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蘇軾選集 - 王水照選注 >
- 文選
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2]。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4],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虚御風[5],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6]。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7],擊空明兮泝流光[8]。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9]。”客有吹洞簫者[10],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絶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11]。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1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13],東望武昌[14],山川相繆[15],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16],舳艫千里[17],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横槊賦詩[1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侣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19]。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20]。”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2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22]!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23]。”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24]。相與枕藉乎舟中[25],不知東方之既白[26]。
[1]録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元豐五年(1082)作。蘇軾《與范子豐》:“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傳云:‘曹公敗所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今日李委秀才來相别,因以小舟載酒飲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湧,大魚皆出,上有棲鶻,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2]〔誦《明月》之詩二句〕指《詩·陳風·月出》,其第一章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窈糾,即窈窕。一説,上句指曹操《短歌行》,有“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之句;下句指《詩·周南·關雎》,第一章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三蘇文範》卷一六云:“月出皎兮,喻美色之潔白;窈糾,其姿之舒也;佼人,則美人也。坡老借此而賦,亦譏在位之不好德也。”殊鑿。
[3]〔斗、牛〕斗宿、牛宿。《蘇長公合作》卷一:“按日月望夜對行,以今曆法論之,七月之望,月在女、虚。而坡老賦曰:‘徘徊斗牛’,豈數百年前孟秋,日猶在井、鬼間耶?抑文人吟咏有不拘拘者耳?或曰:斗、牛,吴越分野,指出東方言也。”清張爾岐《蒿庵閒話》卷二:“張如命云:東坡文字,亦有信筆亂寫處。……七月,日在鶉尾,望時日月相對,月當在陬訾。斗、牛二宿在星紀,相去甚遠,何緣徘徊其間?坡公於象緯未嘗留心,臨文乘快,不復深考耳。”鶉尾、陬訾、星紀,省星次名。
[4]〔縱一葦句〕一葦,喻小船。《詩·衞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
[5]〔馮虚御風〕騰空駕風而行。馮,同“憑”。
