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1
【小岛浪吹】一菠未平,一蕉又起,为什么国民党和民进党都不管台湾农民死活,台湾农民只错了一件事
Mar 17, 2021
大家是了解我的,咱們一般沒有時間聊新聞
等到我終於有空聊的時候一般新聞已經變成了歷史了
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聊個前前前個禮拜的歷史
臺灣的鳳梨,如果硬要掰
也能說下最近被日本退貨的香蕉
新聞肯定不用我給大家細講了
就是大陸說臺灣的鳳梨有蟲子
所以把臺灣的鳳梨給禁了
還有日本退了臺灣的一些香蕉
老實說我真心覺得沒什麽大不了
因為就這點鳳梨和香蕉,其實沒幾個錢
臺灣向大陸出口的鳳梨也就4萬噸
你去看國內的新聞,為了在數字上吸引下眼球
硬生生的沒有用人民幣計價,而是用了新臺幣
可是即使用新臺幣,也才15億而已
算成人民3億出頭,算成新幣的話就只有7000萬
這點兒錢對於最近身體越來越好的扁哥
一個人就能安排了
香蕉就更少了,才750箱
隨便一個議員也能處理了
香蕉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質量問題
沒什麽好談的
主要還是說說鳳梨的事
鳳梨這事讓我沒想到的是
臺灣內部把新聞炒的挺大
結果導致大陸也跟風開始熱聊
這跟當年臺灣的那個茶葉蛋專家的言論差不多
正常有腦的臺灣人也會覺得這個專家就是個“磚家”
但是架不住大陸群情激憤
結果茶葉蛋這事兒又轉回了臺灣炒了幾遍
去過臺灣的朋友肯定知道
臺灣的電視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頻道多,一個是tm的廣告多
說到底就是臺灣媒體競爭激烈
電視臺希望名嘴的言論越出格越好
所以你看鳳梨的事情出了之後有個臺灣的名嘴
就說臺灣人一人一天吃18公斤鳳梨
這人絕對是大智若愚
他這是想出名多賺點錢而已
因為蠢人都知道滿清十大酷刑
也不可能讓人一天喝18公斤水
犯人直接就去了啊,還審個毛線
還好這次不是禁臺灣的衛生紙
不然你是不是還要推薦臺灣人吃瀉藥
大陸禁鳳梨對臺灣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一個是從臺灣的整體外銷這個角度
2020年一年,臺灣對外出口額3452.8億美元
相對來講幾千萬的鳳梨訂單,其實真的不算什麽
臺灣主要的出口還是靠臺積電這些公司
這些公司暫時大陸還是不太敢隨便動的
但是如果我們從農戶的角度來講,那就有點慘了
大陸進口的臺灣鳳梨相當於臺灣整體產量的十分之一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但是一旦這個十分之一的鳳梨沒有銷路了
那對收入的影響可就不是簡單的十分之一了
我們反向舉個極端點的例子
就是這個世界上現在缺少10%的糧食
那麽是不是糧食的價格會漲10%
或者和缺少的數量有個線性的關系呢
當然不是,其實不用我說
不少歷史劇已經告訴了我們結果
哪怕沒有奸商囤積居奇
糧食也會漲到有10%甚至更多的人傾其所有也買不起的價格
反過來講,當臺灣的市場上多出了10%的鳳梨
在正常的市場反應中
許多農戶會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貨
因為誰也不想成為那10%賣不出去的
價格會在短時間裏暴跌
甚至可能低於成本或者農民需要付出的運費
所以會有農民寧可把農產品爛在地裏也不賣的事情
作為消費者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說你便宜點賣給我我願意買呀
實際上不可能
因為我們能買到的農產品的價格組成裏
農戶的生產成本只占一小部分
類似的事情其實在大陸也時有發生
不一定是說銷路出了問題
有時候農產品豐收了
也會出現這種價格踩踏事件
一旦出現供大於求,政府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
小政府在這個時候可能就會讓
受影響的農戶明白絕望兩個字怎麽寫了
橫向的在亞洲四小龍裏來比
民進黨政府在經貿能力方面可能和香港接近
政府在經濟裏的影響力遠遠無法和韓國,新加坡相比
