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

字数:2772

【题解】

此篇所言,多本《养生主》、《大宗师》、《天道》诸篇之说,而总归于养神之旨。认为养生之道,要在去情寡欲,体悟纯素,做到不喜不怒,莫哀莫乐,完全与世无争,一切任其自然,而凡是刻意为亢、为修、为治、为闲、为寿的人,只能成为丧真失性之徒。虽然作者所提出的养生理论,不免带有虚无主义的成分,但他能高度肯定养神在养生中的关键作用,并明确指出过分追求外物的危害性,这无疑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文章先列五等俗士,以衬托出圣人。接着连用六个“故曰”来盛赞圣人之德——恬惔寂漠、虚无无为,而以“此养神之道也”一语总收圣德之美,提示全篇宗旨。为了突出主旨,又复引养剑、野语加重申述。末尾结以“真人”,意在示人以大道至虚至真之境。

【正文】

更多好书分享关注公众号:tianbooks 刻意尚行¹,离世异俗,高论怨诽²,为亢而已矣³。此山谷之士⁴,非世之人⁵,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⁶。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⁷。此平世之士⁸,教诲之人⁹,游居学者之所好也¹⁰。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¹¹。就薮泽¹²,处闲旷¹³,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¹⁴。此江海之士¹⁵,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¹⁶,吐故纳新¹⁷,熊经鸟申¹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¹⁹,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²⁰。若夫不刻意而高²¹,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²²。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惔寂漠²³、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²⁴。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²⁵,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²⁶。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²⁷,其死也物化²⁸;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²⁹,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³⁰;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³¹,其魂不罢³²;虚无恬惔,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³³,静之至也;无所于忤³⁴,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³⁵,精用而不已则劳³⁶,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³⁷,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³⁸,柙而藏之³⁹,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⁴⁰,上际于天⁴¹,下蟠于地⁴²,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⁴³。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⁴⁴,合于天伦⁴⁵。野语有之曰⁴⁶:“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⁴⁷,谓之真人。

【注释】

¹刻:削,磨砺。意:志。

²高论:唱高调。怨诽:埋怨生不逢时,讥抨天下无道。

³亢:高,清高。

⁴山谷之士:指栖身岩穴的隐士。

⁵非世:非毁时世。

⁶枯槁:谓毁坏身体。指伯夷、叔齐、鲍焦、介之推之流。赴渊:谓投水而死。指狐不偕、务光、纪他、申徒狄之辈。

⁷修:修身。

⁸平世之士:以平治天下为己任的人。

⁹教诲之人:以教诲世人为己任的人。

¹⁰游居学者:指时而四出游说,时而居家讲学的人。这里指孔丘、子夏等。

¹¹致功:建立功业。并兼:兼并敌国。

¹²就:走向。引申为隐逸。薮泽:泛指湖泽草野之间。

¹³处:居住。闲旷:泛指静谧荒野之地。

¹⁴无为:闲适自在。

¹⁵江海之士:栖身江湖海滨的隐士。这里指巢父、许由一类人。

¹⁶吹呴(xǔ):合口用力呼气叫吹,张口慢慢出气叫呴。

¹⁷吐故纳新:先从口吐出肺中浊气,再由鼻吸进清新空气,是中国古代导引术养生法的一种。

¹⁸熊经鸟申:像熊那样悬挂于树枝,像鸟那样伸缩其脖颈,也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经,挂于织机上的纵线,引申为悬挂。申,通“伸”。

¹⁹道引:也叫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原为古代方士用以强身延寿的一种养生方法,后为道教所承袭改造,基本上变成了一种修仙术。

