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

字数:1773

苏辙

上书大人先生,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此一片奇气最难得。若落笔时写不得着,即此文通篇都无有。

太尉执事¹: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²。以为文者气之所形³;然文不可以学而能⁴,气可以养而致⁵。(高论,至论。一振。文势突兀。)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⁶。”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⁷。(一证。)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⁸,与燕、赵间豪俊交游⁹,故其文疏荡¹⁰,颇有奇气¹¹。(二证。)此二子者¹²,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¹³,面溢乎其貌¹⁴,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¹⁵,而不自知也。(一落。文势突兀。)

辙生十有九年矣¹⁶。(看其意思甚疏宕。)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¹⁷,(一。)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¹⁸;(二。)百氏之书¹⁹,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三。)恐遂汩没²⁰,故决然舍去²¹,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空提,以起下四段。)过秦、汉之故都²²,恣观终南、嵩、华之高²³,(妙。)北顾黄河之奔流²⁴,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妙。)至京师²⁵,仰观天子宫阙之壮²⁶,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地²⁷,而后知天下之巨丽²⁸。(妙)见翰林欧阳公²⁹,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³⁰,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³¹。(妙。本学习凿齿,而疏宕过其十倍。看他上书韩太尉,却先引一欧阳公,妙,妙。)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³²,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³³,人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³⁴,而辙也未之见焉³⁵,(至此,更不得不入太尉,然笔势疏宕,绝非寻常径路。)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³⁶,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³⁷,闻一言以自壮³⁸,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³⁹。(写求见。又重叙上文一遍,总是笔势疏宕之极。)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⁴⁰。向之来⁴¹,非有取于斗升之禄⁴²,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又自明志气,只是笔势疏宕。)然幸得赐归待选⁴³,使得优游数年之间⁴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⁴⁵。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⁴⁶,又幸矣。

【注释】

¹太尉:指韩琦。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他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任枢密使,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因宋之枢密使为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琦为“太尉”。执事:参见苏轼《上梅直讲书》注²⁰。
²思之:思考写文章的道理。之,它,指“为文”。
³气:作家的气质、精神。形:显、表现。
⁴学:指离开最根本的环节“养气”去单纯学习作文技巧。能:蕃。
⁵养:修养、蓄养。致:获得。
⁶“孟子”句:见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注⁸。
⁷称:相称、符合。
⁸“太史公行天下”二句:《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面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又《史记·五帝本纪》载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峒,北至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太史公,司马迁。周览:遍游。
⁹燕、赵:战国时诸侯国名。燕、赵两国地处今河北、山西、河南北部一带。此处系泛指北方。豪俊:性格豪爽而才能杰出的人。
¹⁰疏荡:恣肆、奔放而无拘束。
¹¹奇气:新颖、奇特的风格。
¹²二子:指孟轲、司马迁。
¹³中:心中。
¹⁴溢:洋溢。
¹⁵见:同“现”。
¹⁶辙生十有九年矣:我(苏辙)出生已有十九年了。苏辙,字子由,为苏轼之弟。他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为十九岁,这一年与苏轼同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写了这封信上给枢密使韩琦。
¹⁷乡党:周朝时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以五百家为党。后因以“乡党”泛指乡里。
¹⁸自广:开阔自己的胸襟。
¹⁹百氏之书:诸子百家的著述。
²⁰汩(gǔ古)没:埋没。
²¹决然:毅然。舍去:离开家乡。苏辙于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随其父苏沟、其兄苏轼离开眉山,经成都、长安、洛阳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²²秦、汉之故都:指咸阳(秦朝都城)、长安(西汉都城)、洛阳(东汉都城)。
²³恣观:纵情观览。终南:终南山。参见苏轼《凌虚台记》注³。嵩:嵩山,为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华:华山,为五岳之一,在今陕西华阴县南。
²⁴北顾:北望。
²⁵京师:指北宋都城汴京。
²⁶官阙:官殿。
²⁷仓康(līn凛):粮食仓库。府库:钱财或文书收藏之所。池:指护城河。苑囿:供帝王及贵族游玩、狩猎用的皇家林园。
²⁸巨丽:指最宏伟壮丽的景观。
²⁹翰林欧阳公:欧阳修。欧阳修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升任翰林学士,故称他为“翰林欧阳公”。
³⁰门人贤士大夫:指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等人。
³¹聚乎此:聚集在这儿。此,这儿,指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所居住的汴京。
³²冠天下:天下第一。
³³四爽:四方边境上居住的少数民族。惮:畏惧、害怕。发:发兵侵扰。
³⁴入:在朝任职。周公、召公:周公姬旦,召公姫爽,都是西周建国时期的贤臣。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以周公为相,召公为太保。周公、召公二人共同辅佐成王,对巩固西周政权作出过贡献。出:离京担任外官。方叔、召虎:方叔,周宣王时大臣,曾奉命南征,立有战功。召虎,即召穆公,曾佐宜王平定“淮夷”。此处苏辙是以周公等四大臣来比喻韩琦,称颂他具有将相的才能。
³⁵未之见:即“未见之”。之,指韩琦。
³⁶且夫:况且。志:有志于。
³⁷光耀:丰采、神采。
³⁸自壮:指受到鼓舞。
³⁹尽:这里是遍阅的意思。大观:宏伟、壮丽的景观。
⁴⁰通习:熟悉。吏事:当官的事务。
⁴¹向:不久以前。
⁴²非有取:不是为了谋求。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⁴³赐归:承蒙朝廷恩赐,准许我暂时回家。待选:等待朝廷选用。
⁴⁴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⁴⁵为政:从玖的知识和经验。
⁴⁶辱教之:屈尊教育、启发我。之,指作者苏辙。


六国论《战国策》目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