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詞選
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1]
旋抹紅妝看使君[2],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蒨羅裙[3]。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4],道逢醉叟臥黄昏。
[1]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徐門石潭謝神作此詞。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詞共五首,選第二、三、四、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情景。石潭,蘇軾《起伏龍行·序》:“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與泗水通,增損清濁,相應不差,時有河魚出焉。’元豐元年春,旱,或云:‘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説,作《起伏龍行》。”
[2]〔旋(xuàn)〕臨時急就,今多寫作“現”。
[3]〔蒨(qiàn)羅裙〕紅綢裙。蒨,通茜,茜草可作紅色染料。起三句從杜牧《村行》“籬窺蒨裙女”化出。
[4]〔烏鳶(yuān)句〕祭神時有供品,招惹烏鴉圍繞飛翔。
麻葉層層檾葉光[5],誰家煑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6]。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輭飢腸[7],問言豆葉幾時黄[8]?
[5]〔檾(qǐng)〕即苘,俗稱青麻,可製麻袋或繩子等。
[6]〔絡絲娘〕蟲名,即莎雞,俗呼紡織娘。參看前《倦夜》詩注。此指繅絲的農婦,因煮繭時尚無紡織娘的鳴聲。
[7]〔捋青搗麨〕摘下新嫩的麥子,炒熟後搗碾成粉片狀,俗稱“碾青”或“碾卷子”,貧者青黄不接時食品。下“輭”,猶飽。蘇軾《發廣州》:“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自注:“浙人謂飲酒爲軟飽。”《冷齋夜話》卷一:“詩人多用方言。南人……又謂睡美爲黑甜,飲酒爲軟飽。故東坡詩曰:‘三杯軟飽後,一枕黑甜餘。’”(又見彭乘《墨客揮犀》卷一、《詩人玉屑》卷六引《西清詩話》等)趙德麟《侯鯖録》卷三:“世之嫁女三日送食,俗謂之煖女。《廣韻》中正有此説,使餪字。”(又見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五上引《證俗音》云:“今謂女嫁後三日餉食爲餪女。”但王念孫云:“餪者温存之意。”)輭、餪同。
[8]〔問言〕有慰問之意。
簌簌衣巾落棗花[9],村南村北響繰車[10],牛衣古柳賣黄瓜[11]。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謾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12]。
[9]此首别誤入吴文英《夢窗詞集》。
[10]〔村南句〕《高齋詩話》:“東坡長短句云:‘村南村北響繅車’,參寥詩云:‘隔林髣髴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秦少游云:‘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三詩大同小異,皆奇句也。”《唐溪詩話》卷下:“晉宋間,沃州山帛道猷(《詩人玉屑》卷八引此作“白道猷”)詩曰:‘連峯數千里,修林帶平津。茅茨隱不見,鷄鳴知有人。’後秦少游詩云:‘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僧道潛,號參寥,有云:‘隔林髣髴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其源乃出於道猷,而更加鍛鍊,亦可謂善奪胎者也。”據《王直方詩話》,蘇軾曾激賞參寥“隔林髣髴聞機杼”句,稱“此吾師七字師號也”。
[11]〔牛衣〕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王章‘臥牛衣中’。(按,見《漢書·王章傳》)注:‘龍具也。’龍具之制,不知何若。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見《漢書·食貨志》)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泛指賣瓜者衣着粗劣。但宋人不少記載謂原作爲“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東坡在徐州作長短句云:‘半依古柳賣黄瓜。’今印本作‘牛依古柳賣黄瓜’,非是。予嘗見東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龔頤正《芥隱筆記·東坡真迹》:“予見孫昌符家坡朱陳詞真蹟云:‘半依古柳賣黄瓜。’今印本多作‘牛依’,或遷就爲‘牛衣’矣。”參之蘇軾《夜泊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等句,作“半依”其義更勝。
[12]〔日高二句〕蘇軾《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其意相同。謾,不由地、不經意地。
軟草平莎過雨新[13],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14]? 日暖桑麻光似潑[15],風來蒿艾氣如薰[16],使君元是此中人[17]。
[13]〔莎〕莎草,多年生草本,長於原野沙地,其塊根可藥用,稱香附子。
[14]〔耦耕〕兩人并耜而耕,語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
[15]〔潑〕潑水,形容桑麻雨後光澤鮮亮,猶如潑水其上。
[16]〔薰〕香草。
[17]〔使君句〕承上“何時收拾耦耕身”。蘇軾常自謂是農夫出身,如《題淵明詩》(《東坡題跋》卷二):“陶靖節云:‘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非古人偶(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余之世農,亦不能識此語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