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题解】
此篇通过对儒家仁义忠孝观念和礼乐制度的批判,表达了作者“法天贵真”的思想,这与本书其他篇章所表现出来的“全真”、“葆真”、“反真”的思想观点一致。因此,唐宋以来怀疑此篇为伪作的说法不足为据。
宋末黄震说:“庄子以不羁之材,肆跌宕之说,创为不必有之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所必无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戏薄圣贤,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也。”(《黄氏日钞》)无疑,本文就是一篇“戏薄圣贤”的“诙谐小说”。请看,孔子这位盖世至圣,在渔父三番五次地戏弄下,最后成了一个卑陋委琐的人物形象。相反,主人公渔父从逍遥泽畔、抚颐听琴、笑而还行,到连讽带刺地戏弄孔子,却表现得那样悠闲自得。尤其是当他在野水沼泽的广阔背景下刺开船只,飘忽而去时,更使人看到了他那晦迹韬光,随时变化的贵真性格。至于作品的情节,也与《盗跖》、《说剑》一样,包括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基本部分。而这些情节的展开,又是与注意安排特定的线索人物,用以穿针引线分不开的。如在开端部分,通过子路、子贡,把渔父与孔子的矛盾纠葛连结到了一处。在情节推向高潮以后,又通过子路引出了孔子对渔父的无限向往之情,从而使故事转向结局。
【正文】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¹,休坐乎杏坛之上²。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³,被发揄袂⁴,行原以上⁵,距陆而止⁶,左手据膝⁷,右手持颐以听⁸。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⁹。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¹⁰?”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¹¹,身行仁义¹²,饰礼乐¹³,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¹⁴,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¹⁵?”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¹⁶?”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¹⁷,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¹⁸。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¹⁹!”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²⁰:“其圣人与²¹!”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挐而引其船²²,顾见孔子²³,还乡而立²⁴。孔子反走²⁵,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²⁶,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²⁷,幸闻咳唾之音²⁸,以卒相丘也²⁹。”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³⁰,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³¹。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³²,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³³。故田荒室露³⁴,衣食不足,征赋不属³⁵,妻妾不和,长少无序³⁶,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³⁷,爵禄不持³⁸,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³⁹,贡职不美⁴⁰,春秋后伦⁴¹,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⁴²,以残民人,礼乐不节⁴³,财用穷匮,人伦不饬⁴⁴,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⁴⁵!且人有八疵⁴⁶,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⁴⁷;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⁴⁸,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⁴⁹,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⁵⁰,谓之慝⁵¹;不择善否⁵²,两容颊适⁵³,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⁵⁴,变更易常,以挂功名⁵⁵,谓之叨⁵⁶;专知擅事⁵⁷,侵人自用⁵⁸,谓之贪;见过不更⁵⁹,闻谏愈甚⁶⁰,谓之很⁶¹;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⁶²。此四患也。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孔子愀然而叹⁶³,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⁶⁴?”