[6]〔遺世獨立〕抛開人世,了無牽掛。〔羽化〕道家用語,指成仙。《抱朴子·對俗》:“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變化飛行。”
[7]〔桂棹句〕《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
[8]〔擊空明兮句〕船槳擊打着清澈江水,在閃着月光之水面上逆流而上。
[9]〔美人〕舊常用以象徵賢君聖主或美好理想。況周頤《蕙風詞話》卷四:“蘇文忠《前赤壁賦》:‘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句)望美人兮天一方。’幼年塾誦,如此斷句。比閲劉尚友《養吾齋詞》《沁園春·櫽括〈前赤壁賦〉》,起調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泛舟。’‘七月’句下自注:‘“望”效公“予懷望”,平讀。’始知宋人讀此二句,乃於‘望’字斷句叶韻,句各六字。亟記之,以正幼讀之誤。尚友名將孫,入元抗節不仕,須溪之肖子也。”可備一説。
[10]〔客有吹洞簫者〕指道士楊世昌。清吴騫《拜經樓詩話》卷一:“宋施德初父子及顧景審(蕃)注東坡詩甚詳,較王龜齡集百家注,勝之遠矣。如《赤壁賦》吹洞簫之客,爲綿州武都山道士楊世昌,亦見施注(《次孔毅父》詩注),而王不及也。”(按,見《施注蘇詩》卷二〇《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注)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四《赤壁賦洞簫客》條:“東坡《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不著姓字。吴匏菴(明吴文定,字原博)有詩云:‘西飛一鶴去何祥?有客吹簫楊世昌。當日賦成誰與註?數行石刻舊曾藏。’據此則客乃楊世昌也。按東坡《次孔毅父韻》:‘不如西州楊道士,萬里隨身只兩膝。’又云:‘楊生自言識音律,洞簫入手清且哀。’則世昌之善吹簫可知。匏菴藏帖信不妄也。按,世昌,綿竹道士,字子京,見王注蘇詩。”按,吴匏菴詩及藏帖事,早見明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上,并云:“微文定(即吴匏菴)表而出之,世昌幾無聞矣。”但《蒿菴閒話》卷二據蘇軾《典范子豐》書,謂吹洞簫者爲李委,“乃云是楊繼(世)昌,得之石刻,則何説?”按,張爾岐此説誤,因李委乃吹“笛”,且事在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蘇軾生日之時。
[11]〔舞幽壑之潛蛟二句〕《列子·湯問》:“瓠巴(古善零者)鼓琴而鳥舞魚躍。”《荀子·勸學篇》:“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此爲同一手法,極寫音樂之感染力。嫠(lí)婦,寡婦。《三蘇文範》卷一六云:“吹簫而潛蛟亦舞,喻己潛伏於謫所也。寡婦聞此亦泣,喻己孤立不得於君也。”《蘇長公合作》卷一亦承此説:“舞潛蛟,喻己謫居也;泣嫠婦,喻己孤臣不得君也。孟德烏鵲詩,譏玄德南奔也。”皆失之穿鑿。
[12]〔月明二句〕見曹操《短歌行》。
[13]〔夏口〕城名,故址在今武漢市黄鵠山上。
[14]〔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15]〔山川相繆(liǎo)〕山環水復,互相盤繞。
[16]〔方其破荆州三句〕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劉表卒,曹操南征,收降其子劉琮,占領荆州,繼追敗劉備,進占江陵;然後沿江東進。
[17]〔舳艫(zhú lú)千里〕語出《漢書·武帝紀》。顔師古注:“李斐曰:‘舳,船後持柂處也。艫,船前頭刺櫂處也。言其船多,前後相銜,千里不絶也。’”
[18]〔横槊賦詩〕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杜甫)墓係銘并序》:“曹氏父子鞍馬間爲文,往往横槊(長矛)賦詩。”
[19]〔渺滄海之一粟〕徐昂《文談》:“‘一粟’與‘滄海’何涉?‘渺太倉之一粟’或‘渺滄海之一勺’皆可,是或坡公隨筆而未之審,或傳寫有舛耳。”蘇軾《送頓起》詩有“大海浮一粟”,知非傳寫之誤,又言“浮”,於理亦通。今“滄海一粟”已爲成語。
[20]〔知不可二句〕明知不能立刻實現,只能將此心情付託簫聲,伴隨秋風吹奏出來。
[21]〔逝者如斯〕《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下“斯”、“彼”,水近故云斯(這裏),月遠故云彼(那裏)。《蘇長公合作》卷一引朱熹云:“‘盈虚者如代’,‘代’字今多作‘彼’字。嘗見東坡手寫本,皆作‘代’字。”
