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字数:1787

欧阳修

此即昌黎《送孟东野序》蓝本所出也,虽逊其逸宕,然起伏整散之法,乃全似矣。

某月日,具位某谨斋沐献书枢密相公阁下¹:

某闻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²。”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³,乃能表见于后世。(先发论。)《诗》、《书》、《易》、《春秋》,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次以《诗》、《书》、《易》、《春秋》为证。)荀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⁴,然其道有至、有不至⁵。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之⁶。(又以荷、孟为证。)其次,楚有屈大夫者,善文其讴歌以传⁷。(又以屈原为证。)汉之盛时,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文其文辞以传⁸。(又以贾、董、司、扬为证。)由此以来,去圣益远⁹,世益薄而衰,下迄周、隋¹⁰,其间亦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¹¹、不纯信¹²,故百不传一;幸而一传,传亦不显,不能若前数家之焯然暴见而大行也¹³。(又以诸不传者为证。)

甚矣言之难行也!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系其所恃之大小¹⁴,以见其行远不远也。(中间忽作结束。)《书》载尧、舜¹⁵,《诗》载商、周¹⁶,《易》载九圣¹⁷,《春秋》载文、武之法¹⁸,荀、孟二家载《诗》、《书》、《易》、《春秋》者,楚之辞载风雅¹⁹,汉之徒,各载其时王声名文物之盛以为辞²⁰。后之学者²¹,荡然无所载,则其言之不纯信,其传之不久远,势使然也²²。(又忽作评断。)至唐之兴,若太宗之政,开元之治²³,宪宗之功²⁴,其臣下又争载之以文其词,或播乐歌,或刻金石。故其间钜人硕德²⁵,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²⁶,恃其所载之在文也。(又以唐诸文臣为证。若断若续,最弄笔态。)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章²⁷;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章。(又作结束评断。)

某不佞²⁸,守先人之绪余²⁹。先人在太宗时以文辞为名进士,以对策为贤良方正³⁰,既而守道纯正,为贤待制³¹)。逢时太平,奋身扬名。(入正意。)宜其言之所载,文之所行,大而可恃以传也。(曲折,自喜之甚。)然未能甚行于世者,岂其嗣续不肖,不能继守而泯没之?(曲折,自喜。)抑有由也:(曲折,自喜。)夫文之行,虽系其所载,犹有待焉³²!(重发论。前发论是一“传”字,此重发论是一“待”字。)《诗》、《书》、《易》、《春秋》,待仲尼之删正;(《诗》、《书》、《易》、《春秋》待。)荀、孟、屈原无所待,犹待其弟子而传焉;(苟、孟、屈待。)汉之徒,亦得其史臣之书³³。其始出也,或待其时之有名者而后发;其既殁也,或待其后之纪次者而传³⁴。(汉之徒待。看他笔墨段段变换。)其为之纪次也,非其门人故吏,则其亲戚朋友,如梦得之序子厚³⁵、李汉之序退之也³⁶。(此行卸到王枢密也。)

伏惟阁下,学老文钜,为时雄人³⁷,出入三朝³⁸。其能望光辉接步武者³⁹,惟先君为旧⁴⁰;亦先君之所待也。岂小子之敢有请焉。(收得精神之甚。)谨以家集若干卷数,写献门下,惟哀其诚而幸赐之⁴¹。

【注释】

¹具位:即“具官”,见欧阳修《上范司谏书》注¹。斋沐:见欧阳修《上范司谏书》注¹。
²“言之无文”二句:引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参见李翱《答朱载言书》注³。
³事信言文:事信,文章所述记的事必须真实。言文,文章的语言应该精美。欧阳修认为文章的语言关应表现在两个方面:“简面有法”。也就是说,要做到言简意赅和符合文章体制、章法以及语法方面的要求。
⁴为言:为文。
⁵至:这里指达到圣人的水平。不至:未能达到圣人的水平。
⁶系于:取决于。时:时代风气。
⁷屈大夫:指屈原。屈原在楚怀王时任过三间大夫。讴歌:指《离骚》《天问》《九章》等诗作。
⁸文辞:文章、辞赋。
⁹去圣:距离圣人。
¹⁰下迄周、隋:下至北周、隋朝。
¹¹纷杂:杂乱。灭裂:草率、轻薄。
¹²不纯信:(内容)不很真实。
¹³焯然:鲜明的样子。暴见:迅疾出现。大行:广为流传。
¹⁴恃:依靠、凭借。大小:指题材的大小。
¹⁵尧、舜:这里指尧舜之言行。
¹⁶商、周:这里指商、周时期的人、事。
¹⁷九圣: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1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¹⁹风雅:《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这里是指诗经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刺精神。
²⁰汉之徒:汉代作家。时王:时主,即当时的帝王君主。文物:指礼乐、典章制度。
²¹后之学者:后代的作家、作者。
²²势:情势。然:这样、如此。
²³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玄宗即位初年,根据宰相姚崇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后姚崇引退,继任宰相宋璟坚持推行姚崇的改革政策,结果使人民的负担得以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面出现了著名的可与唐太宗“贞观之治”媲美的“开无盛世”。
²⁴宪宋之功;宪宗,李纯。宪宗在位时,曾多次出兵平定藩镇割据势力的叛乱,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使以安史之乱为起点的正在走向衰落的唐王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²⁵钜人:大人物。钜,同“巨”。
²⁶流铄(shuò朔):流传、传播。
²⁷章:彰明。引申为久远的意思。
²⁸不佞(nìng泞):没有才能。
²⁹绪余:剩余、次要的部分。
³⁰对策:参加制科考试时回答皇帝有关政治、经义的策问。唐代制科考试时设有“贤良方正直盲极谏科”。
³¹待制:官名。唐太宗时始置,本为京官五品以上轮值中书、门下两省以备顾问者的称谓。宋时,于各殿、阁均置待制一职,为典守文物的官员,位在直学士之下。
³²有特:有所等待。指等特后世名人的整理或推崇。
³³史臣之书:指《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
³⁴纪次:整理、编次。
³⁵梦得之序子厚:刘禹锡,字梦得。刘禹锡为柳宗元的挚友,两人都是“永贞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刘禹锡曾为柳宗元的文集作序,写有《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纪》一文。
³⁶李汉之序退之:李汉,韩愈的女婿、学生。李汉作有《昌黎先生集序》一文。
³⁷为时雄人:是当今杰出的人士。
³⁸三朝:指大宗、真来、仁宗三朝。
³⁹步武: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比喻前人的足迹。
⁴⁰先君:即“先人”,这里是指已故的父亲。
⁴¹赐之:赐,赠给。之,指序文。


上范司谏书答吴充秀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