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一行传序

字数:1222

欧阳修

史公《伯夷传》,低昂屈曲,自是千古绝调。此论,低昂屈曲,乃遂欲与抗行,斯为翰林之一奇也。《伯夷》低昂屈曲,妙于孤憤,此又妙于悲凉,又各自极其致矣。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¹,(下弑君弑父,已尽此二字。)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²!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³,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⁴,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⁵,(自“当此之时”至此,凡用三十三字成句,不得读断。一读断,便通篇文态都寻不出。)皆是也。(只下三字一扫。)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一路低回寻思,乍信乍疑,妙绝文态。此段,先疑其何以无。下段,再又寻思。)虽曰干戈兴⁶,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⁷,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⁸,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此段,又信其必然有。下段,再又寻思。)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⁹,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¹⁰,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此段,寻思古人尚然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¹¹。(此段,寻思必是泯没,不是无人。)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此段,寻思传记又多散落,是何等文态!)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¹²,虽不足以为中道¹³,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¹⁴,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¹⁵,吾得二人焉,曰郑邀、张荐明¹⁶。(何止郑君、张君,悲哉!)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¹⁷。(何止石君,悲哉!)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¹⁸。(何止程君,悲哉!)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乡¹⁹,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²⁰。(何止李君,悲哉!)作《一行传》²¹。

【注释】

¹五代:唐宋之间先后出现于黄河流域的五个割据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历时共五十三年。
²“天地闭”句:《周易·坤·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³“臣弑其君”二句:《周易·坤·文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⁴缙绅:见刘伶《酒德颂》注⁹。
⁵充然:骄傲自满的样子。
⁶干戈:指战争。
⁷隳(huī灰)坏:毁坏。
⁸洁身:洁身自好。自负:自许。
⁹韫(yùn韵):蕴藏。
¹⁰颜子:指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的德行曾受到孔子的称赞。后来,颜回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¹¹负材能:具有才能。下:社会底层。
¹²群麋鹿:与麋鹿同处。
¹³中道:合于儒家孔孟之道。
¹⁴傀首:俯首。俛,同“俯”。包羞:包承羞耻。《周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疏:言所包承之事,唯羞辱而已。”
¹⁵放身:指避世远居,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
¹⁶郑邀:郑遨,字云叟。唐末隐居不仕,入少室山、华山为道士。后唐明宗以左拾遗、后晋高祖以谏议大夫召,不肯应召就职,赐号“逍遥先生”。张荐明:唐末道士,通老庄之说。后晋高祖曾请他入宫讲《道德经》,并拜他为师。赐号“通玄先生”。
¹⁷石昂:曾任临淄令,后因与上司发生冲突,不愿受辱而辞官。后晋高祖时诏全国各地求孝悌之士,石昂受到推荐而被召至京师,先后被任命为宗正丞、少卿。后以有病为名辞官归乡。
¹⁸程福赟(yūn氲):后晋出帝时官奉国右厢指挥使,值乱兵纵火,福赞因参加救火面受伤,反为军将李殷诬陷下狱,不辩,终于被杀。
¹⁹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²⁰李自伦:五代后晋时人,曾任深州司功参军,因其家六世间居,于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受到朝廷褒奖。
²¹一行传:为特立独行、洁身高世之士所作的传。《后汉书》有《独行传》,《新唐书》有《卓行传》,《新五代史》则称《一行传》。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论五代史宦者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