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速纸带阅读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张伯伦回忆道,“据我所知,这玩意儿我们只卖出了3台。”另一个例子是火花打印机。MITS公司从一个制造商那买了一台打印机,对它进行改造并重新包装,结果他们投入的成本比供应商原本的打印机零售价还要高出一大截。这样一来,MITS公司版本的打印机根本就没有市场。有时整条主要生产线都被除罗伯茨外的其他人认为是大错特错的,比如艾伦就极力反对680b。
MITS公司在困境中愈陷愈深。“这种困境实际上要牵涉对人性的研究,”张伯伦说,“我想,如果不清楚因人而异的个性造成的各方面问题,那么也很难明白公司的困境。”现在往回看,有一点是清楚的,高层员工和总裁之间的沟通渠道并不是十分畅通。盖茨说:“罗伯茨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他与公司其他人的关系并不好,而且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日益壮大的公司。”罗伯茨后来承认确实存在问题:“当时要担心的问题特别多,以至于我看什么都是威胁。”
到1976年年底,MITS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罗伯茨推举了他儿时的伙伴埃迪·库里担任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并聘请当初向他提供贷款的银行人员鲍勃·廷德利来帮忙管理公司。但是不久后,罗伯茨就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将保罗·艾伦。艾伦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微软已经开始变成一家像样的公司了,艾伦急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他确信MITS公司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于是他和盖茨开始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公司上。
张伯伦取代艾伦成为MITS公司新的软件开发总监。
张伯伦发现,这个职位给他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上任不久后,张伯伦就碰到了高层关于造什么产品以及优先做什么项目的分歧。张伯伦和硬件开发总监帕特·戈丁在关键的决策上总是无法与罗伯茨达成一致。罗伯茨对公司控制过严,一个人孤立地面对这个新兴行业的所有不稳定因素和脆弱性。他扛下所有责任,不让其他任何人一起分担。正如盖茨所说:“没有人真正知道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若是眼界够宽,很多事情实际上是明摆着需要做的。但当时没有人能洞悉整个市场。”
“罗伯茨确实有很多主意,”张伯伦提到罗伯茨时说,“但是我们没能扩大生产线,也没能提供相应的客户技术支持。我想,最初将Altair用于商业用途的人一定吃尽了苦头。”张伯伦和戈丁吃的苦头是最多的。他们多次向罗伯茨提出过自己确信只需做些小改进便能挣大钱的方案,但都被罗伯茨以不可能再在旧项目上花时间为由拒绝了。他们确信自己的改进方案真的很有价值,并且同样很肯定罗伯茨不可能批准动工,于是就私底下鼓捣起来了。张伯伦回忆说:“我们自己干起来,他并不知情。”
虽然MITS公司在1976年的总利润达到了1300万美元,但它正在渐渐失去优势。它的产品跟最好的评价沾不上边,交货期长,服务质量又差。当时的大多数微型计算机公司都有类似的问题,但MITS公司在业界的崇高地位使得人们对它有更多的期待。而且,MITS公司早就制订过独家经销方案:那些在当地独家经销Altair的零售商都不得经销其他品牌的机器。这是一把双刃剑,MITS公司开始找不到愿意遵照他们合作条款的经销商了。
零售商和顾客都开始对MITS公司感到不满。这并不代表MITS公司马上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毕竟从1974年开始,它就一直面临着倒闭的危机了。只不过它的前景不见好,竞争也愈发激烈。此时已有50多家硬件公司进入市场角逐。在1977年春天于旧金山举行的首届西海岸电脑节上,佩德尔展出了Commodore公司的PET。这是一台比KIM-1更加像样的机型,堪称Altair系列计算机的强劲竞争对手。此外,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Ⅱ,赢得一片欢呼,这标志着市场大变局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