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戒
唐自安 史乱后,河南 河北地裂为七八,蔡在当时最为近地。成德 淄青连结为援,所谓“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者。此公守戒之所以作。终之曰:“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及裴度平蔡,而公之言验。大和间,杜牧作守论,亦公遗意欤?〔补注〕方苞曰:此篇为老泉之文格所自出。张裕钊曰:老泉学之,更加纵横;而高古简峻,终逊退之。又曰:通体转卸、接换、断续、起落,在在不测。
诗曰“大邦维翰”,书曰“以蕃王室”,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已,固将有以翰蕃之也。今人有宅于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楥而外施窞阱以待之¹;宅于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以防之²:此野人鄙夫之所及,非有过人之智而后能也。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³,而不知为之备。噫,亦惑矣!
¹“楥”,或云篱也,栏也。字当从木。“窞”,徒敢切。“阱”,慈井切。
²“”,音决。
³“屈”,或作“倔”。“屈”,渠勿切。“强”,居亮切,又巨两切。
野人鄙夫能之¹,而王公大人反不能焉,岂材力为有不足欤²?盖以谓不足为而不为耳³!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为⁴,材力不足者次之⁵。不足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彼之屈强者,带甲荷戈不知其多少;其绵地则千里而与我壤地相错⁶,无有丘陵江河洞庭 孟门之关⁷,其间又自知其不得与天下齿,朝夕举踵引颈⁸,冀天下之有事,以乘吾之便:此其暴于猛兽穿窬也甚矣。呜呼,胡知而不为之备乎哉⁹!
¹“野”下,或无“人鄙”二字。〔补注〕张裕钊曰:突语转。
²“为”下,或有“之而”二字,或只有“之”字。今详文势,疑“为”字衍。
³〔补注〕张裕钊曰:萦拂处,作数层折入,文字须如此,而后愈见精神。
⁴句下或有“而不为”三字。今详文势,疑下“足”字衍。下文“不足为者”仿此。〔补注〕张裕钊曰:突语起。
⁵“足”下,或有“为”字,非是。
⁶“与”上,或无“而”字。
⁷战国策: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殷 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 滏。
⁸“颈”,或作“颌”。
⁹〔补注〕张裕钊曰:此一段尤朴老雄直。又曰:止一语便佳,他人往往失之冗阘。
贲 育之不戒,童子之不抗¹;鲁鸡之不期,蜀鸡之不支²。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³,然而卒为之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怯之资殊也。曰:然则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
¹蒯通曰:“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贲 育,古之勇力士也。孟贲生拔牛角,夏育,卫人,力举千钧。“贲”,音奔。〔补注〕张裕钊曰:突语接。
²尔雅:鸡大者曰“蜀”。庄子 庚桑楚篇:“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向氏注云:“越鸡,小鸡也。鲁鸡,大鸡也。今蜀鸡也。”按公上下文考之,蜀鸡当作越鸡。
³“于”,或作“与”,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