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翱文

字数:1357

欧阳修

说李文处,备极顿挫郁勃之妙。至后幅,竟纯诉自己胸前眼前。有如许可恨事,至于不啻口出。此真大臣忧时之言,非率尔信笔题署也。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¹,曰:此《中庸》之义疏尔²。智者诚其性³,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⁴,不晓也,不作可焉。(顿挫。)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⁵,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⁶;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⁷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顿挫。)最后读(幽怀赋》⁸,然后置书面叹,(写得郁勃淋漓之甚。)叹已复读,不自休⁹。(郁勃淋漓之甚。)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¹⁰。(郁勃淋漓之甚。为有如此郁勃淋漓,故前先作两顿挫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¹¹,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¹²,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¹³。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意思欲抬李,却不顾捺韩至此。)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¹⁴;视予心之不然兮¹⁵,虑行道之犹非¹⁶。”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¹⁷,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¹⁸,以为忧。(举李文毕。)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悲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助李恸哭。)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¹⁹,则其忧又甚矣。(以上全说李,至此忽然转笔说今日,奇怪,奇怪。)奈何今之人不忧也!(竟撒过李,竟自说心头事,奇怪。)予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²⁰,又皆贱远²¹,与翱无异²²;(实实有之,先生岂虚虚弄笔作文而已,然文实已入妙。)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实实有之,被先生不顾面皮,都与写出。)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²³,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胡可胜叹?重言以结。只说自己心头事,竟不复顾李文,奇怪。)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注释】

¹翱: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李翱。《复性书》三篇:《复性书》是李翱论述人性问题的重要著作,分上、中、下三篇。
²“此《中庸》之义疏尔”句:此,指《复性书》。《中庸》,《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伋所作。义疏,释义、注解。李翱在《复性书》中引用了《中庸》的有关论述,并以其作为自己阐述对人性问题看法的理论依据。故欧阳修有这样的评论。
³智者:聪明的人。诚其性:恢复其善良、诚实的本性。
⁴愚者:愚笨的人。读此:指读李朝《复性书》。
⁵《与韩侍郎荐贤书》:李翱写给韩愈的一封信。
⁶穷时:指不为世用。丁宁:反复诉说。
⁷韩:指韩愈。
⁸《幽怀赋》:李翱所作赋名。
⁹休:休息,停止。
¹⁰上下其论:反复讨论。
¹¹一时人:同时代的人。
¹²愈尝有赋:韩愈也曾作赋。赋,这里指《感二鸟赋》。唐德宗贞元十一年韩意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失败后,又三上宰相书不为所睬,遂愤然东归河阳。途中,韩愈曾作《感二鸟赋》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感。
¹³“不过黄二鸟之光荣”句:韩愈《感二鸟赋序》谓自己“曾不得名荐书,齿下士于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而二鸟“惟以羽毛之异”,“反得蒙采擢荐进,光耀如此!”《感二鸟赋》中又说:“彼中心之何嘉,徒外饰焉是逞。余生命之湮厄,曾二鸟之不如。”“辱饱食其有数,况策名于荐书。时所好之为贤,庸有谓余之非愚?"上述序文和赋句,为欧阳修“不过美二鸟之光荣"二句之所本。
¹⁴嗟卑:感慨、嗟叹官卑职小。
¹⁵心:指思想。不然:不是这样。
¹⁶虑:顾虑、担心。道:指自己所信奉的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即孔孟之道。犹非:国家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治理。
¹⁷神尧:这里是指唐高祖李渊。李渊的庙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一旅:一支部队,指李渊起兵反隋初期所率领的数量很少的军队。
¹⁸后世子孙:指安史之乱以后的多数唐代皇帝。对于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藩镇割据势力,唐王朝的多数皇帝都感到无力对付。唐宪宗时,虽然平定过一些藩镇叛乱,但也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宪宗死后,河朔三镇(魏博、成德、卢龙)重又发动叛乱,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至唐亡。取河北:收复被藩镇势力割据的河北各地。
¹⁹今之事:当今(指宋朝)朝政的种种弊病。
²⁰脱:倘或。
²¹贱远:地位低下、官居僻远地方。
²²与翱无异:李翱因忧时愤世,议论不屈,为当局所不容,官位既不显赫而又多任外职。
²³自忧:自己为国家的前途面担忧。


《春秋》或问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