韓國的所謂財閥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強勢
以前的國民黨政府
尤其是小蔣時期的國民黨政府
算的上是大政府
後來馬英九上臺,各種財經官僚班師回朝
又是稍稍走了點大政府的路
但是因為幾次政黨輪替
加上民進黨確實不精於此道
現在的臺灣更接近於小政府
其實這是一個還算不壞的選擇
如果你不懂,不添麻煩就非常好了
所以在鳳梨這件事情上
我給民進黨打個60分
因為在事情發生後
他們基本沒做什麽事情
這絕不是諷刺他們,為什麽我這麽說呢
以前臺灣有個政策,叫新南向政策
在我看來,就是個瞎的不能再瞎的政策了
所謂的新南向我的理解是
蔡政府希望通過東南亞的市場來降低對大陸的依賴
甚至願意出讓一部分利益以達到融入東南亞供應鏈的目的
目標上聽起來是不錯的,但是操作起來很困難
為什麽呢,因為臺灣本島制造業已經大量外流
又缺乏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我們先說制造業外流,這個很容易理解
臺灣去年的人均GDP是2.84萬美元
大陸人均1萬美元,越南3500美元
所謂的臺灣畢業生22k,其實更多也是個噱頭
在哪兒都有最低收入人群
總體來講,臺灣的人均收入還是比較高的
以臺灣的人均GDP,再加上少子化
已經不適合再做低端甚至部分中端制造業了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多數臺灣的中低端制造業已經搬遷到大陸
現在可能還在往越南印尼走
以臺灣本島上剩下的制造業來看
基本上無法直接使用東南亞的原材料
比如說臺積電的原料
多數還是要從美國,日本,甚至大陸進口
你不從我東南亞國家直接進口
換句話說你不能直接給我帶來經濟利益,那我幹嘛理你
除非今天東南亞國家說我有能力在產業鏈裏一定程度的替代大陸
那就要聯系到我們之前聊的RCEP了
東南亞已經加入了由大陸主導的RCEP
和大陸一比,孰輕孰重
不用我太細講了
所以東南亞要增加對臺灣的出口是不現實的
即使可以他們也得看看大陸的臉色
當然如果能做到臺灣不買東南亞的東西
但是東南亞找臺灣買
就像臺灣和大陸這樣,那也是不錯的
這裏咱們就要說下臺灣曾經的定位
小蔣的後期臺灣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我要做全球產業鏈中的一環
最賺錢的那塊留給大佬們,我賺中間那塊
這個定位其實到今天都沒有變
大家用的手機,電腦裏有很多關鍵零部件都是臺灣生產的
但問題是臺灣很少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
最簡單的對比就是三星和臺積電
同樣大家開始都是做芯片
三星後來開始賣手機
但是臺積電只專註於做芯片
這兩種模式很難說誰好誰不好
但是他們有個很大的區別
就是手機我可以賣去全世界
芯片我只能賣給特定的廠家
臺灣的芯片能賣給誰?大陸,德國,美國
新加坡這種有中高端制造業的國家
然而卻絕對不包含多數東南亞國家,連越南都不行
所以搞到最後只有新加坡和臺灣簽了新臺經濟夥伴協定
臺灣有沒有自己的招牌呢
當然有,臺灣的水果就是個很好的招牌
這麽說吧,只要能在超市看到有臺灣的水果
我通常都會買一點
新加坡的朋友肯定經常吃蓮霧
多數情況下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
我吃過幾次,就再也不吃了
我覺得還不如買根黃瓜啃一啃
其實在新加坡要想吃根好黃瓜,也不容易
一般還得買日本的
本地或者馬來西亞(也有,我搞錯了)的大多是那種胳膊粗用來燉湯的
後來有一次我在臺灣出差,晚上下樓買水果
因為我每天晚上都要去買一斤玉荷包,跟老板娘混熟了
有一次她就給我推薦蓮霧
我心裏想那玩意兒誰吃誰傻B
但是我這人面子薄,不好意思拒絕,就買了兩
回去想想不能浪費啊,就吃了一口
我特麽的直接就震驚了
媽的蓮霧原來是這個味道的
不是嚼那種水分不足的黃瓜啊
後來我每次去臺灣,必然會買這種叫香水的蓮霧
問題是我一次都沒有在新加坡的超市見過
也許有的高端超市有
但是我一般就逛逛fair price, cold storage也不敢隨便進
說實話,我是願意稍微多花些錢
買臺灣的水果的,但是就是買不到
你說這是為什麽呢
是臺灣的水果太貴,還是距離太遠運輸有困難
要說貴,上百新幣一包的日本草莓我們經常能看到
要說遠,超市裏有各種各樣美國的水果
