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夷

字数:1364

任仲夷在1980年之前从未在广东居住过,以前也仅去过广东一次,但是在领导广东发挥特殊作用、进行新体制试验方面,他却发挥了核心作用。他在1985年退休后定居于广东,直到2005年去世。他是坚定的改革派、出类拔萃的省级领导人,堪称领导广东的不二人选。1978年到1980年任仲夷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当时该省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远非广东可比。他在1980年也曾提出将辽宁建成经济特区。他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是在1977年去辽宁赴任之前,邓小平1978年9月在东北为改革“点火”时,他也是邓小平的陪同者之一。从1978年秋天辽宁省党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任仲夷是最早赞成邓小平的改革目标、批评“两个凡是”的省级领导人之一。在这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任仲夷任东北组组长,陈云正是在任仲夷这个小组的会议上提出了华国锋不想加以解决的历史问题。[25-24]

任仲夷去广东省任职,是由赵紫阳总理推荐的。赵是在二人同时担任省委书记时与任相识的,并且知道任对于改革必要性的看法跟自己一致。赵紫阳曾长期在广东工作,对那里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关心。

任仲夷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领导人,只要他一露面,气氛立刻就会活跃起来。他晚年拄着拐杖走路,因为癌症动过几次手术,即使如此,他仍有着令人捧腹的幽默感。做过胃切除手术后他开玩笑说,自己做到了“无畏”,取其与“无胃”同音。他的一只眼睛失明后,便自嘲能够“一目了然”。

任仲夷1914年出生于天津附近的河北魏县,很年轻时就担任了党的领导职位。他在北平的中国大学读过三年政治经济学,作为爱国青年参加过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他于1936年入党,成为管着50名党员的支部书记。他一向有着党内进步知识分子的名声。他所崇尚的理想,是主张各社会阶级之间进行合作的新民主主义,因此,延安时期对真诚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批评曾经让他感到困惑。[25-25]

在抗战期间,任仲夷加入了在日据铁路线一带活动的游击队。后来他又担任了山东西部的泰西区八路军第六纵队政治学校校长。1949年他任大连市长,1953年38岁时成为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有人批评他右倾,但是他总能受到喜欢其杰出领导才能的上级的保护。文革之前的几年,他不但是哈尔滨市委书记,而且是黑龙江省委常务书记。文革期间他被“揪出来”,被批为右派分子和哈尔滨最不肯悔改的“走资派”,戴着高帽游街示众,被批斗了五百多次,有一次批斗时间超过六小时。他被下放农村在牛棚里住了两年,在那里参加体力劳动。

随着文革逐渐收场,他的命运也再次发生改变。他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改革派回到高层后他又担任了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交给他的任务是清除陈锡联和毛泽东侄子毛远新掌权时给这个省留下的极左思潮。

陶铸1951年南下广东担任该省领导人时,带去了数千名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的北方人。与他相比,任仲夷在1980年去广东时只带了一名助手雷宇。地方主义在1980年已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任仲夷按叶帅的建议,充分使用不久前被习仲勋释放的广东当地干部,这让他们对给自己提供工作机会的任仲夷心存感激。任仲夷与胡耀邦关系密切,保护党内知识分子。他在退休后曾大胆地公开倡言,问党为什么不能像搞经济特区那样,也搞一搞政治特区试验。

任仲夷享有这样的名声:他具备出色的战略决策能力,在无章可循,需要对上级所能允许的尺度作出判断时尤其如此。在困难条件下,任仲夷不但为促进改革与经济发展尽心尽力,而且能够承受任何批评,保护自己那些负责落实新做法的部下,从而赢得了普遍尊重。任仲夷到广东后,先用几个月的时间视察全省,了解情况,与当地干部谈话,看各种报告。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他集中力量建桥梁、道路和发电厂。他还鼓励手下的干部办事要灵活,大胆招商引资。他对害怕受到北京批评的部下说:“没有明令禁止的事先干起来再说,得到允许的事则要用足全力。”[25-26]


毛远新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