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韦庄
谒金门
谒金门(1) 韦相 庄
春漏促[1]。金烬暗挑残烛(2)[2]。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饶如玉(3)[3]。夜夜绣屏孤宿(4)。闲抱琵琶寻旧曲[4]。远山眉黛绿。
【校记】
(1)吴钞本、张本作“谒金门二首”。《金奁集》入“双调”。《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诗余醉》调下题作“春夜”。鄂本、毛本、清刻本同晁本。汤评本作“韦庄,谒金门”。合璧本作者姓名重出,词调作“谒金”,无“门”字。
(2)挑:吴钞本作“桃”。
(3)娇饶:玄本、汤评本、《历代诗余》、王辑本作“娇娆”。
(4)屏:《历代诗余》作“帷”。抱:吴钞本作“把”。合璧本无夹批“惨”字。
【笺注】
[1]春漏:春夜之滴漏。唐郑谷《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春漏怀丹阙,凉船泛碧伊。”促:谓漏声急促。唐李商隐《促漏》:“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
[2]金烬:灯烛的灰烬。唐刘禹锡《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以志其事》:“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
[3]娇饶:同“娇娆”,柔美妩媚貌,代指美女。唐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唐韩偓《意绪》:“娇娆意态不胜羞,愿倚郎肩永相著。”
[4]旧曲:古曲,相对“新声”而言。《晋书·乐志》下:“按魏晋之世,有孙氏善弘旧曲……朱生善琵琶,尤发新声。”弘:清李慈铭《晋书札记》:“当作‘引’。”南朝陈徐陵《折杨柳》:“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集评】
玄本页眉朱批:愁多知夜长,信然。
钟本评语:韦庄“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张子野“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若出一手,而《花间》、《草堂》语致自分。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闲抱琵琶寻旧曲”,直是无聊之思。
又“夜夜绣屏孤宿”句夹批:惨。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评语:末二句与“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相类,而《花间》、《草堂》,语致自异,心手不知。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末二句,文气不属;亦无言外意可寻。“相断续”一语,“相”字亦未安。
其二
其二(1)
空相忆(2)。无计得传消息(3)[1]。天上常娥人不识(4)[2]。寄书何处觅[3]。 新睡觉来无力(5)。不忍把伊书迹(6)[4]。满院落花春寂寂[5]。断肠芳草碧。
【校记】
(1)《草堂诗余》题作“春恨”。张本无此首,页眉蓝笔校补题作“其二”。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词》王兆鹏“考辨”曰:“此首《词学筌蹄》卷五作秦湛词。明洪武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录之,未题作者姓名。案:《词学筌蹄》以此首在《草堂诗余》中失作者姓氏,而在秦处度(湛)《卜算子》词后,遂误题秦湛作。毛本《草堂诗余》据《花间集》题作韦庄词。当从《花间集》作韦庄词。”
(2)相:《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作“想”。
(3)得传:《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作“与传”。
(4)常娥:词苑英华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吴钞本、钟本、汤评本、玄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韦庄词校注》、《温韦冯词新校》作“嫦娥”。
(5)新睡:《草堂诗余》、《古今诗余醉》作“春睡”。张本“新睡”句作“新□睡觉无力”。
(6)把伊:鄂本、吴钞本、玄本、毛本、后印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把君”。彊村本《金奁集》作“看君”。《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作“看伊”。
【笺注】
[1]无计:无法。唐杜荀鹤《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2]常娥:同“嫦娥”,原作“姮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月神名,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谓为帝俊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作“姮娥”,谓为后羿之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寄书:传递书信。北周庾信《竹杖赋》:“亲友离绝,妻孥流转;玉关寄书,章台留钏。”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
[4]把伊书迹:拿起她的书信看。伊:她,指所思念的女子。
[5]春寂寂:唐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唐韩偓《浣溪沙》:“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
【集评】
杨湜《古今词话》:韦庄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据,遂羁留之。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庄夺去。庄追念悒怏,作《小重山》及《空相忆》云:“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略)。”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后传闻之,遂不食而卒。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天上”句粗恶。“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落花寂寂”,淡语之有景者。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谒金门》云:“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一意化两,并皆佳妙。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韦端己年谱》:案《诗集补遗》有《悼亡姬》一首,及《独吟》、《悔恨》、《虚席》、《旧居》四首,注:“俱悼亡姬作。”诗云:“若无少女花应老,为有姮娥月易沉。”“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与前词“天上姮娥”及《忆帝乡》“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荷叶杯》“碧天无路信难通”诸句,语意相类。疑词亦悼亡姬作。杨湜所云,近于附会。以调名《忆帝乡》,词有“天上姮娥”句,云王建夺去;以“不忍把伊书迹”,云“兼善词翰”。湜宋人,其词话记东坡词事,尚有误者,此尤无征难信。《新五代史》六三《前蜀世家》称:“(王)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似不致有此。又《悔恨》一首悼亡姬云:“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是悼亡在初及第时,亦非入蜀后事也。
吴世昌《词林新话》卷二:忆故姬之作。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末二句,尚蕴藉。
曾昭岷《温韦冯词新校》:其《悔恨》云:“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乐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此诗首联明言与姬共同生活已有六七年。颔联乃追述及第求婚事。颈联写婚后之情爱。尾联述悔恨之痛苦。夏承焘先生《韦端己年谱》记云:“大顺二年,五十六岁……端己五十以后,六七年间,求仕求食,来往万里,至此仍失意归。”“景福二年,五十八岁。入京应试,落第。昭宗乾宁元年,五十九岁第进士,为校书郎。”以此观之,韦庄求婚之事,不可能在为“求仕求食,来往万里”,漂泊失意之时,诗亦明言在“才闻及第心先喜”之后。韦庄六十二岁时奉使入蜀,六十六岁为西蜀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诗中所云共同生活已有六七年,正值此时也。诗为悼亡姬作,而题作《悔恨》,所悔恨者何?似有难言之隐。惟尾联“肠断千休与万休”句,说明悔恨之深,痛苦之极,已非一般。细读之,所悔恨者,似当在颔联中求之,求婚之事适才闻及第之后,而今每试说之则悔恨泪流矣。盖姬因婚而随庄入蜀,遂有王建强夺、不食而卒之事。故题虽为《悔恨》,然诗中又不能明言之矣。韦蔼编庄集在蜀,故讳而不录其悼亡姬诸诗。后始收入《集外补遗》中,此亦王建夺姬事之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