我也沒必要遮遮掩掩,說下我的判斷
說好聽點是我們要促進和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
說難聽點就是要讓鄰國賺點錢
不要動不動就狗急跳墻
這話我說的,不是PAP說的
純個人判斷,不代表國家和政黨
我上周末就特意去超市看了下鳳梨
fair price裏只賣兩種
一種是印尼的,一種是馬來西亞的
馬來西亞的才一塊八一個
買回來吃了兩口我又想放棄鳳梨這種水果了
經貿這種東西有時候也是要講政治的
東盟不是白成立的,RCEP也不是鬧著玩的
臺灣的同胞們實在沒有必要為了這點小事太心塞
TMD新加坡吃的印尼豬
不比你們的美國豬好啊
我都好久不吃豬雜湯了
說這麽多我就想說一句話
想往東南亞倒騰水果
那就是把馬來西亞的原油往沙特賣
把美國的演員往英國送
所以我對蔡政府這次的表現還是持一定程度的肯定的
以前新南向畢竟只是作秀
這次事情發生後
他們沒有再高喊新南向,而是自己吃
這多少還是體現出了些務實的
否則搞不好還要被東盟打臉
那就雪上加霜了
再強調下,這事兒我還真不是說陰陽怪氣諷刺民進黨
很多時候不做事兒就非常不錯了
不信你問國民黨
競選的時候是不是快跪下來希望共產黨啥也別幹了
我這句話是諷刺
當然臺灣還要禮貌性的責怪下大陸的,可以理解
但是我還是要說,臺灣的經濟政策
以及配套經濟的政治宣傳是錯亂的
2014年臺灣發生了太陽花運動
運動的目的除了國民黨內部要扳倒江宜樺馬英九外
剩下的就是民進黨希望臺灣能夠和大陸在經貿上保持距離
反正嘴上他們是這麽說的
可是結果呢,蔡英文已經上臺了這麽多年了
2020年臺灣自大陸進口達到6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
對大陸出口達到1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
最驚人的是,對大陸出口占臺灣整體出口的44%
各位要知道,川普和中國打貿易戰時
他的自信來自於哪裏
來自於中國對美出口占了中國整體出口的15%(15%-20%)左右
換句話說,大陸對臺灣的重要程度
遠遠大於美國對大陸的重要程度
也就是說民進黨口號喊了這麽多年
可是實際上卻越來越依賴大陸
既然你已經本能的更加依賴大陸
是不是應該多釋放一些善意呢
恰恰相反,愛奇藝,華為等等大陸品牌相繼在臺灣被禁
站在我的角度來說
既然臺灣可以禁大陸的產品
那麽大陸禁臺灣的產品也是稀松平常的
沒有必要譴責太多
當然了,這波我覺得民進黨的操作還是蠻克制
甚至有點消極怠工的意思,屬於走個過場
國民黨人則比較賣力
表面上看起來是罵共產黨
實際上是要把戰火燒到民進黨身上
但是連我這種外人都能看出來
我覺得正常臺灣人應該不可能不知道
唉,技術實在是太差
兩岸對鳳梨的政治性爭論我倒不想聊太多
大家應該也已經聽夠了
我倒是對臺灣的農民三不五時會被整一頓有點興趣
臺灣的農業人口大概有55萬左右
也有說因為陳吉仲上臺之後經常發錢
導致農業人口增長到120萬的
猜測可能是民進黨為了討好選民,故意放寬要求
所以我還是就當臺灣只有55萬農民
臺灣工作人口在1200萬左右
農業人口占工作人口的4.5%左右
然而農業只創造了臺灣1.7%左右的GDP
換句話說,臺灣的農業並不賺錢
但是養活了不少人
而讓臺灣特別重視的幾個國家裏
比如美國,日本,也都有類似的情況
美國的農業GDP就占整體GDP的不到1%
但是農業相關人口超過了2%
大家都有選票要顧
有時候農產品的銷路,就是政治博弈
以臺灣的實際情況來說
需要在更關鍵的地方借助美日
實在是不敢隨意在農產品這件事情上對外過多要求
大陸的農業人口有將近30%
照理說更不會接受臺灣的水果了
但是為了增進臺灣人對大陸的好感
大陸犧牲了部分自家農民的利益
進口了一部分臺灣的農產品
說血濃於水也好,說誘餌也罷
總之大陸就是這麽做了
其實臺灣人應該意識到一點
多出來的這10%鳳梨賺到的錢
其實就是白賺,無論臺灣水果的質量有多好
亞洲農業做的最好的應該是日本
無論是在大陸還是臺灣,甚至新加坡
都喜歡吹一吹日本
日本農業確實是走在亞洲前列
但是多數人沒有註意到的是
日本農戶有接近一半的收入由政府補貼組成
主業作為工程師的我對於工匠精神這個詞是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的
去到清朝,全中國都是工匠
