那个傻瓜的观点。
想象一下,在大海深处,有一个无人能及的岛屿。岛上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而且无人居住,使之更为完美。事实上,它是人们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岛屿。如果有人说,这个岛屿根本不存在,他们的意思很清楚,不难理解。但是,如果他们告诉你,这个岛屿必定真实存在,原因是它比任何其他岛屿都更完美。在你心中,会对这个岛屿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想法,但是只存在于你心中的岛屿一定不会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于是这个完美岛屿必然存在。
高尼罗指出,如果有人用这样的论证过程来说服你承认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岛屿确实存在,你可能会认为是在开玩笑。你只是想象一下一个完美岛屿的样子,它就真实存在了,这太荒谬了。高尼罗指出,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论证与对最完美的岛屿存在的论证过程是一样。如果你不相信世上最完美的岛屿一定存在,为什么就会相信完美之巅——上帝的存在呢?同样的论证过程可以用来论证所有事物的存在:最完美的岛屿、最完美的山脉、最完美的建筑、最完美的森林,等等。高尼罗信仰上帝,但是他认为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论证软弱无力。安瑟伦对这一批评作出了回应:他的这一论证只适用于上帝,并不适用于岛屿,因为其他事物都只可能是同类事物中最完美的,而上帝是一切事物中最完美的,所以上帝必然存在,而且是唯一不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两百年后,另一位后来封圣的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在《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这部长篇巨著中一个很短的章节里,概述了五个旨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观点,即五路证明(Five Ways)。现在,五路证明比这本书的其他部分更广为人知。五路证明中的第二个被称为“第一因论证”(First Cause Argument),和阿奎那的其他哲学思想一样,这个论证是基于亚里士多德早就使用过的论证方法。跟安瑟伦一样,阿奎那希望用逻辑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一因论证以宇宙,即世上一切事物的存在为出发点。看看你的周围,这一切都是从哪里来的?简单的回答是万事万物都有某种成因,这种成因使之存在,并成为现在的样子。就拿足球来说,它是许多成因的产物:设计和制造它的人、用来制作的原材料,等等。但是,是什么成因让原材料存在呢?是什么成因让这些成因出现呢?你可以一步步回溯追踪,但是,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是否永无尽头呢?
阿奎那坚信不可能有永无止境的因果关系,不可能沿着时间无止境地倒退回溯成因,即无穷回归。如果存在无穷回归,就意味着永远不会有第一因,即一切事物的最早成因,因为在这之前必然还有更早的成因,成因之前还有成因,无穷无尽。但是阿奎那认为,从逻辑上讲,一定会在某处,有某种东西开启了所有的因果链。依照他的观点,这种东西一定自己没有成因,但可以作为其他事物的成因,接着在一系列的因果关系之后,把我们带到了现在的世界,这是一个无因之因,也就是第一因。阿奎那称:第一因必然是上帝,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无因之因。
后来的哲学家们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诸多评论。一种意见指出,即使你同意阿奎那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无因之因启动世间万物,也没有特别的理由相信这个无因之因就是上帝。无因之因必然非常强大,但是在阿奎那的第一因论证中,并没有说明它必须具有宗教通常认为的上帝所具有的属性。例如,这样一个无因之因并不需要至善或全知。它可能就是某种能量的爆发,而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
另一个可能的反对意见是,我们不必接受阿奎那的假设,即不可能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的无穷回归。我们怎么知道不可能呢?对于任何一个宇宙的第一因,我们总是可以问:“是什么造成的?”阿奎那只是简单地假设,如果我们不断地问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到达一个点,在那里答案将是“什么也没有,这是一个无因之因”。但是阿奎那的这个假设,跟无穷回归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安瑟伦和阿奎那这两位圣人的共同之处是对上帝的信仰以及对宗教生活方式的全心投入,这与尼可罗·马基雅弗利(Niccolò Machiavelli)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是一个世俗思想家,有人把他比作魔鬼。
[1]也译为“安瑟姆”、“安瑟尔谟”等。——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