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浪吹】聊聊两岸的两位无双国士,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国士无双,袁隆平的争议到底有哪些

字数:5790

May 30, 2021

以前我在聊半導體的那期視頻裏提到了國士無雙這個詞

說的是臺灣的李國鼎

可能因為是國民黨的緣故

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

他的名頭都沒有張忠謀響

提李國鼎其實也容易被罵

大陸的很多朋友其實不愛聽臺灣的牛B人的事兒

臺灣現在綠油油一片

也不愛聽國民黨掌大權時怎麽建設臺灣的

上期聊了聊柯P

老實說我也沒想著說要達到個什麽目的

不少1450過來帶風向說我是大內宣

柯P是紅的之類的

視頻居然還被轉到了PTT

有朋友還試圖在PTT上替我解釋

說小島其實誰都罵

尼瑪你還不如說我是中共大內宣啊

咋把我形容的像沒來得及打狂犬病疫苗一樣呢

其實我做視頻就一句話,我爽就行了

你看的開不開心關我P事

不過我也有反思一下

我今天支持這個人或者這個黨

明天又誇獎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黨

我本人的邏輯是不是有些混亂呢

比如說我很支持人民行動黨

也很喜歡柯P

這裏面有沒有什麽沖突呢

再比如說我這幾年對共產黨看法有所改觀

是不是就是說柯P真的就是紅的

我就是喜歡被獨裁呢

我仔細想了下

這之間不沖突,也不能畫等號

我支持的是能做事的人和政黨

但是並不代表我支持這個政黨或者人做的所有事情

我喜歡人民行動黨

現在開始對共產黨改觀

是因為他們的辦事效率以及負責任的態度

但是並不代表我因此就全盤接受兩黨的

過於嚴苛的大家長式的管理方式

只是暫時以我的見識

沒法提出一個更寬松

同時又能不太犧牲效率的模式

所以我反對,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麽提出反對

我喜歡柯P是因為他認真做事的態度

對問題的敏銳反應,還有實話實說的精神

在臺灣是顯得那麽的格格不入

但是並不代表我覺得柯P在執政初期

對大巨蛋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

為什麽我會非常敬佩李國鼎

沒有李國鼎,就沒有臺灣的半導體

沒有臺灣的半導體

1450現在的評論說的

說不定就是島哥島哥

能不能跟我們一起去罵BBC

所以沒錯

本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英主義

恭喜那些來點贊的朋友

你們要麽現在就已經是中產及以上

要麽就即將成為中產及以上

也恭喜那些來點倒贊的朋友

上帝保佑你能點進來

這就是你脫離低級趣味

改變自己的起點

讓我多洗你幾遍腦

你將來也許能夠成功

成功。。。。。

發財。。。。。

成功的人發財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李國鼎好像就不發財

很多人應該知道臺灣的十大建設

功勞都是蔣經國的

其實主要辦事兒的人是李國鼎

大陸在改革開放後開始試運行公有製和私有製齊頭並進

事實上,在國名黨敗退臺灣島後

李國鼎就已經提出了計劃式的自由經濟

無論叫什麽名字

本質上來講就是國家資本主義

現在臺灣的經濟停滯不前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脫離了李國鼎的計劃

政府對經濟的控製力過差

臺灣其實已經被各種政二代

官二代以及商二代給瓜分

大陸其實也有這樣的趨勢

年輕人開始推崇毛澤東以及習近平

一定程度上就是對一些占據了

大部分資源的私人以及集團的不滿

李國鼎是不贊同蔣經國的十大建設的

認為這樣的建設是好大喜功

蔣經國也不喜歡李國鼎

因為蔣經國其實更傾向於當時大陸的公有製

但是架不住李國鼎能力太強

捏著鼻子也要用

十大建設完成之後李國鼎又開始替臺灣引進技術

促進臺灣的經濟轉型和升級

其中的一個項目就是半導體

所以半導體其實也只是李國鼎對臺灣的貢獻之一

但是為什麽綠營的人好像不太愛聊李國鼎呢

他是國名黨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老先生有句名言,臺灣的政黨不太敢說

李國鼎說你應該把你的胸襟局限在一個鄉、一個鎮、一個縣呢

還是在時間上你追溯五千年呢

在空間上你放眼看中華民族的足跡所至的地方呢

換句話說就是老子是中國人

李國鼎年輕時放棄了英國優渥的工作回國抗日

中年時忠於自己的黨

跟隨國民黨來到臺灣

幾乎是憑著一己之力讓中華民國再茍延殘喘了幾十年

老年時極力反對臺獨

故去後托人將骨灰帶回故土南京,埋於父母墳前

又將一生論著捐贈給母校東南大學(原國立中央大學)

