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字数:1191

苏轼

前赋,是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段真实了悟,便是真实受用也。本不应作文字观,而文字特妙。

是岁(明承上文。)十月之望¹,步自雪堂²,将归于临皋³(写不必定游赤璧。)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⁴,(写不必定约某客。)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⁵。(赋十月。)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赋望。)顾而乐之⁶,行歌相答⁷。(赋自本欲归,客亦偶从。)

已而叹曰⁸:(“已而”妙。何必定尔,何必定不尔?)“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⁹?”(一片光明空阔。)客曰:“今者薄暮¹⁰,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¹¹。(此鱼,须知出于“无尽藏”中。如不悟,便为负此二赋。)顾安所得酒乎¹²?”归而谋诸妇¹³,妇曰:“我有斗酒¹⁴,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¹⁵。”(此酒,又出“无尽藏”中。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¹⁶。(赤壁亦在“无尽藏”中,故得复游也。)江流有声,断岸千尺¹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¹⁸,而江山不可复识矣¹⁹。(赋赤壁。人间世,大抵如此矣。)

予乃摄衣而上²⁰。履巉岩²¹,披蒙茸²²,踞虎豹²³,登虬龙²⁴,攀栖鹘之危巢²⁵,俯冯夷之幽宫²⁶。盖二客不能从焉。(赋自。先生于人问世,大抵如此。)划然长啸²⁷,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人间世,时时有此。)予亦悄然而悲²⁸,肃然而恐²⁹,凛乎其不可留也³⁰。(先生亦不能不知难而退也。)反而登舟³¹,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³²。(赋人人大自在处。)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³³。翅如车轮,玄裳缟衣³⁴,戛然长鸣³⁵,掠予舟而西也³⁶。(明明是鹤。赋鹤乎?自赋乎?必有悟者。)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³⁷,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³⁸,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明明是道士。赋道士乎?自赋乎?)“鸣呼噫嘻!吾知之矣。畴昔之夜³⁹,飞鸣而过我者⁴⁰,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⁴¹。(然则道士化鹤耶?鹤化道士耶?鹤与道士,则必有分矣,此之谓“无尽藏”也。)开户视之⁴²,不见其处。(岂惟无鹅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

【注释】

¹是岁:这一年。即壬戌年(公元1082年)。这是承接《前赤壁赋》说的。十月之望:十月十五日。
²步:步行。雷堂:苏轼贬谪黄州后所建居室名。堂于冬季下雷时建成,壁间又绘有雪景图,所以称为“雪堂”。
³临皋:亭名。在黄冈城南的长江边上。苏轼贬谪黄州时曾在此居住过。
⁴黄泥之坂:即“黄泥坂”。黄冈城东的一座山坡。
⁵木叶:树叶。
⁶顾:俯仰环顾。
⁷行歌:边走边唱。相答:相互酬答。
⁸已而:过了一会儿。
⁹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之夜呢?
¹⁰薄暮:傍晚。
¹¹松江:地名。今属上海市。鲈:鲈鱼。它口大、鳞细、体侧扁,肉味极为鲜美。
¹²顾:但是。安所:何处。
¹³归:归家。谋诸妇:谋之于妇。谋,商量。妇,妻子。
¹⁴斗:古酒器名。
¹⁵不时:意外的。需:需求。
¹⁶复游:重又乘船漫游。
¹⁷断岸:峭拔直立的江岸。
¹⁸曾日月之几何:才过了几天的时间啊。曾,才。
¹⁹江山不可复识:指江山景色由秋(前次所游)到冬(此次所游)的变化很大,几乎让人不认识了。
²⁰摄衣而上:提起衣襟上岸。
²¹履巉岩:登上陡峭的山崖。
²²披:分开。蒙茸:纷乱的草丛。
²³踞:蹲。虎豹:指山石状如虎豹。
²⁴虬(qiú求)龙:指盘曲的古树状如虬龙。
²⁵栖鹘(hú胡):栖宿于树上的鹘。鹊,一种猛禽。危:高。巢:巢穴。
²⁶俯:俯视。冯(píng凭)夷:水神。凿:深。官:宫殿。
²⁷划然长啸:厉声长啸。
²⁸悄然:悲怆、沉默的样子。
²⁹肃然:因恐惧而肃静的样子。
³⁰凛乎:惊恐的样子。凜,寒冷。
³¹反:同“返”,回。
³²听:听任。其:它,指小船。止:停留。体:休息。
³³东来:由东边飞来。
³⁴玄裳:黑色下服。缟衣:白色上衣。
³⁵戛(jiá夹)然:这里是形容鹤鸟掠空鸣叫时声音的悠长。
³⁶掠:拂过。
³⁷羽衣:穿着用羽毛制成的衣服。蹁跹:走路时轻快的样子。
³⁸揖予:向我作揖。
³⁹畴昔:昨天。畴,句首语气助词。昔,昨天。
⁴⁰:过我:从我的头上飞过。
⁴¹惊寤:惊醒。
⁴²户:门户。


前赤壁赋喜雨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