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詞選
臨江仙
字数:406
夜歸臨皋
夜歸臨皋[1]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髣髴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2]。 長恨此身非我有[3],何時忘却營營[4]!夜闌風静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王文誥《蘇詩總案》卷二一:元豐五年九月,“雪堂夜飲,醉歸臨皋作《臨江仙》詞。”蘇軾自元豐三年五月自定惠院遷居臨皋,五年春於東坡築雪堂,但仍家居臨皋。《後赤壁賦》云:“是歲(元豐五年)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與此詞所言行踪相同。參看前《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後微雪……》詞注。
[2]〔倚杖〕一作“久立”。
[3]〔此身非我有〕《莊子·知北游》:“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此謂身不由己,不能自主,乃拘於外物之故。
[4]〔營營〕紛擾貌。指爲世俗名利而奔忙。
【附録】
《避暑録話》卷上:蘇軾在黄州“與數客飲江上,夜歸。江面際天,風露浩然,有當其意,乃作歌辭,所謂‘夜闌風静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者,與客大歌數過而散。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辭,挂冠服江邊,拏舟長嘯去矣。郡守徐君猷聞之,驚且懼,以爲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然此語卒傳至京師,雖裕陵(神宗)亦聞而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