去臺灣旅遊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李國鼎的故居

除了周圍的地價被開發商炒的比較高外

故居內部十分簡陋

李國鼎的後人也沒享受到什麽特權

我做半導體視頻時心裏想的是

如果當年大陸改革開放時

能有兩三個李國鼎在

那也許中國人根本用不著喊厲害了我的國給自己加油打氣

老外會爭著說厲害了,中國

李國鼎先生的故事我們以後會專門花一期來講

我剛說如果大陸當年有李國鼎,這是個假命題

因為在發展經濟,發展科技業前

首先要解決吃不飽飯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還只是這些年的事

在上個世紀建國後

中國很長時間都處於物資不足的狀況下

被外媒炒作的比較厲害的三年大饑荒雖然數字上有誇大之處

但是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也載明1960年人口減少了1000萬

這裏面有人禍,有天災

不過都脫離不了糧食的產量不夠這個最關鍵的因素

中國歷次的農民起義的大背景都是糧食的產量跟不上人口增長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終於恢復了和平

加上理論上的共產主義

孩子也有國家養,人口開始快速增長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

人口比1949年增長了1億多

這裏面有1949年統計不準確的緣故

但是毫無疑問總人口還是大幅增長的

53年結果一出

鄧小平就提出了要“改正限製節育的政策”

於此同時,馬寅初等人要做了大量的調查

提出要進行“計劃生育”

這個計劃開始是得到劉少奇,周恩來的認可的

毛澤東開始也是同意的

在1957年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

毛澤東明確表示

“要提倡節育,少生一點就好了。要有計劃地生產”

“設一個計劃生育部好不好?或者設一個委員會吧

節育委員會,作為政府的機關”