[22]〔蓋將五句〕宋吴氏《林下偶談》中《坡賦祖莊子》條:“《莊子·内篇·德充符》云:‘自其異者視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東坡《赤壁賦》云:‘蓋將自其變者觀之,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蓋用《莊子》語意。”僧肇《物不遷論》:“不遷,故雖往而常静;不住,故雖静而常往。”“旋嵐偃岳而常静,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參看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三:”東坡水月之喻,蓋自《肇論》得之,所謂不遷義也。”)明李一公《東坡密語》云:“李卓吾評:‘正好發揮,可惜説道理了。’予云:不妨理事相參。”
[23]〔共適〕今存明項子京家藏蘇軾墨迹本作“共食”。謝枋得《文章軌範》卷七:“如食邑之‘食’,言享也。”清李承淵校刊《古文辭類纂》云:“劉海峯先生選本引《朱子語類》:曾見東坡手書此賦,‘適’作‘食’,門人問‘食’字何義?朱子曰:‘只如貪邑之“食”,猶言享也。’劉先生又引明人婁子柔曰:佛經有‘風爲耳之所食,色爲目之所食’語,東坡蓋用佛典云。”元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八:“東坡《赤壁賦》:‘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一本作‘共樂’,當以‘食’爲正。賦本韻語,此賦自以‘月’、‘色’、‘竭’、‘食’、‘籍’、‘白’爲協,若是‘樂’字,則是取下‘客喜而笑,洗盞更酌’爲協,不特文勢萎薾,而又段絡叢雜,東坡大筆,必不應爾。所謂‘食’者,乃自己之真味受用之正地,非他人之所與知者也。今蘇子有得乎此,則其間至樂蓋不可以容聲矣,又何必言樂而後始爲樂哉?《素問》云:‘精食氣,形食味。’啓玄子爲之説曰:‘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又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啓玄子爲之説曰:‘氣生壯火,故云壯火食氣;少火滋氣,故云氣食少火。’東坡賦意,正與此同。”《蘇長公合作》卷一:“東坡寫本是‘與子之所共食。’王元美曰:食酒能多飲費盡之也。既訛‘樂’,今改‘適’。”又引文徵明云:“其中‘吾與子之共所適’,舊多作‘食’,余從親筆改定。按《左傳》:‘食,消也。’坡集中有答人問‘食’字之義云:‘如食邑之食,猶云享也。’而朱子又言史書食邑字與此不同,未知孰是?”以上諸説,皆主“食”字,但闡述仍多歧異,録供參考。
[24]〔杯盤狼籍〕《史記·滑稽列傳》載淳于髠語:“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狼藉,同“狼籍”,縱横散亂貌。
[25]〔枕藉〕枕頭、墊褥。此作動詞用,喻倦臥。
[26]宋史繩祖《學齋佔畢》卷二《坡文之妙》:“至于《前赤壁賦》尾段一節,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至‘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却只是用李白‘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一聯,十六字演成七十九字,愈奇妙也。”(又見清沈兆澐《篷窓附録》卷上)
【評箋】 晁補之《續離騷序》:“《赤壁》前後賦者,蘇公之所作也。曹操氣吞宇内,樓船浮江,以謂遂無吴矣。而周瑜少年,黄蓋裨將,一炬以焚之。公謫黄岡,數游赤壁下,蓋忘意於世矣。觀江濤洶湧,慨然懷古,猶壯瑜事而賦之。”(《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引,今本《鷄肋集》無。)
俞文豹《吹劍四録》:“碑記文字鋪敍易,形容難,猶之傳神,面目易摸寫,容止氣象難描模。……《赤壁賦》:‘清風徐來……水落石出’,此類如仲殊所謂費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
强幼安《唐子西文録》:“余(唐庚)作《南征賦》,或者稱之,然僅與曹大家輩争衡耳。惟東坡《赤壁》二賦,一洗萬古,欲彷彿其一語,畢世不可得也。”
《蘇長公合作》卷一:“東坡在儋耳與客論食品書,紙末云:既飽以廬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鬬品,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前後《赤壁賦》,亦足以一笑也。觀此有所謂曹大家輩諸賦尚得争衡,獨此二賦,一洗萬古,不能彷彿其一語,良然。”(按,此前半段語又見稗海本《東坡志林》卷八。但《侯鯖録》卷八作黄庭堅語,疑誤。)
張表臣《珊瑚鈎詩話》卷一:“《赤壁賦》卓絶近於雄風。”
