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
余秋里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中左臂受了重伤,他拖着残臂行走192天,终于到达一个医疗站,在那儿动了截肢手术。他以刚毅果断、足智多谋著称。[25-41]邓小平认识余秋里,也知道他能在逆境中完成任务的名声。1949年余秋里随第一野战军入川,先是在同年年底被派往川西工作,后担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当时邓小平任西南局党委书记兼西南军区司令员。余秋里一直在部队做后勤工作,1952年邓小平回京后,他很快也被调回北京。1961年4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时,余秋里已经离开油田工地,但他过去的得力助手康世恩向邓小平全面介绍了余秋里的工作。在规划“三线”工作——在西南内地发展工业和国防产业,以免受到外来军事打击——时,邓小平也与余秋里有密切的合作。邓小平的作息时间较有规律,余秋里则是个能够废寝忘食抓具体工作的人,他和助手一起制定计划,确保任务的完成;出现问题时余秋里能够昼夜奋战,直到把问题解决。
由于1960年代初余秋里在开发大庆油田上取得的成绩,1963年12月毛泽东公开把他称为国家的英雄,使他成了全国的名人。油田一般位于受到军队保护的边远地区,石油对军队的运输又至关重要,因此军队在石油钻探和生产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军队担任负责保障供给要职的余秋里,于1958年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终止了石油供应后,开发油田成为当务之急,而前景最被看好的油田便是位于黑龙江地区的大庆油田。当时中国缺少开发大庆必不可少的设备、道路、运输工具、电力和训练有素的人员。在建设工地上,干部和工人都住在工棚里,后来又搬进自己盖的干打垒。身为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亲自到大庆担任党委书记,实际上成了项目经理。他想方设法完成石油生产任务,表现出饱满的干劲和决断精神。1960年余秋里去大庆时,大庆生产的石油只占全国产量的9%,经过余秋里的努力,1963年大庆的产量已提高到全国产量的46%。[25-42]
毛泽东对领导着计划工作、通常都很谨慎的平衡派感到厌烦,于是在1964年12月任命余秋里为国家计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不仅余秋里不愿接受,那些批评他的谨慎的计划官员更是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余秋里没有搞全面计划工作的背景。毛泽东回答说:“谁说他只是一员勐将、闯将?石油部也有计划工作嘛。”[25-43]余秋里还主管着“小计委”,这是国家计委内部的一个领导小组。余秋里在这里主持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尽管谨慎的计划派并不像毛泽东那样看重余秋里。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指示说,计划要以国防需要为主,包括与国防相关的工业要进一步迁往内地。余秋里和他的项目管理团队在逆境中完成了这些“三线”工厂的搬迁工作。当余秋里受到红卫兵的批斗时,周恩来安排余秋里住进中南海。虽然不再受到红卫兵的威胁,但他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人。1970年他又得到提拔,担任了国家计委主任。
1971年9月林彪死后,由于余秋里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有很高威望,他又协助中央,回部队肃清后勤部里与林彪关系密切的干部。1972年,随着进口新技术的前景看好,余秋里在中国获取这些技术的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1975年余秋里访问日本,为引进日本钢铁技术打下基础。邓小平1975年1月担任第一副总理后曾与余秋里密切合作,余秋里不但继续做国家计委主任,而且也担任了副总理。1977年8月邓小平恢复工作后,余秋里又被华国锋提拔为政治局委员。虽然陈云和谨慎的计划官员以渤海湾钻井平台的倒塌事故为由解除了余秋里国家计委主任一职,但邓小平又安排他回到军队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