但是到了1958年大躍進期間

毛澤東的想法又有了一些改變

馬寅初也被打成了右派

遭到了全國範圍內的批判

這裏我要強調一點

不要把毛澤東當成個傻子

有些媒體特別喜歡貶低毛澤東的施政能力

在當時中國剛打完美國

又要和蘇聯開始對抗的年代

人口確實是資本

人民過的好不好是其次的

先要把國給保住

以後咱們可以講講這段歷史

有好幾個觀眾朋友給我發了幾本禁書,最近正在讀

但是無論中國的人口規模爆發性的增長是為了什麽目的

他都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

我們可以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

全世界有1700萬平方公裏的耕地面積

中國擁有120萬平方公裏的耕地

也就是占全世界的7%耕地

但是中國的人口卻占到全世界的20%

相比較而言,印度的人口雖然和中國差不多

但是擁有190萬平方公裏的耕地

美國人口比中國要少的多

但是也有將近170萬平方公裏的耕地

還是要比中國多的多

早期中國不但耕地少

更大的問題是產量低

南京農業大學的闞國坤教授在他對蘇北地區農業歷史的研究中有過記錄

1953年時,蘇北地區稻米的畝產只有不到100公斤

而到了21世紀,蘇北地區的畝產已經超過了600公斤

是什麽樣的原因提高了中國的耕地產出呢

闞國坤教授列出了三個主要原因

從時間順序上來講是水利工程,科學育種和化肥

文章中提到在50年代到60年代

蘇北興建了大量的水庫

將不少鹽堿地改成了水田

旱地田和水田的產量是相差很大的

同樣的種子,在水田和旱田裏的平均產量可以差1倍以上

旱地種稻子的最大問題是產量不穩定

一旦遇到比較幹旱的天氣,有可能顆粒無收

對旱地的改造,不但增加了畝產

而且增加了大量適合種植水稻的耕地

從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裏

蘇北種植水稻的耕地面積,增加了接近五倍

其次則是育種

不過有關種子這個問題我發覺實在是太復雜

復雜到我研究了一個多禮拜還沒有搞明白

中國的水稻品種非常多

現在也有非常多的農業公司在做育種

各地使用的種子各不相同

同樣的種子在不同地區使用效果也不太一樣

但是有一個結論是毋庸置疑的

就是由袁隆平帶領的團隊

根據“三系法”技術原理為雜交水稻打下的理論基礎

替中國的水稻增產做了巨大的貢獻

在袁隆平先生去世後的幾天

有不少相關的爭議性文章被下架

還有一些攻擊袁隆平的賬號被封禁

共產黨的宣傳能力在我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弱的

因為有墻和網絡管製部門的存在

對一些不利言論總是使用一禁了之的手段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

然而這樣的做法卻無法真正的澄清事實

經常有理出了墻也自然弱三分

對袁隆平的褒獎基本存在於墻內

出了墻根本就沒人看了

反而是在墻內被封禁的一些言論在墻外有被擴大的趨勢

我現在訂閱也不少了

袁隆平先生去世後我也收到了非常多觀眾的要求

希望我能聊一聊袁隆平

還有就是對於他的爭議是不是真的

關於爭議我們一會兒再講

闞教授說的最後一個增產原因則是化肥的使用

我在中國的植物營養學期刊裏找到了麻坤和刁鋼先生的一篇論文

名字是化肥對中國糧食產量變化貢獻率的研究

文章指出中國的糧食增產和化肥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

在中國,化肥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曾高達56.81%

2014年中國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高達531.9 kg

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

這就引申出了部分人對袁隆平的質疑

最基礎的質疑是雜交水稻對產量的增加很少

並且犧牲了稻米的口感

還不如外國人發明的化肥

這個質疑還比較好反駁

第二種質疑則是雜交水稻並不是袁隆平提出的

市面上正在被大量使用的雜交水稻也不是袁隆平做出來的

第三種質疑則是說袁隆平搞的是轉基因

最後一種質疑我在國內的媒體上倒是沒看到

在海外有一些好事之人說袁隆平不是共產黨

暗指袁隆平對共產黨不滿

我們一個一個說

先說雜交水稻有沒有增產

雜交水稻一般可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

中國的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

中國的數據經常有人質疑

但是目前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試種雜交水稻

10多個國家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

他們的數據也顯示

雜交水稻普遍比當地水稻增產20%以上

所以雜交水稻的增產是肯定的

在中國,雜交水稻年增產約250萬噸

每年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

7000萬,不是個小數目

全世界能有7000萬人口的國家能有幾個呢

當然也必須要承認

中國在建國時人口只有6億

現在有14億,雜交水稻的增產多養活了7000萬人

剩下的7億多則是由國家興建各種硬件設施

提供給農民各種設備

以及化肥的使用所彌補的了

7000萬對7億,絕不是說袁隆平的貢獻就小了

我們可以這麽理解,硬件設施,設備

化肥都是要一直進行投入的

但是種子這東西就像個被動技能

投入相對於收益來說是非常小的

中國這麽多年來相當於

南方的稻田裏都得到了一個20%增產的buff

而且糧食對中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試想中國如果有7000萬的糧食缺口

而國外又開始卡中國的脖子

那將是一個多麽可怕的情景

三年大饑荒裏,蘇聯可是踩過中國一腳的

所以雜交水稻,對於中國是有戰略意義的

對於雜交水稻的貢獻

只要有腦子的人,稍微想一想

應該就不會有太多質疑了

但是這個世界不怕白癡和專家

最怕有點懂的人,像我就是有點懂的

我曾經也對袁隆平對於雜交水稻的貢獻是有所質疑的

原因非常簡單

1926年時美國農學家瓊斯就提出了水稻具有雜交優勢的理論

1964年亨利·畢徹在國際稻米研究所

通過臺灣和印尼的稻米雜交

培育出了新品種IR8

1968年日本的新城長友通過多年的努力

首次成功實現了基於“三系法”配套育種

而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論文是在1966年發表的

真正出成果則是到了1971年

出成果的直接原因是他的助手李必湖、馮克珊

在海南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少見的雄性不育株

當時袁隆平人還在北京

之後通過這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野敗

江西的顏龍安采取遮光處理率先完成了突破

培育出二九矮1號不育系及保持系

1973年張先程找到第一個結實率在90%以上的強恢復系IR24

至此中國才真正完成了三系法的配套

並且超越了新城長友

補全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技術

這麽一想好像袁隆平也沒做什麽呀

其實大錯特錯

你說是提出核聚變的設想難

還是實現核聚變難呢

再比如說你覺得是造一顆核彈難呢

還是把核反應堆放進你電動車裏更難呢

稍微簡單的說下什麽是三系法

水稻自帶雄蕊和雌蕊

換句話說就是人家不需要老婆

自己就可以生孩子

自己都能生了當然就不可能被戴綠帽了

那還怎麽雜交呢

所以需要找一個有男性功能障礙的水稻

這種水稻就被稱作不育系

但是老爹不孕不育

生出來的孩子大概率遺傳不到這個便宜爹的基因啊

你仔細品,我說的對不對

這樣一來想要培育更多不育系的種子那就很困難了

所以呢還需要能夠想辦法

讓不育系的種子的後代依然不育

這就叫保持系

通過保持系的種子

科學家們就可以開始做大量的試驗了

當他們終於雜交出一個優良的品種時

就又要想辦法讓這個優良的品種

可以恢復原本自交的生育能力

這就是恢復系

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都沒能完全走完這三部曲

使得水稻雜交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未能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

