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蒲永昇畫後

字数:1392

書蒲永昇畫後[1]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爲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爲至妙矣[2]。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争工拙於毫釐間耳[3]。

唐廣明中[4],處士孫位始出新意[5],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6],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後蜀人黄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7]。始知微欲於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營度經歲,終不肯下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汹汹欲崩屋也[8]。知微既死,筆法中絶五十餘年。

近歲成都人蒲永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二孫本意,自黄居寀兄弟、李懷衮之流,皆不及也[9]。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昇輒嘻笑舍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嘗與余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陰風襲人,毛髮爲立。永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如往時董羽[10]、近日常州戚氏畫水[11],世或傳寶之;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昇同年而語也。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臨皋亭西齋戲書。

[1]録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六〇。元豐三年(1080)作。蘇軾《與鞠持正》:“兩日薄有秋氣,伏想起居佳勝。蜀人蒲永昇臨孫知微水圖四面,頗爲雄爽。杜子美所謂‘白波吹素壁’者,願挂公齋中,真可以一洗殘暑也。”郭若虚《圖畫見聞誌》卷二:“蒲永昇,成都人,性嗜酒放浪,善畫水。人或以勢力使之,則嘻笑捨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蘇子瞻内翰嘗得永昇畫二十四幅,每觀之,則陰風襲人,毛髮爲立。子瞻在黄州臨臯亭,乘興書數百言寄成都僧惟簡,具述其妙,謂董、戚之流爲死水耳。(惟簡住大慈寺勝相院,其書刻石在焉。)”則知此文乃寄惟簡之作。

[2]參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爲色不隱指者(手指摸得出顔色)爲佳畫。”又,范鎮《東齋記事》卷四云:“又有趙昌者,漢州人,善畫花。每晨朝露下時,遶欄檻諦玩,手中調采色寫之。自號寫生趙昌。人謂:‘趙昌畫染成,不布采色,驗之者以手捫摸,不爲采色所隱,乃真趙昌畫也。’”

[3]〔特〕但,僅。

[4]〔廣明〕唐僖宗(李儇)年號(880—881)。

[5]〔孫位〕黄休復《益州名畫録》卷上:“孫位者,東越人也。僖宗皇帝車駕在蜀,自京入蜀,號會稽山人。……其有龍拏水洶,千狀萬態,勢愈飛動;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雄狀氣象,莫可記述。”曾改名孫遇。

[6]〔隨物賦形〕隨着所遇山石形狀的不同而給以不同的形態。

[7]〔黄筌、孫知微〕《圖畫見聞誌》卷二:“黄筌,字要叔,成都人。十七歲事王蜀後主,爲待詔。至孟蜀加檢校少府監,賜金紫,後累遷如京副使。善畫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龍水,全該六法,遠過三師(花鳥師刁處士,山水師李昇,人物龍水師孫遇(即孫位)也)。”《圖畫見聞誌》卷三:“孫知微,字太古,眉陽人。精黄老學,善佛道,畫於成都壽寧院熾盛光九曜及諸墻壁,時輩稱服。”《東齋記事》卷四云:“蜀有孫太古知微,善畫山水、仙官、星辰、人物。其性高介,不娶,隱於大面山,時時往來導江、青城,故二邑人家至今多藏孫畫,亦藏畫于成都。今壽寧院《十一曜》絶精妙,有先君題記在焉。”

[8]此段寫創作靈感激發時捕捉形象的急速情景,可參看《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注。

[9]〔黄居寀兄弟、李懷衮〕黄居寀,黄筌第三子,其兄黄居實、黄居寶亦擅長繪畫。《圖畫見聞誌》卷四:“黄居寀,字伯鸞,筌之季子也。工畫花竹翎毛,默契天真,冥周物理。”卷二:“黄居寶,字辭玉,筌之次男也。……亦工花鳥松石,兼善八分。”黄居實,黄筌長子,善畫花雀。(《中華畫人室隨筆》)《東齋記事》卷四:“又有李懷衮者,成都人,亦善山水,又能爲木石翎毛。”

[10]〔董羽〕字仲翔,俗號董啞子,宋毘陵(今江蘇常州)人。“善畫龍水海魚。”(《圖畫見聞誌》卷四)

[11]〔常州戚氏〕宋毘陵人中善畫水者有戚化元、戚文秀。《圖繪寶鑑補遺》稱戚化元家世畫水,《圖畫見聞誌》卷四稱戚文秀“工畫水,筆力調暢”。

【評箋】 《蘇長公合作》補卷下引王聖俞云:“東坡善畫,故知畫;知畫,故言入底里。”又云:“按,此評畫水,其劣者曰印板水、死水,其妙者曰畫水之變,洶洶欲崩屋,如陰風襲人,毛髮爲立。兩者妍媸相遠,自非長公了然心口,未能摹寫及此。”

《唐宋八家文讀本》卷二四:“活水死水,可悟行文之法。中蒼黄入寺一段,尤能狀出神來之候。蓋古今妙文,無有不成於神來者,天機忽動,得之自然,人力不與也。”


與王元直方山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