²⁰寿考:高寿。考,老。

²¹高:谓行为高尚。

²²澹然:恬淡无心的样子。无极:谓不滞于一偏,即不刻意为亢、为修、为治、为闲、为寿。

²³惔:通“淡”。

²⁴平:准则。质:根本。

²⁵“圣人”句:当作“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休,息心。

²⁶德:自然本性。

²⁷天行:依乎天理而行。

²⁸物化:像万物一样蜕然变化而无系念。

²⁹故:巧诈。

³⁰豫:通“预”。

³¹纯粹:纯净而不间杂。

³²罢:通“疲”。

³³一:谓专守玄虚之道。

³⁴于:即“与”。忤(wǔ):乖违,抵触。

³⁵弊:疲弊,疲困。

³⁶精:精神。

³⁷郁闭:滞积。

³⁸干、越:即干溪、越山,都是出名剑的地方。这里也可代称吴国、越国。

³⁹柙:通“匣”。用作动词,放在匣子里。

⁴⁰极:至,到。

⁴¹际:到达,接近。

⁴²蟠:遍及。

⁴³同帝:谓其功用如同天帝。

⁴⁴精通:指身神凝合的妙契程度。

⁴⁵天伦:天理。

⁴⁶野语:俗话。

⁴⁷体:体悟。

【译文】

磨砺心志使行为高尚,超然脱俗于世人之外,高谈阔论而讥抨天下无道,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而已。这是栖身岩穴的隐士,非毁时世之人,因不满现实而情愿毁坏身体或投水自尽者所喜好的。谈论仁义忠信,讲究恭俭推让,为了修身而已。这是以平治天下为己任之士,以教诲世人为己任之人,时而四出游说,时而居家讲学者所喜好的。谈论建立大功业,得到大名声,制定君臣的礼仪,确定上下尊卑的名分,为了治理天下而已。这是在朝中为官之士,使君主尊显、国家强大的人,建立功业、兼并敌国者所喜好的。隐逸在湖泽草野之间,居住于静谧荒野之间,终日钓鱼闲处,为了闲居自在而已。这是栖身江湖海滨的隐士,逃避现实的人,悠闲从容的人所喜好的。调养呼吸,吐故纳新,像熊那样悬挂于树枝,像鸟那样伸缩其脖颈,为了延年益寿而已。这是导气引体之士,养身之人,像彭祖那样的高寿者所喜好的。至于那不磨砺心志而能行为高尚,不谈论仁义而能修身,不追求功名而能治理天下,不隐逸江湖海滨而能处闲,不导气引体而能长寿,一切完全无心,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心境恬淡虚旷而没有什么偏好,那么万美都会来依附。这就是天地的大道,圣人的高尚道德。

所以说,恬淡寂漠、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的根本。所以说,圣人息心于恬淡虚无之境,遇到艰难险阻就能化为平坦容易,平坦容易就会心境恬淡了。平易恬淡,那么忧患就不能侵入,邪气就不能袭扰,因此他的自然本性完全而精神不受亏损。所以说,圣人活着时能依乎天理而行,死去了就像万物一样蜕然变化而无系念;静处时合于天地阴气之德,运动时合于天地阳气之道;不去作福的先导,也不为祸的起始;受到外界感动而后才有应合,受到压力而后才去行动,迫不得已而后才兴起;抛弃心智和巧诈,顺应自然之理。因此没有天灾,没有外物牵累,不会遭到人们的非议,不会受到鬼神的谴责。把生看成是飘浮的水泡,把死看成是疲劳后的休息;不思虑,也不预先谋划;充满光明而不炫耀,守信用而不期必然得到;睡觉时不会做梦,醒来也毫无忧愁;心神纯净而不间杂,精神也不疲劳;虚无恬淡,才合于自然本性。所以说,悲哀和欢乐,都是违背纯真本性的邪恶表现;高兴和愤怒,都是有悖大道的罪恶行为;喜欢和憎恶,都会使人丧失自然本性。因此内心没有忧虑和欢乐,就是保持自然本性的最佳境界;专守玄虚之道而不变,就是保持寂静心态的最佳境界;与物无所违逆,就是保持虚无心态的最佳境界;不与外物交往,就是保持恬淡心态的最佳境界;顺从万物而不逆,就是保持纯净心态的最佳境界。所以说,形体过分劳累而不休息就会疲弊,精神运用而不停歇就会劳损,劳损就会枯竭。水之本性,不混杂就清澈,不搅动就平静,滞积而不流动,也就不可能清澈,这符合天道自然无为之德。所以说,纯净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随物变化,恬淡而无为,依乎天理而运行,这就是修身养神的妙道。

持有吴越所产宝剑的人,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不敢轻易使用,真是爱惜珍贵到极点了。精神向四处流溢而无滞积,无所不至,上接近于天,下遍及于地,化育万物,不可能见到它的迹象,它的功用如同天帝。纯粹朴素之道,只在专心守神而不丧失。守持精神,使之不外荡,就能使形体和精神合为一体。形体和精神的凝一达到精通的程度,就与天理相合了。俗话说:“普通人注重财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崇尚高尚的志向,圣人注重精神的完足。”因此所谓素朴,就是与物不混杂;所谓纯粹,就是精神毫不亏损。能够体悟纯素的人,就可以称做真人。


天运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