也就是說在袁隆平之前

雜交水稻都只是個設想

用個時髦點的詞就是PPT項目

袁隆平首先在學術層面

把雜交水稻從理論上的可行變成產業上的可行

這就是從0到1的突破了

而在產業層面

袁隆平在其後又持續的影響著中國的水稻育種

袁隆平發起的隆平高科很大一部分利潤

是通過專利授權獲得

寫過論文的朋友肯定知道

文章作者最牛的不是一作,而是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通常是給出方向的那個人

就跟寫程序一樣

工資最高的那個是架構師

而不是通宵敲代碼的程序猿

那麽雜交是不是轉基因呢

嚴格來講轉基因是將原本不屬於該物種的基因

通過技術手段導入到該物種中

雜交看起來則更加天然一點

和轉基因的手段相比,雜交類似於優生優育

轉基因則有些像把豹子的基因加給短跑運動員

把螞蟻的基因加給舉重運動員

袁隆平在接受BBC的采訪時表示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

但是,袁隆平確實在做轉基因方面的研究

早在2008年中國啟動轉基因科技重大專項時

袁隆平就承擔了“高產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

他的兒子袁定陽於香港中文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系博士畢業後

一直從事轉基因水稻方面的研究

而由袁隆平發起成立的隆平高科在2020年初剛剛融資17億元

用以進行轉基因研發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支持發展轉基因的

2016年當袁隆平接受BBC的采訪時

他表示他正在研究如何將玉米的碳4基因移植到水稻上去

碳4的光合作用要比水稻的碳3效率高20%-30%

采訪中袁老也表示

他願意作為誌願者去吃轉基因大米,也號召年輕人吃

早在2009年

中國就已經批準了華恢1號和汕優63的安全證書

沒錯,這兩種大米就是轉基因大米

我對轉基因的態度很清晰,聽專家的

到目前為止,專家告訴我的是

嚴格監管下的轉基因是安全的

轉基因是一個超級亂的輿論大戰場

我前幾年回國的時候,我爺爺就告訴我

現在中國的生育率這麽低

都是美國人的轉基因害的

我說你咋知道的

他告訴我是微信說的

我建議觀眾朋友們不必徹底接受轉基因,也不要過於仇視

轉基因也是個復雜的問題

不單單是簡單的科學

這裏面涉及到神學,環保,傳統利益集團

甚至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

我做個簡單的猜測,不算預言

未來3到5年

中國很可能又會有一波轉基因的洗白熱潮

袁老先生有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名頭其實就已經夠了

但是老人家到了退休的年齡

依然敢為天下先

願意承擔罵名研究轉基因

雖然我沒法讓噴子閉嘴

但是我是要替袁老鼓掌的

最後咱們要說下

在海外有Stone記等為代表的大V們對袁隆平沒有入黨而提出了質疑

不少媒體不知道要怎麽黑袁隆平

所以會在文章後面加一些疑問句

說像袁隆平這種人

共產黨一定會邀請他入黨,但是他沒有入

是不是因為他的父親在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任職

母親畢業於教會學校

文革的時候袁隆平過的不好造成的呢

這個邏輯非常的棒,那我可不可以這麽理解

中國只有9千萬黨員

換句話說有至少13億人反對共產黨

中共又要快亡了啊

這個節奏帶的真是一般

既然是要講無腦的事兒,就應該越直接越好

繞一個彎那些容易被帶節奏的人他聽不明白

不如直接說就是因為袁隆平沒加入共產黨

雜交水稻才能成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國士無雙,說的是那種能從戰略層面改變一個國家處境的人

袁隆平的出現除了在學術和產業上為中國

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幫助

更重要的是袁隆平和袁隆平們的存在

持續的強化著人民對糧食安全以及國家穩定的信心

兩彈一星的元勛們杜絕了中國被從外部直接入侵的可能性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則極大的降低了中國從內部崩潰的可能

國士無雙,當之無愧


水电疫情三大助攻,恭喜柯文哲即将当选2024中华民国南方偏安政权总话事人躺平是正义还是抗议?全面三胎到底有没有作用?你的人生还是你自己做主,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