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1)。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2)。故战相为轻重(3)。
【注释】
(1)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意谓少量兵力进入敌人国境不远,就会有危险;大量兵力深入敌人国境,就不会成功。第一个“轻”,指少量兵力。第二个“轻”,指进入敌人国境不远。第一个“重”,指大量兵力。第二个“重”,指深入敌人国境。施子美曰:“战之所以胜者,常在乎兵。兵之所以用者,必得其宜。苟用兵而不得其宜,则宜重而轻,宜轻而重,将何以为战胜之术哉?然则兵之为用,轻则利于攻,重则利于守,相须而并行之,其可也。苟一于轻,攻可也,守不可也。一于重,守可也,战不可也。然则守而用重,攻而用轻,兵之所以利也。设或守之以轻,行之亦以轻,则轻进无援,未有不危者也。守之以重,行之亦以重,则失利后期,亦不足以取胜。所谓其法十一而至也。”刘寅说:“轻重二字不止于一,谓凡与人战,以轻兵行轻地,则危殆而不安。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轻地则无止。轻兵行轻地,所以危也。以重兵行重地,则无功。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重地则掠。重兵行重地,所以无功也。”陈宇说:“‘轻重’,就是《司马兵法》提出的中国兵学中很独特的一个概念,是对战争中诸多相关矛盾的军事哲学概括。本篇指出:‘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举凡兵力多寡,辎重有无,器械利纯,部署中的攻击部队和预备队,将士的胜敌心和畏敌心,休整时间的迟早和力度的深浅,等等,都可以分出轻重,归入轻重这一对立面中。‘轻重’在每个场合所指的具体事物不同,例如,从兵力多寡来说,重指兵力多,轻指兵力少;从所带装备来说,轻指舍弃笨重辎重的部队,重指随军携行笨重辎重的部队。通常说,所谓轻,是轻捷,轻快;所谓重,是持重,牢固。《司马兵法》主张,在用兵中应自觉地调节轻重,造成有利的轻重关系,以利于摆脱劣势,创造优势,战胜对手。”
(2)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意谓少量兵力深入敌人国境,就会失败;大量兵力进入敌人国境不远,就会有交战。施子美曰:“轻固不可独用也,重亦不可独用也。兼而用之,亦不可无术焉。故守以轻,行以重,则守者不固,行者不利,未有不败也。惟其守之以重,则守必固,行之以轻,则战必利。然后可以尽战之道。”刘寅曰:“以轻兵行重地,则致败,如庞涓弃其步兵,率轻锐倍日并行,深入重地,败于马陵是也。以重兵行轻地则务战,如司马宣王伐辽东,公孙文懿阻水相拒,宣王领兵直趋襄平,文懿出兵邀之,宣王三战三捷是也。故战道须要相为轻重可也。”朱墉引《通义》曰:“列三者以为利病,相形言之,见甲重兵轻之制,为战道不易之论也。剽轻者偏轻,以轻行轻也,岂不利于胜人?而先失于自固,故危。持重者偏重,以重行重也,虽有以自固,终不利于及人,故无功。此偏用之者也,一得一失。至若以轻行重,虽轻重兼用,而用实相反,是两失也,败道也。由此观之,乃见以重行轻之尽制也,故曰则战。”
(3)故战相为轻重:施子美曰:“是故战者相为轻重也。轻无重不可,故轻赖重以为援。重无轻不可,故重赖轻以前进。两者常相须而并用也。此战之道也。法曰:‘筹以轻重。’此也。”朱墉引《开宗》曰:“此言行兵当适轻重之宜。”田旭东说:“讲求进攻轻重的辩证关系,是《司马法》关于作战原则和方法中的一个光辉思想,这里的轻、重关系,可从两个方面的含义去理解。一是轻地与重地的含义,入敌之境不深者为轻地,入敌之境深,即所谓深入敌后者为重地。以少量兵力入敌轻地,迎面为敌人的设防阵地,这是很危险的;以重兵入敌之重地,背城邑多,不熟悉地理环境,且自身兵重缓钝,这是无法打胜仗以建功立业的;以轻兵入敌之重地则容易遭敌之伏而致败,如庞涓弃其步兵率轻锐兵力昼夜兼程入重地而败于马陵道即是一例;以重兵入敌之轻地,突然袭击,打击敌指挥机关,大军压境,直驱敌之阵地,则可一攻即胜。这是出于对当时战争经验的总结,讲入敌之境浅深,宜于用轻、重兵的辩证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却不免失之于简单化,以轻兵入敌之重地,深入敌后,荫蔽性大,突击性强,易于机动,发动适当形式的战斗,这是我国抗日战争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轻兵入敌后以各种方式去扰乱敌人、牵制敌人,并抓住有利时机各个击破敌人,这都是由于轻兵本身人少力精,轻捷迅速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古人仅仅看到轻兵本身人少力薄易于受敌之伏击而挫败这一点,是片面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他们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以对战阵进攻或防御为主,军队突入敌后的能力以及机动性都较低的状况下提出轻地重地的关系,讲求以轻重相互并用的思想,已经是很可贵的了。第二种含义纯粹是讲兵力的轻重,用兵讲究轻重合宜,宜重而轻,宜轻而重,就无法战胜敌人。用兵之道,轻利于攻,重利于守,相须而并行,方可取胜。若皆轻,可攻而不可守,则有轻进无援,必危。若皆重,攻击不敏捷,可守而不可战,则又失利后期,不足以取胜。若守者轻,行者重,则守不固,行不利,必败。所以,轻不可独用,重亦不可独用,只有守之以重,固其所守;行之以轻,轻赖重以为援,重赖轻以进,两者相须并用,利其所战,然后才可使自己攻守自如,达到取胜的目的。以上是从攻、守两方面谈的,‘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也可理解为以同等兵力对同等兵力,若以步兵为轻,战车为重的话,那么以步兵对步兵、战车对战车,就不如以战车对步兵容易获胜,当然,这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只能指在平原旷野上的对阵作战。轻与重是相对的,若以小兵力对付大兵力,势必战败。反之,若集中多数兵力歼灭一小撮敌人,以我之众击敌之寡,则大有取胜的希望了。所以,对敌作战要轻重相宜而用。”
【译文】
作战的原则是:少量兵力进入敌人国境不远,就会有危险;大量兵力深入敌人国境,就不会成功。少量兵力深入敌人国境,就会失败;大量兵力进入敌人国境不远,就会有交战。所以作战时要处理好轻与重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