世界上最強的農業國依然是美國
靠的是性價比和航母
對於臺灣來說,走日本的這條路也許更加現實一些
發達經濟體,對於農業的補貼是有必要的
農業看起來不賺錢
但是就和我說的新加坡制造業一樣
都可以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
另外雖然世界已經和平多年
但是誰也不知道哪天戰爭就會到來
所以連新加坡現在都在想辦法發展農業了
可是臺灣的兩黨是怎樣發展農業的呢
臺灣上世紀在蔣經國手上實現了經濟騰飛
大陸的朋友可以參考改革開放後大陸的發展
工業是最能提高國家實力的產業
大陸工業能力的提升,會讓農民過的更好嗎
會,但是多數利益被城裏人拿走了
我外公就是大陸的農民
他和我外婆一年賺的錢,還沒我一個月的基本工資高
現在的農村裏,年輕人已經很少了
一個國家要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蛻變
就必須犧牲農民的利益
除非你願意花個50年,100年慢慢的蛻變
美國南北戰爭打的什麽
打的就是從農場主手裏搶人口做工人呀
大陸今天經歷的事情,臺灣也經歷過
上世紀90年代,臺灣就提出了農業零成長的口號
想要將農業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高
理論上來說,這是非常正確的
但是臺灣本身的工業發展,加上大陸的開始崛起
大量藍營臺商通過國民黨進入大陸設廠
臺灣面臨了嚴峻的農村人口老齡化,以及農地閑置
而由於早期臺灣的土改,造成了農場面積零碎狹小
又進一步阻礙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所以即使臺灣科技足夠發達,自然條件優越
但也很難設立美國那樣的超大科技型農場
成本就非常難下來了
再加上國民黨這樣的精英政黨
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資本家身上的
有空多帶點藍企去大陸投資多好
農產品什麽的就放一放
反正也不差那麽幾張票
這也是為什麽國民黨在農村選票少的原因
那麽是不是說換了民進黨就會好些呢
對於民進黨來說,我們開始什麽也沒做
就選贏了,好輕松耶
接著我們一直撈,還是選贏了,好開心耶
這是臺灣政壇的問題,也是臺灣百姓的悲哀
民進黨只要反中就能選贏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民進黨為什麽還要花精力提高農業呢
農業沒辦法拉高GDP
農民反正也不會投國民黨
不要跟我談良心,有良心的人做不了政客的
各位要把一件事情搞清楚
在任何國家,成立政黨的目的都是為了執政
為了能夠執政,我需要提出政策,做出成績
讓選民相信我,給我一票
我做的所有一切,都只是為了執政
如果今天我確定什麽也不做,就能執政
那我當然什麽也不做呀
這就好像上床前如果對方提要求
男人都會各種山盟海誓
但是如果對方不提這些要求,你就把褲子穿上了
不可能的嘛
執政之後要幹嘛,當然是要賺錢
為人民服務這種官腔大家聽聽就好
新加坡部長光明面上的工資就是百萬新幣以上
補貼什麽的還不談
你在大陸臺灣偷雞摸狗的貪個半天
還不一定頂的上新加坡政客的工資
政客就是一個職業
大家千萬不要對任何人包括自己有太高的道德要求
所以相比於政治承諾,法律和監督更為重要
臺灣農業真正的問題
不在於大陸打壓不打壓,日本管的嚴不嚴
而是在於臺灣的內部監督已經失去了作用
一個無論怎麽選都能贏的政黨
和大陸的一黨專政沒有太大區別
而大陸雖然我覺得確實很有問題
可是中央每年都有比較量化的KPI
我知道這很不人性化
大陸的很多官員也不對人民負責
但是哪怕他只是對數字負責
起碼也好過什麽責也不負
我知道很多臺灣朋友會不服氣
所以下期咱們不如就來對比對比共產黨和民進黨
總結下今天的內容
一菠未平,一蕉又起
農業出口多數情況下和政治掛鉤
民進黨在島內對手太弱
但是出了島後,對手就不是一個量級了
要想解決臺灣的農業出口問題
如果不願意在政治上做妥協
那麽就得增加下內功
人民萬萬不能再閉眼投票了
國民黨,打錢
瞌睡乔让我有点惆怅,美国凭什么跑来新加坡收我的税,到底是美国霸权,还是美国衰落中美阿拉斯加对话(骂),到底谁赢了,谁吃了亏,第二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