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字数:2357

清平乐(1)

春愁南陌[1]。故国音书隔[2]。细雨霏霏梨花白(2)。燕拂画帘金额(3)[3]。  尽日相望王孙(4)[4]。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5)[5]。

【校记】

(1)吴钞本、张本作“清平乐四首”。钟本此四首误作“温廷筠”词。王辑本调下注曰:“别见《阳春集》。”此首又见冯延巳《阳春集》,系误收。

(2)细:侯本、金本《阳春集》作“红”。花:《阳春集》、王辑本作“蕊”。

(3)燕:《历代诗余》作“并”。拂:吴钞本作“佛”,误。

(4)尽日二句:《阳春集》作“日斜空望王孙。罗衣印满啼痕”。

(5)驻马西望:《阳春集》作“不知楼上”。

【笺注】

[1]南陌:南边的道路。泛指南边郊野。南朝梁沈约《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2]故国:故乡,家乡。唐杜甫《上白帝城》:“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音书:音讯,书信。唐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3]金额:饰金的帘额或匾额。五代和凝《题真符县》:“虽有黄金额,其如赤子贫。”

[4]王孙:王侯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亦用为对人之尊称。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清王夫之《楚辞通释》曰:“王孙,隐士也。秦汉以上,士皆王侯之裔,故称王孙。”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唐司马贞《索隐》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晋左思《蜀都赋》:“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李善注引张华《博物志》:“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辞。”晋张华《杂诗》:“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此处“王孙”实为思乡之游子。

[5]驻马:停马。唐王维《陇头吟》:“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泪双流。”销魂:魂魄离散,极言愁苦之深。《文选》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善注曰:“夫人以魂守形,魂散则形毙,今别而散,明恨深也。”唐钱起《别张起居》:“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集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下半阕笔极灵婉。

吴世昌《词林新话》卷二:此首亦在江南作,故云“故国音书隔”、“驻马西望销魂”。“故国”指长安或成都。“尽日”句犹云“王孙尽日相望”,为韵脚故倒装,下句“尘满”亦指“王孙”之衣,即自己。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下半交代欠明;两用“望”字,亦不见佳。

其二

其二(1)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1]。柳吐金丝莺语早[2]。惆怅香闺暗老[3]。  罗带悔结同心[4]。独凭朱栏思深(2)。梦觉半床斜月(3)[5],小窗风触鸣琴[6]。

【校记】

(1)词苑英华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此调作“清平乐令”。

(2)栏: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阑”。

(3)斜月:雪本作“残月”。

【笺注】

[1]关山道:关隘山川间之崎岖道路。唐顾况《弃妇词》:“流泉咽不燥,万里关山道。”

[2]金丝:嫩黄的柳丝。唐李绅《柳》:“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

[3]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暗老:不知不觉间老去。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4]结同心:用衣带编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以为爱情坚贞之象征,称“同心结”。南朝梁萧衍《有所思》:“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5]梦觉:梦醒。东晋干宝《搜神记》:“忽如梦觉,犹在枕旁。”唐韩愈《龙宫滩》:“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6]鸣琴:琴。《韩非子·说林下》:“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亦指弹琴。唐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子贱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坡老咏琴,已脱风幡之案。风触鸣琴,是风是琴,须更转一解。

许昂霄《词综偶评》:前阕说远,后阕说近。又三、四与飞卿“门外草萋萋”二语意正相仪。

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十四:起笔冷,清绝孤绝。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其首章云“故国音书隔”,又云“驻马西望销魂”,知此章亦思唐之意。其言悔结同心,倚阑深思者,身仕霸朝,欲退不可,徒费深思,迨梦觉而风琴触绪,斜月在窗,写来悲楚欲绝。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昔爱玉溪生“三更三点万家眠,露结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一诗,以为清婉超绝。韦相此词以“惆怅香闺暗老”为骨,亦盛年自惜之意。而以“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为点醒,其声情绵邈,设色隽美,抑又过之。

吴世昌《词林新话》卷二:忆故姬之作。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结语小有情致;临川“更转一解”,可谓无聊多事。

其三

其三(1)

何处游女[1]。蜀国多云雨[2]。云解有情花解语[3]。窣地绣罗金缕[4]。  妆成不整金钿(2)。含羞待月秋千[5]。住在绿槐阴里(3),门临春水桥边(4)。

【校记】

(1)吴钞本此首不分片。

(2)钿:王辑本作“细”,误。

(3)槐:吴钞本、《历代诗余》、《词轨》作“杨”。

(4)春:彊村本《金奁集》作“流”。

【笺注】

[1]游女:出游之女子。《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2]蜀国:泛指蜀地。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华阳曾子,鼓箧来游;蜀国颜生,抠衣来学。”唐刘得仁《送智玄首座归蜀中旧山》:“蜀国烟霞开,灵山水月澄。”云雨:见本卷韦庄《归国遥》(“春欲晚”)注〔六〕。

[3]花解语:花朵会说话,喻指美女善解人意。同“解语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唐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之一:“陵阳夜会使君筵,解语花枝出眼前。”

[4]窣地:拂地。唐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5]待月:唐钱起《秋夜梁七兵曹同宿二首》:“摘菱频贳酒,待月未扃扉。”

【集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末二句写景如画。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首句句法,已似《河传》,与《清平乐》不合,“处”字恐误。

其四

其四(1)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1]。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2]。  妆成不画蛾眉(2)。含愁独倚金扉(3)[3]。去路香尘莫扫[4],扫即郎去归迟(4)。

【校记】

(1)《记红集》调名作“忆萝月”。《草堂诗余别集》题作“闺情”。

(2)蛾眉:全本、王辑本作“娥眉”。

(3)愁:汤本、合璧本作“羞”。

(4)扫即句:吴钞本作“扫郎郎归去迟”。

【笺注】

[1]香灯:见本卷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注〔二〕。

[2]落花时节:谓暮春也。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金扉:装饰华贵的门扉。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遂排金扉而北入,宵霭霭而晻暧。”唐李频《寄远》:“槐欲成阴分袂时,君期十日复金扉。”

[4]去路二句:华钟彦曰:“香尘不扫,欲使行迹常留,见其行迹,如暂别也。若扫而去之,以示久矣不归,将何以慰相思乎?”或曰古代习俗,家人出门之日,忌扫门户,否者行人将无归期。唐李白《长干行》:“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可扫,落叶秋风早。”香尘:尘土之美称,多指女子步履而起者。晋王嘉《拾遗记》:“(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唐沈佺期《洛阳道》:“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集评】

钟本评语:温飞卿“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杜少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别一逢,俱有深致。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情与时会,倍觉其惨。如此想头,几转《法华》。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杜少陵“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逢一别,感慨共深。

许昂霄《词综偶评》:三、四句与飞卿“门外草萋萋”二语,意正相似。

吴世昌《词林新话》卷二:端己《清平乐》(“野花芳草”)以下诸首皆蜀中作。“何处游女”咏成都妓女。“莺啼残月”亦为妇女代作闺怨之类,末联“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是嘱咐使女之语,写当时风俗迷信,痴语愈见真情。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前半情境殊佳,然视飞卿“门外”二语,究逊一筹。结尾太造作,遂欲少味。


荷叶杯望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