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

字数:1379

欧阳修

不知是论是记是传是序,随手所到,皆成低昂曲折。少年偷见此等文字,便思伸手流笔自作古文。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¹。(斗引一语。)夫岂然哉²?(劈手推倒。)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自出妙论。先以一句判倒,下接手详写之。)凡士之蕴其所有³,而不得施于世者⁴,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⁵,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⁶,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⁷,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详写古今诗人,真被写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⁸。(妙论,至论。结束上文。)

予友梅圣俞,(先出人。)少以荫补为吏⁹,累举进士¹⁰,辄抑于有司¹¹,困于州县¹²,凡十余年。年今五十¹³,犹从辟书¹⁴,为人之佐¹⁵。郁其所蓄¹⁶,不得奋见于事业。(次出遭遇。)其家宛陵¹⁷,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¹⁸。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次出文章。)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方出诗。)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¹⁹:“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²⁰。若使其幸得见于朝廷,作为雅颂²¹,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²²,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²³,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如叙事,如发论,曲折低昂,离合转换,备极文情。)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七字,写尽真正诗人。)其妻之兄子谢景初²⁴,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²⁵,次为十卷²⁶。(真正诗人,其室中必定有此一人。)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²⁷,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²⁸,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²⁹,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³⁰,为一十五卷。(曲折低昂,离合转换,节节入妙。)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³¹,故不复云。(惘然不尽。)庐陵欧阳修序³²。

【注释】

¹少达:在仕途、事业上得遂壮志者甚少。多穷:处于穷困潦倒境况者居多。
²夫岂然哉;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³蕴:蕴藏,积聚。所有:指学识、才能。
⁴施:施展、运用。
⁵自放:自行放浪,犹言避世远居。
⁶兴于怨剌:产生了寓有怨刺之情的诗篇。
⁷羁臣:羁旅之臣。指宦游他乡或贬谪远方的官吏。
⁸殆:仅,只是。
⁹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的好友。荫补:荫,见欧阳修《送杨寅序》注16。补,官员有缺额时,朝廷选人去充任。“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从父,叔父,指梅询。
¹⁰累举进士:见欧阳修《送杨真序》注15。
¹¹抑于有司:受到主考官的压抑。
¹²困于州县:只能在州县范围内担任小官职。
¹³年今五十:年近五十。今,通“近”。
¹⁴从:接受。辟书:征召、聘用的公文函件。
¹⁵为人之佐:成为州县长官的副手。佐:辅佐,指州县的副长官。
¹⁶郁:压抑。蓄:蓄积的学识、才能。
¹⁷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宜城县,汉代称为宛陵县,隋朝以后,始改今名。
¹⁸苟:苟且迎合。说于世:取悦于世人。说,通“悦”。
¹⁹王文康公:王曙,字晦叔,宋仁宗时任过宰相。文康,是王曙死后的谥号。
²⁰不果荐:最终也未向上推荐。
²¹作为雅颂:指写出像《诗经》中的雅颂那样的作品。
²²清庙:帝王的祖庙。
²³追:赶上。商、周、鲁颂:《诗经》中的《商颂》、《周颂》、《鲁颂》。三颂多为祭祀所用的乐歌。
²⁴谢景初:字师厚,谢绛之子,梅圣俞妻之侄。
²⁵洛阳: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梅圣俞任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西)主簿。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至庆历四年,梅圣俞任湖州监税。
²⁶次:编。
²⁷类次:按类编纂。
²⁸其后十五年,指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这一年四月,梅圣龠因染时疫病故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其后十五年”一句以上的文字,作于梅圣俞生前。"其后十五年”至文末的一段文字,作于梅圣俞去世以后。
²⁹铭之;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
³⁰擐(duō多);拾取。引申为挑选、选择。尤:这里指最好的诗篇。
³¹“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句:除本文以外,欧阳修还曾在《书梅圣俞稿后》以及《六一诗话》中,评论过梅诗,赞扬过梅诗的艺术成就。
³²庐陵:今江西吉安市。欧阳修是庐陵人。


送杨寘序《春秋》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