客凄然变容曰⁶⁵:“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⁶⁶,举足愈数而迹愈多⁶⁷,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⁶⁸,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⁶⁹,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⁷⁰,理好恶之情⁷¹,和喜怒之节⁷²,而几于不免矣⁷³。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⁷⁴,不亦外乎⁷⁵!”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⁷⁶,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⁷⁷。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⁷⁸;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⁷⁹;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⁸⁰。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⁸¹,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⁸²,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⁸³,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⁸⁴!”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⁸⁵。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⁸⁶,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⁸⁷,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⁸⁸。”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⁸⁹,延缘苇间⁹⁰。
颜渊还车⁹¹,子路授绥⁹²,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挐音而后敢乘。
子路旁车而问曰⁹³:“由得为役久矣⁹⁴,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⁹⁵。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⁹⁶,夫子犹有倨敖之容⁹⁷。今渔父杖挐逆立⁹⁸,而夫子曲要磬折⁹⁹,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¹⁰⁰?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仪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¹⁰¹,不能下人¹⁰²,下人不精¹⁰³,不得其真,故长伤身¹⁰⁴。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¹⁰⁵。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¹⁰⁶,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释】
¹缁帷之林:林名。缁,黑色。帷,帷幕。
²杏坛:泽中高处曰坛,因多杏树,故谓杏坛。
³交:俱,全。
⁴揄:挥。袂(mèi):衣袖。
⁵行原:沿着高平的岸边行走。
⁶距:至。陆:高地。
⁷据:按。
⁸颐:下巴。
⁹族:姓氏。
¹⁰治:从事。
¹¹性:本性。服:信服。
¹²行:践履,实行。
¹³饰:修饰。
¹⁴齐民:平民。
¹⁵土:土地,指国家。君:君主。
¹⁶佐:辅臣。
¹⁷还:转身。
¹⁸真:天然的本性。
¹⁹分:离。道:大道。
²⁰推琴:谓放下琴。
²¹其:指渔父。
²²杖:撑。挐(ráo):通“桡”,船篙。引:撑开。
²³顾:回过头。
²⁴还乡:转过身来。乡,通“向”。
²⁵反走:往后退走,表示虔敬。
²⁶曩者:刚才。绪言:微而不尽之言。
²⁷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卑下的地位。
²⁸咳唾之音:指尊者之言。
²⁹卒:终。相:助。
³⁰修学:立志求学。
³¹释:推。经:分析。所以:所为,作为。
³²自正:谓各守职分。
³³陵:通“凌”,凌乱。
³⁴室露:房屋破漏。
³⁵属:连。
³⁶无序:没有尊卑之别。
³⁷功美:功劳和美誉。
³⁸持:保持。
³⁹巧:精巧。
⁴⁰贡职:贡赋,贡品。
⁴¹后伦:谓排在同类诸侯之后。
⁴²攘伐:互相攻杀。
⁴³不节:不合节度。
⁴⁴饬:整饬,整顿。
⁴⁵泰:通“太”。
⁴⁶疵:缺点,毛病。
⁴⁷摠:通“总”,滥。意谓管事太多。
⁴⁸希意:揣度人意。
⁴⁹析:离间。交:朋友。
⁵⁰恶:当为“德”字之误。
⁵¹慝(tè):邪恶。
⁵²否(pǐ):恶。
⁵³两容颊适:谓善恶两容,颜貌调适。容,容受。颊,颜貌。
⁵⁴经:理,经营。
⁵⁵挂:谋取。
⁵⁶叨(tāo):贪婪。
⁵⁷专知:专用私智。知,通“智”。擅事:擅自行事。
