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五 宋文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与雨何与,而得以为名?然太守、天子、造物既俱不与,则即以名亭固宜。此是特特算出以雨名亭妙理,非姑涉笔为戏论也。
亭以雨名¹,志喜也²。(“喜雨”二字拆开写。)古者有喜,则以名物³,示不忘也。(释“志喜”二字。)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⁴;汉武得鼎,以名其年⁵;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⁶: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⁷。(引古为证。)
予至扶风之明年⁸,始治官舍⁹。为亭于堂之北¹⁰,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¹¹,以为休息之所。(先记作亭。)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¹²,其占为有年¹³。(纵一笔为波,便使下文有“既而”字。)既而弥月不雨¹⁴,民方以为忧。(弥月。)越三月¹⁵,乙卯乃雨¹⁶,(越三月。)甲子又雨¹⁷,(又距八日。)民以为未足;(详书以见下雨之可喜也。)丁卯大雨¹⁸,三日乃止¹⁹。(次记雨。)官史相与庆于庭²⁰,商贾相与歌于市²¹,农夫相与忭于野²²。忧者以喜²³,病者以愈²⁴,(次记喜。)而吾亭适成²⁵。(紧接此五字,妙。雨,更不可不喜。喜,更不可不志。志喜,更不可不以名亭,在此。)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²⁶,(开出波澜。)曰:“五日不雨可乎?”(更五日也。)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²⁷,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²⁸。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²⁹,其可得耶?(先写忧一段,作翻。)今天不遗斯民³⁰,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方写喜一段,作正。)
既以名亭³¹,又从而歌之,曰:(歌非馀文,盖喜雨固必志,而志喜雨何故却于亭,此理还未说出,因借歌以发之。)“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褚³²;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口头常语,天外妙文。)一雨三日,伊谁之力³³?(一眼注看亭,却不肯一笔便写亭。)民日太守³⁴,太守不有³⁵;(妙。)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妙。)归之造物³⁶,造物不自以为功;(妙。此即暗用“诸侯让善于天子,天子让善于天”旧语,却运化得全然不觉。)归之太空,太空冥冥³⁷,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妙妙。恰恰。)
【注释】
¹亭以雨名:亭子用“雨”来命名。亭,即喜雨亭。喜雨亭,是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签书判官时所建。
²志:记。
³名:命名。物:事物。
⁴“周公得禾”二句:周成王时,唐叔得“异禾”以献成王,成王则将它转赠给叔父周公(姬旦)。周公为此曾作《嘉禾》篇,原文已佚。
⁵“汉武得鼎”二句:汉武帝刘彻元狩七年六月,在汾水上得到一个古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见《史记·孝武本纪》。
⁶“叔孙胜敌”二句:春秋时鲁国遭狄人侵犯,鲁文公派权孙得臣领兵反击,取得了胜利,并俘获狄人之国君侨如。为纪念自己的战功,叔孙得臣给自己的儿子宣伯起名为“侨如”。见《左传·文公十一年》。
⁷一:一致。
⁸扶风:即凤翔府。扶风,为凤翔古时之郡名。
⁹治:修建、建筑。
¹⁰为亭:建亭。
¹¹引流:引水。
¹²是岁:这一年。指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雨麦:(天上)下麦子。雨,这里用作动词,落下的意思。岐山之阳:岐山(在凤翔县东北)的南面。
¹³占:占卜。有年:大有之年,即大丰收的年成。
¹⁴弥月:满一个月。
¹⁵越三月:过了三月份。
¹⁶乙卯:古代以千支纪日,乙卯,指农历四月初二。乃雨:才下雨。
¹⁷甲子:指农历四月十一日。
¹⁸丁卯:指农历四月十四日。
¹⁹三日乃止:一连下了三天,雨才停止。
²⁰庭:厅堂。
²¹商贾:商人。
²²忭(biàn变):喜乐。野:田野。
²³以喜:因下了雨而高兴。
²⁴以愈:因下了雨而恢复了健康。
²⁵适:刚好、恰巧。
²⁶属(zhǔ主)客:向客人敬酒。
²⁷荐饥:连年饥荒。
²⁸狱讼:打官司。滋炽:滋生增多。
²⁹优游:闲适自得的样子。
³⁰遗:抛弃。斯民:这些百姓。
³¹既以:既巳。名亭:为亭子取名字。
³²襦:这里泛指衣服。
³³伊:语助词。
³⁴太守:汉代的郡太守相当于宋时的知府、知州。这里是指当时的凤翔府知府宋选。
³⁵太守不有:意谓太守认为不是自己的功劳。
³⁶造物:指“天”。古时人们认为世间万物均为上天所创造,因此称天为造物主。
³⁷冥冥: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