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1)。执略守微,本末唯权(2),战也。
【注释】
(1)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意谓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以深奥微妙的谋略制胜,次一等的境界是靠作战打仗制胜。大善,指用兵的最高境界。本,指深奥微妙的谋略。末,指作战,如斩将搴旗、攻城略地等。施子美曰:“法曰:‘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仁义则本也,权变则末也。本在所先,末在所后,此执之以略,守之以微,权其先后而用之,斯可以制胜矣。是以古之明兵道之要者,必知先后之序。而造兵机之妙者,又能适先后而致战。本在所先,故兵道之大,莫善于用本。末在于后,故其次莫善于用末。”刘寅曰:“凡大善者用本以制胜,本即下文‘执略守微’也。其次者用末以制胜,末谓斩将搴旗也。”朱墉引《大全》曰:“大对小言,本对末言。勇力战斗为末,善之小者也;谋略精微为本,善之大者也。”又引《指归》曰:“大善则惟以谋略胜人,不烦较技角材,可以安然而屈敌。”钮国平在《读〈司马法〉札记》(载《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一文中说:“本,根也。修明政治、国富民强,‘天下莫不亲’‘天下莫不贵’‘天下莫敢敌’(《荀子·王制》语),以不战而获取全胜,这就是胜之于本,故以‘不战’为‘本’;用本,用不战之法制胜。《管子·兵法》:‘至善不战。’《孙子·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都以‘不战’为‘大善’‘善之善者’。《淮南子·兵略训》谓用兵之巧拙有三等——不战、用谋、交刃,‘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而末知务修其本,释其根而树其枝也’,即以‘不战’为本。末,枝也,与‘本’对举,指‘交刃’之法;用交刃之法者敌破我破,不是胜于本,故称之为‘末’。”
(2)执略守微,本末唯权:意谓掌握深奥微妙的谋略,或用本,或用末,随机变通。权,权变。施子美曰:“执此本末之略,守之以微妙之神,可以用本,则施之以仁义,可以用末,则施之以权变,如此斯可以战矣。苟徒知本而不知末,则为宋襄矣。阻而不鼓,岂能权其本末乎?知末而不知本,则为晋侯矣。谲而不正,岂能权其本末乎?尽是用者,其唯汤武乎?天人之心是应,而升陑盟津之谋是用,非善权者能之乎!”刘寅曰:“执,持也。略,谋也。执之以深谋,守之以微妙,此即所谓本也。或用本,或用末,唯以权变,此战道也。”朱墉引《翼注》曰:“执者,总持之而不乱也。守微,则即以所执之略存乎渊微,而不予人以可测也。用战之道,本固大善,而末亦不可废。宜用本则用本,宜用末则用末,惟权度合宜而已。”又引《指南》曰:“执略而不能守微,但可谓之善,惟能执略又能守微,阴谋秘计,敌虽深间莫能窥,乃善之大者也。”又引《通义》曰:“法贵善战,而善有大有次者,则本末之用异也。何以明其然也?凡事之究竟至详,而始作也略,道之发越至显,而中藏者微。执其略,守其微,此谓用命。然而始乎略,常卒乎详;始乎微,常卒乎显。其于善也,不亦大乎?”又引《开宗》曰:“此言战道当妙本末之权。”钮国平在《读〈司马法〉札记》(载《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一文中说:“‘执略守微’,意谓执持‘本’也要操守‘末’。必知‘战’之用,才知‘不战’之用;我能百战,才能不战而胜,所以说要‘执略守微’。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作争者凶,不争亦毋以成功’云云,正道出了‘执略’与‘守微’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末唯权’,用‘不战’或‘交刃’之法,当审时度势,权衡而定。——此四字是全节首脑。《孙子·谋攻》篇一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当中就包含有‘本末唯权’的意思,也就是说用‘不战’、或‘伐谋’、或‘伐交’、或‘伐兵’、或‘攻城’,当审时度势,权衡而定。那么,作为概括了全篇中心思想的标题——‘谋攻’中的‘谋’字,就不是‘智谋’,而应该是‘权衡’的意思了;‘谋攻’,就不是以智谋攻敌,而应该是权衡攻敌的策略了。由此出发,旧注本《谋攻》篇题下曹氏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就应该读为:欲攻敌必先权衡攻战的策略;军事科学出版社《孙子校释》的《谋攻》篇题注为‘谋划攻战的策略’,就可以判定它是确而有据的了。”
【译文】
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以深奥微妙的谋略制胜,次一等的境界是靠作战打仗制胜。掌握深奥微妙的谋略,或用本,或用末,随机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