⁵⁸侵人:侵凌别人。自用:刚愎自用。
⁵⁹过:过错。更:改正。
⁶⁰谏:劝谏,规劝。
⁶¹很:执拗不听从。
⁶²矜:自负,自以为贤能。
⁶³愀(qiǎo)然:既惊又愧的样子。
⁶⁴离:通“罹”,遭受。谤:辱。
⁶⁵凄然:悲凉的样子。
⁶⁶走:跑。
⁶⁷数:速。
⁶⁸尚:还。迟:缓慢。
⁶⁹际:分际,界限。
⁷⁰适:适合。受与:接受和给予。度:尺度,度数。
⁷¹理:调理,控制。
⁷²和:调和。节:节度,分寸。
⁷³而:通“尔”,你。
⁷⁴求:苛求。
⁷⁵外:务外。
⁷⁶人理:人伦。
⁷⁷适:安适。
⁷⁸所以:用哪种方法。以,用。
⁷⁹具:指饮酒的杯具。
⁸⁰礼:礼节。
⁸¹天:自然。
⁸²恤:忧,担心。
⁸³禄禄:随从的样子。
⁸⁴蚤:通“早”。湛(dān):熏染。
⁸⁵幸:宠幸。
⁸⁶比:列。服役:指供先生役使的门人。
⁸⁷舍:住处。
⁸⁸因:借此。卒学:学完。
⁸⁹刺船:撑船。
⁹⁰延缘:沿岸。
⁹¹还:通“旋”,调转。
⁹²授绥:把登车时拉的绳索交给孔子。
⁹³旁:通“傍”,靠。
⁹⁴由:子路自称。为役:做弟子。
⁹⁵威:敬畏。
⁹⁶伉礼:以彼此平等的礼节相待。
⁹⁷敖:通“傲”。
⁹⁸杖挐:执篙。逆立:对面而立。逆,迎。
⁹⁹要:通“腰”。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
¹⁰⁰得无:难道不是。
¹⁰¹彼:指渔父。
¹⁰²下人:使人谦下。
¹⁰³精:精诚。
¹⁰⁴长:常常。
¹⁰⁵独:偏偏。擅:具有。
¹⁰⁶所由:得以产生的根源。由,产生。
【译文】
孔子到缁帷林中游玩,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弹琴吟唱。弹琴奏曲还不到一半,有个渔父下船走来,他胡须和眉毛皆白,披散头发,挥着衣袖,沿着高平的岸边而上,走到高地便停了下来,左手按着膝盖,右手托着下巴,听孔子弹琴吟唱。曲子奏完后,他便用手招呼子贡和子路过来,二人一起回答了他的问话。
渔父指着孔子说:“他是做什么的?”子路回答说:“鲁国的君子。”渔父又问孔子的姓氏。子路回答说:“姓孔。”渔父说:“孔氏从事什么行业呢?”子路没有应声,子贡回答说:“孔氏这个人,本性信守忠信,亲身实行仁义,修饰礼乐,择定人伦关系,对上忠于国君,对下教化平民,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就是孔氏所从事的事业。”渔父又问道:“他是有土地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说:“他是君主的辅臣吗?”子贡说:“不是。”渔父便笑着转身往回走,边走边说:“孔氏的仁也算是仁了,恐怕不能保全自己;内心愁苦而形体劳累,便要危害他的本性了。唉,他离大道太遥远了!”
子贡回来,把渔父的话告诉孔子。孔子放下琴站起来说:“这渔父是位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坛去找寻渔父。走到水边,见渔父正在持篙撑船,回头看到孔子,便转过身来站着。孔子往后退走,拜了又拜向前靠近。
渔父说:“你有什么事相求呢?”孔子说:“刚才先生的话没说完就离开了,我不聪明,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私下在此等候,希望有幸能听到先生的教诲,以便最终能对我有所帮助。”
渔父说:“唉!你真是非常好学啊!”孔子拜了又拜,然后站起来说:“我从小就立志求学,直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听到过至理,怎敢不虚心呢!”
渔父说:“同类相依从,同声相应和,这本来是自然的常理。请让我用我所悟得的道理来分析你的行为。你所做的是人事。天子、诸侯、大夫、百姓,这四种人如果各守职分,那就是治理社会的理想境界;如果离开职守,祸乱就再大不过了。官吏各守其职,人民各虑其事,就不会凌乱了。所以田地荒芜,房屋破漏,衣食不足,赋税不能按时交纳,妻妾不和睦,长幼没有次序,这些是百姓所忧虑的;才能不能胜任职守,本职事务不能妥善处理,行为不清廉,下属荒忽怠惰,对国家和人民没有功劳美誉,不能保持爵禄,这些是大夫所忧虑的;朝廷没有忠臣,国家昏乱,工艺技术不精巧,进贡的物品不美好,春秋朝拜天子时礼无伦次,不顺服天子,这些是诸侯所忧虑的;阴阳之气不调和,寒暑不按时令到来,万物遭受伤害,诸侯暴乱,擅自相互攻杀,残害人民,礼乐不合节度,财用缺乏,人伦关系得不到整顿,百姓淫乱,这些是天子和主管官吏所忧虑的。现在你上无君主诸侯和主管官吏的权势,下无大臣掌管事务的官职,却擅自修饰礼乐,择定人伦关系,用来教化平民,不是太多事了吗!况且人有八种毛病,事有四种祸患,不可不明察。并非自己分内的事而去做,叫做管事太多;人家不理睬而去强进忠言,叫做巧佞;通过揣度别人的心意而说出一些迎合的话,叫做谄媚;不分是非而言说,叫做阿谀;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叫做谗言;离间亲友,叫做陷害;称赞诈伪的人来败坏有道德的人,叫做邪恶;不分善人和恶人,善恶都予容纳且和颜悦色地对待,暗中引出别人心中的欲念,叫做阴险。这八种毛病,对外会惑乱别人,对内会伤害自身,君子不和他交朋友,圣明的君主不用他做大臣。所谓的四种祸患:喜欢经营大事,改变常规,用来谋取功名,叫做贪多;专用私智,独擅行事,侵凌别人,刚愎自用,叫做贪婪;有错不改,听到规劝反而变本加厉,叫做执拗;别人赞同自己就肯定,如果不赞同自己,即使是好也不以为好,叫做自负。这就是四种祸患。能够除去八种毛病,不存在四种祸患的人,才是可以教育的。”
孔子听完,既惊又愧地叹息,拜了又拜后起身说:“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没有存身之处,在宋国受到了伐树的惊吓,被围困在陈、蔡两国之间。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却遭到了这四次羞辱,为什么呢?”
