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五 宋文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幺麽小题,发出如许大论。大儒眼中,固无细事;大懦胸中,固无小计;大儒手中,固无琐笔,定当如此。
洛阳(先写洛阳。)处天下之中¹,挟殽、渑之阻²,当秦、陇之襟喉³,而赵、魏之走集⁴,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⁵;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⁶。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⁷。(忽落大笔。)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⁸,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⁹,号千有余邸¹⁰。(次写名园。)及其乱离¹¹,继以五季之酷¹²,其池塘竹树¹³,兵车蹂践¹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¹⁵,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再落大笔。)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¹⁶,予岂徒然哉¹⁷?(忽将上二大笔一总,便写出记来。)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¹⁸,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¹⁹,而忘天下之治忽²⁰,欲退享此乐²¹,得乎²²?唐之末路是矣²³。(感叹欷觑以收之。)
【注释】
¹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洛阳,为我国著名古都之一,周朝(平王以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武周、五代的后梁和后唐都曾建都于此。因此城内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及园林甚多。《洛阳名园记》所记为北宋园林,共十九处。
²挟:倚仗。殽(yáo摇):即崤山。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是函谷关的东端,地势险要。渑(miān免):古代的“九塞”之一,在今河南渑池县境。阻:险阻。
³秦:秦地,今陕西省一带。陇:今陕西西部及甘肃省一带。襟:衣襟,比喻形势的险要。喉:咽喉,比喻要害的地方。
⁴赵:赵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北部一带。魏:魏地,今山西省西南部、河南省北部一带。走集:这里指交通要冲。
⁵常:经常。事:变故。
⁶受:遭受。兵:指战祸。
⁷候:征兆、标志。
⁸方:当。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
⁹馆:馆舍。第:宅第。东都:唐代以长安为都城,而以洛阳为东都。
¹⁰号:号称。邸:达官贵人的住宅。1乱离:乱,变乱。离,忧患。
¹²继:接着。五季:五代,指唐朝灭亡后先后建立起来的五个国祚短促的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酷:暴虐,此处指严重的战祸。
¹³其:指公卿贵戚的馆舍宅第。
¹⁴蹂:蹂躏。践:践踏。
¹⁵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¹⁶则:那么。《名园记》:即《洛阳名园记》。《洛阳名园记》为李格非所著。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是北宋著名的学者,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
¹⁷岂徒然哉:难道是白费精力,毫无意义的吗?徒然,白白地。
¹⁸进:受重用。朝:朝廷。
¹⁹放:放纵。自为:自己想千什么就千什么。
²⁰治忽:盛衰、兴亡。
²¹退:退职。此:指名园。
²²得乎:能得到吗?
²³唐之末路:指唐朝的灭亡。是矣:就是这样的例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