謝枋得《文章軌範》卷七:“此賦學《莊》、《騷》文法,無一句與《莊》、《騷》相似,非超然之才,絶倫之識,不能爲也。瀟洒神奇,出塵絶俗,如乘雲御風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視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掛之齒牙,亦不足入其靈台丹府也。”又云:“余嘗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與天宇合而爲一,始知此賦之妙。”
鍾惺云:“《赤壁》二賦,皆賦之變也。此又變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該彼。”(《三蘇文範》卷一六引)
文徵明云:“……言曹孟德氣勢皆已消滅無餘,譏當時用事者。嘗見墨蹟寄傅欽之者云:‘多事畏人,幸無輕出’,蓋有所諱也。”(《三蘇文範》卷一六、《蘇長公合作》卷一引)
《御選唐宋文醇》卷三八:“蓋與造物者游而天機自暢,并無意於吊古,更何預今世事?嘗書寄傅欽之而曰:‘多難畏事,幸毋輕出’者,畏宵小之捃摭無已,又或作蟄龍故事耳(見前《王復秀才所居雙檜》詩注),乃文徵明謂以曹孟德氣勢消滅無餘,譏當時用事者,轉以寄傅欽之之語爲證,謂爲實有所譏刺,可謂烏焉成馬矣。”
《蘇長公合作》卷一:“騷賦祖於屈宋,窮工極肆,若長卿者,可爲兼之。子云宏麗,益于《高唐》;《長門》淒惋,不下《九章》;又有賦事賦物,如《蕪城》。《赤壁》、《恨别》兩賦,亦皆原本屈宋,第語稍浮露;若文通高華,子瞻飄洒,各自擅場。世之耳食者,聞宋無賦,詆兩《赤壁》不直一錢,則屈三閭不應有《卜居》、《漁父》;且文何定體,即三閭又從何處得來?”又引邵寶云:“風月二字是一篇張本。”
歸有光《文章指南》:“如陶淵明《歸去來辭》,於舉業雖不甚切,觀其詞義,瀟洒夷曠,無一點風塵俗態,兩晉文章,此其傑然者。蘇子瞻《赤壁賦》之趣,脱自是篇。”
《宋大家蘇文忠公文抄》卷二八:“予嘗謂東坡文章仙也。讀此二賦,令人有遺世之想。”
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録·東坡集録》卷一:“行歌笑傲,憤世嫉邪。”其《唐宋八大家類選》卷十四又云:“出入仙佛,賦一變矣。”
《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一五:“游赤壁,受用現今無邊風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領,却因平平寫不出來,故特借洞簫嗚咽,忽然從曹公發議,然後接口一句喝倒,痛陳其胸前一片空闊了悟,妙甚。”
張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以文爲賦,藏叶韻于不覺,此坡公工筆也。憑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連風月,喜造物之無私。一難一解,悠然曠然。”
方苞云:“所見無絶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閒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摹傚,即使子瞻更爲之,亦不能如此調適而鬯遂也。”(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七一引)
吴汝綸云:“此所謂文章天成偶然得之者。是知奇妙之作,通于造化,非人力也。”又云:“胸襟既高,識解亦夐絶非常,不得如方氏之説謂所見無絶殊也。”(同上)
【附録】
楊萬里《誠齋詩話》:“東坡《赤壁賦》云:‘扣舷而歌之,歌曰’云云,‘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山谷爲坡寫此賦爲圖障云:‘扣舷而歌曰’,又曰‘其聲嗚嗚,如怨如慕’,去‘之、歌、然’三字,覺神觀精鋭。”
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卷二《萬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日》條:“陸明府宇參出觀蘇長公書《前赤壁》真蹟行筆,極森秀。自‘壬’字起至‘酒’字凡三十字斷壞,文徵仲補之,甚有蒹葭之嘆。有賈似道小印,印縫又有秋壑方寸印,全卿印記,乃陸尚書完家物也。余平生見蘇書皆肥褊沓拖,此獨精緊快利,神明焕然,豈公於寓黄時流落孤寂,酬應較簡,故得卓竪神情,爲此不朽妙藝耶?董玄宰云:‘此賦《騷》《雅》之變,此書《蘭亭》之變’,亦可謂善索意味矣。”(按,此本今存。另據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一:“余三見子瞻自書《赤壁賦》”,則明時尚存蘇軾此賦墨迹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