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田记

字数:1963

钱公辅

最有法度之文,宋人中难得。

范文正公,苏人也¹,(一段,先记人。)平生好施与²,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³。(一段,次记公之天性。是时未有田。)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⁴,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⁵。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赌⁶。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⁷,而时共出纳焉⁸。(一段,次记置田。)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⁹。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¹⁰;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¹²,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¹³。(分给之法已半,下又别详二语。)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¹⁴,仕而居官者罢莫给¹⁵。(加此二语,最详。)此其大较也¹⁶。(一段,次记分给之法。)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¹⁷。(重记公未得志时,言此田岂不难。)既而为西帅¹⁸,及参大政¹⁹,于是始有禄赐之入²⁰,而终其志²¹。(重记公得志始有此田。)公既殁²²,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²³。(再记公殁后,此田永永不废。)公虽位充禄厚²⁴,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²⁵,子无以为丧²⁶。惟以施贫活族之义²⁷,遗其子而已²⁸。(一段,再记公天性,以收完前数段。)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²⁹,桓子曰³⁰:“是隐君之赐也³¹。”晏子曰:“自臣之贵³²,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³³;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³⁴。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³⁵?”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³⁶。予尝爱晏子好仁³⁷,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³⁸。(先粗发议。)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³⁹。”晏子为近之⁴⁰。(又精发议。)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⁴¹。(结到文正公。)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⁴²,享万钟禄⁴³,其邸第之雄⁴⁴,车舆之饰,声色之多⁴⁵,妻孥之富⁴⁶,止乎一己面已⁴⁷。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⁴⁸?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⁴⁹,廪稍之充⁵⁰,奉养之厚⁵¹,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⁵²,又岂少哉?况于它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骂人。落得骂,谈骂,该杀!)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⁵³,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⁵⁴。(后人作此记,必以此一段起。今只略带,是其立盲高人一等处。)独高其义⁵⁵,因以遗其世云⁵⁶。

【注释】

¹“苑文正公”二句: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儿时家境贫寒,经刻苦攻读而成进士。在其生平活动中,显示出了政治、军事、文学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以及具有这方面的高风亮节而为后人所称道。参见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注⁹。苏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²施与:用钱财帮助别人。施,施舍。与,给予。
³疏:疏远。咸:都。
⁴置:购买。负郭:靠近城郭。郭,外城。稔(rěn忍):指收成好。
⁵养济:赡养救济。
⁶凶:生病。
⁷长:年龄大。主:掌管。计:账目。
⁸共:总计。出纳:支出与收入。
⁹一缣:一匹细绢。
¹⁰再嫁:改嫁。
¹¹族之聚者:全族聚居在一起的人。
¹²岁入:(义田)每年的收入。斛(hú胡):容量单位,北宋时以十斗为一斛。
¹³沛然:充足的样子。穷:尽。
¹⁴屏而家居:退居在家。俟(sì四):等待。代:替代。指官职。与:在其中。指给予资助。
¹⁵罢:停止。
¹⁶大较:大致的情况。
¹⁷力未速:力未及。指无财力购置义田。
¹⁸西帅:范仲淹曾在陕西一带统兵戍边。故称他为西帅。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五月,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年八月,兼延州知州。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四月改兼耀州知州。五月改兼庆州知州。庆历二年十一月,范仲淹与韩琦同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置帅府于泾州。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范文正公以龙图阁直学士帅邠、延、泾、庆四郡,威德著闻,夷夏耸服,属户蕃部率称曰龙图老子,至于元昊,亦以是称之。”元具,党项族首领,他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自立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国号为大夏。因位于宋之西北,故又称西夏。
¹⁹及:到了。参大政:范仲淹与韩琦因戍边御敌有功,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四月被召回京,同时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全国最高军事副长官)。同年八月,范仲淹又被任命为参加政事(副宰相)。参,参与。
²⁰禄:俸禄。赐:朝廷的賞赐。
²¹终:完成、实现。志:指购置义田之志。
²²殁(mò宋):死亡。
²³修:修营。承:继承。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按指苏州)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贫者。……·公没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²⁴位充:职务高。禄厚:俸禄多。
²⁵身无以为敛:没有留下任何钱财可用以装敛自己。
²⁶无以为丧:没有钱财拿来办理丧事。
²⁷义:道义、精神。
²⁸遗(wèi为):留赠、传给。
²⁹晏平仲: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敝:破败。赢:瘦弱。
³⁰桓子:即陈无字。春秋时齐国大夫。
³¹隐:隐藏。
³²贵:显贵。
³³冻馁:挨冻受饿。
³⁴举火:指点火烧饭。
³⁵彰:彰明、显扬。
³⁶齐侯:齐国国君。觞:酒杯。觞,古代盛酒器具。焰桓子,罚桓子饮酒。因桓子讲错了话,故齐侯罚他饮酒。
³⁷好仁:好行仁德。
³⁸服义:指桓子知道自己讲得不对,故罚酒不辞,表示心服这件事。服,折服。义,道义。
³⁹“亲亲而仁民”二句:引自《孟子·尽心》。赵岐注:“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爱物,用恩之次者也。”仁民,施仁爱于人民。
⁴⁰近:接近。之:它,指上述孟子所言的境界。
⁴¹规模:规矩制度。远:久远。举:全面。疑:仿佛。过:超过。
⁴²都:居。《汉书·东方朔传》:“都舞相之位。”三公:见苏轼《三槐堂铭》注15。
⁴³万钟:极言禄米之多。《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钟。”杜预注:“六斛四斗。”
⁴⁴邱笫:官邸、住宅。
⁴⁵声色:指歌舞妓及妾等。
⁴⁶妻孥:妻子和儿子。
⁴⁷一己:自己一个人。
⁴⁸施贤:接济关系疏远的贤者。
⁴⁹卿、大夫、士:指三公以下的各级官吏。
⁵⁰廪稽:禄米。充:充裕。
⁵¹奉养:指供养父母妻儿。
⁵²操:拿着。壶瓢:指行乞的用具。瘠(zì字):开始腐烂的尸体。《荀子·荣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
⁵³事业:指守边和治理州郡的业绩。边隅:边境。
⁵⁴无录:不必记述。
⁵⁵高:高尚、敬仲。义:道义。指在购置“义田”,以其收入赡养、接济族人的义行中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
⁵⁶因以遗其世云:因而记述了他的义行,以让它流传于后世。


岳阳楼记袁州州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