渔父悲凄地改变脸色说:“你真是太难觉悟了!有人害怕自己的身影、厌恶自己的足迹,总想避开它而快跑,迈步子越快而足迹越多,跑得越快而身影越不离身,他自认为还是跑得太慢,便快跑不停,最后用尽气力而死。他不知道去阴暗的地方影子自然会消失,处于静止的状态就不会有足迹,实在太愚蠢了!你审察仁义的区分,察明事物异同的界限,观察动静的变化,使接受和给与都适合于度数,控制好恶的感情,调和喜怒的节度,你几乎不能免于祸患了。你要谨慎地修养自身,慎重地保持真性,把身外之物还给别人,就没有牵累了。现在你不修养自身反而苛求他人,不也是追求外物吗!”
孔子既惊又愧地说:“请问什么叫做真?”
渔父说:“所谓真,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动人。所以勉强哭泣的人,虽然表面上悲痛却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表面上严厉却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满面笑容却并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没有声音却很哀伤,真正的发怒没有发作却很威严,真正的亲热没有笑容却很和善。真诚蕴含在内,精神就会表露于外,这便是以真为可贵的原因。把真用在人伦关系上,侍养双亲就会孝顺,侍奉君主就会忠贞,饮酒时就会快乐,居丧时就会悲哀。忠贞以建功为主,饮酒以快乐为主,居丧以悲哀为主,侍养双亲以安适为主。建立美好的功业,是不求任何形迹的。侍养双亲旨在安适,就不必考虑用哪种方法;饮酒意在快乐,就不必选择用何种饮酒的杯具;居丧是要悲哀,就不必讲究用哪种礼节。礼节,是世俗之人设制出来的;纯真,是禀受于天然的,它出于自然而不可改变。所以圣人取法自然,贵重纯真,不受世俗的约束。愚蠢的人与此相反。他们不能取法自然,却担心不能与世人相合,不知道贵重纯真,而是随从世俗变化,所以总不知满足。可惜啊!你早就被虚伪的世俗熏染,而听到大道太晚了!”
孔子拜了又拜后起身说:“今天我能遇到先生,好像天赐的良机。先生如果不以教诲我为羞耻,就请把我列于你的门人之中,亲自教诲我。请问先生住在哪里,让我前去受业而最终学到大道。”
渔父说:“我听说,与能够迷途知返的人一同前往,可以使他获得妙道;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不会懂得大道,慎勿与其一同前往,自身才能免于祸患。你努力吧!我要离开你了,我要离开你了!”于是撑船离开,沿着岸边而后划入芦苇间的水道。
颜渊调转好车头,子路把登车时拉的绳索交给孔子,孔子看也不看,只是等着水波平定,听不见桨声而后才敢乘上马车。
子路靠着车子问道:“我侍奉先生很久了,从未见过先生对人如此敬畏。天子、诸侯,见到先生没有不以平等的礼节相待的,而先生还有傲慢的表情。如今这个渔父拿着桨对面而立,先生却像石磬一样弯腰曲背,听了渔父的话必先拜而后回答,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弟子们都要抱怨先生了,一个渔父怎么能受到这样的敬重呢?”
孔子靠着车前的横木叹息地说:“仲由太难教化了!你沉溺在礼义中已经很久了,然而粗疏鄙陋的心态至今还没有去掉。过来,我告诉你!遇到长者不恭敬,是失礼;见到贤人不尊重,是不仁。渔父如果不是道德完美的人,是不能使人谦下的,对人谦下不精诚,就不能得到本真,所以也就常常伤害自身。可惜啊!一个人要是不仁,祸患就再大不过了,然而你却偏偏有这种毛病。况且大道,是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万物失去它便会死亡,得到它便能生存,做事违背它就要失败,顺从它就能成功。所以大道所在之处,圣人就尊崇它。现在渔父对于大道,可以说是得到了,我怎敢不敬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