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1
【小岛浪吹】小米不装了,雷某要造新能源车,这事儿有的玩吗,中国的互联网造车有希望吗?
Apr 4, 2021
這周難得有一天假期
正好也好久沒有給股票市場毒奶下了
所以決定加更一期
來聊聊最近挺火的雷布斯造車
嘴炮先放一邊
咱們聊點能賺錢的先
雷軍要造車這件事情我其實不意外
新加坡有不少小米的體驗店
幾乎我能想到的比較重要的電子產品,小米都有
雖然說小米的主營業務是手機
但是看得出雷軍一直有一顆騷動的心
從來沒想過只是把手機業務做大做強
在蘋果出現之前,大家都以為手機就那樣了
諾基亞黑莓這些老貴族大概率會牢牢地把控住手機的市場份額
留一些殘羹冷炙給其他的廠商
結果沒想到一賣電腦和mp3的,依托互聯網
直接給手機來了波史無前例的換代
小時候我對手機其實沒什麽期待
在我看來手機的功能只是打電話和玩貪吃蛇
擁有一臺網吧裏的那種電腦
在家毫無限制的玩紅警和傳奇
那個才是我的夢想
但是對汽車我是有期待的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
叫霹靂遊俠
講的是主角萬能電腦車
帶著他的拖油瓶麥克在各地行俠仗義的事情
我剛剛查了下
這個電視劇1982就在美國播出了
比我年齡都大很多
那個時候這個想法還是很超前的
正常人家連電腦長啥樣都不知道呢
但是這劇如果放到現在連科幻劇都算不上
本質上來講霹靂車就是個防彈車裏加了個Siri
在技術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但是為什麽在一個幾千塊的手機都已經這麽智能了的年代
幾十萬的汽車卻顯得沒那麽智能呢
是車不需要智能化嘛
怎麽可能,車裏面是能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之所以車的改變比較緩慢
第一是因為汽車工業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並且產線價格極為昂貴
任何創新的機會成本都非常高
再一個是這幾十年裏日本汽車行業發展的非常迅猛
日本車的特點就是便宜省油
學過工業管理或者系統工程的朋友肯定知道
試驗設計裏大名鼎鼎的Taguchi method
非常有中國人的中庸特色
就是我根本不管問題的根本原因
我只要通過實驗設計算出來改變A這個參數就能讓結果最優
那我改A就行了
不會像德國人那樣傻傻的去找根本原因
在碰上這種對手的情況下
誰還敢投錢搞創新呢
都在一門心思地降低成本
要想對車輛實現精準的智能化控制
最好得能夠實現車輛的電氣化
簡單的說就是最好能用電作為直接能源
我們去控制電機地輸出功率
可比控制汽油的燃燒效率和燃燒量要簡單地多了
這裏面會遇到兩個大阻力
第一是現有的既得利益者者
最大頭的就是傳統能源公司
以前我可以把汽油直接賣給消費者
以後就只能賣給發電廠了
這裏面的利潤肯定是有差別的
現在誰是世界石油產量第一的國家呀?美國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為什麽特斯拉在美國老要被各種機構高調做空
但是偏偏市場又一次次地推高他的股價
還有特斯拉為什麽跑去中國設廠
整天想著制造業回流的川普卻沒想辦法勸特斯拉留下
美國乃至世界的傳統能源公司
在這裏面都起到了阻力作用
第二個阻力也還是來自於美國
基本上現有的發達國家都參與到了汽車工業的制造中
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中分到的利潤並不多
想要短時間內追趕上國際大廠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這裏面又涉及到了我以前說過的基礎工業和學科
這不是三兩年內能解決的
但是電動車的門檻相對於傳統汽車的門檻要低的多
雖然我不太喜歡彎道超車這個詞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發展新能源智能電動車
確實算的上換了個賽道和國際先進競爭
在當前中美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
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所以我給雷老板定個小目標
別說什麽要賣多少輛車
你的目標就是被美國制裁
等到哪天白宮願意給小米打廣告了
小米這才算在華為面前擡起頭了
雷軍也才可以放心退休去了
綜上所述,大概能夠解釋為什麽如今科技這麽發達了
集人類科技大成的車居然有點落伍
那麽應不應該搞新能能源車呢
當然應該
汽車是除了房子外最大宗的個人消費品
2020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全球汽車銷量下跌
但是依然還是有7650萬的出貨量
中國自主品牌全年的銷量是774.9萬輛
基本上都是賣給了大陸市場
然而國產車在中國的市占率只有不到40%
最近幾年還有下降的趨勢
手機行業就非常不一樣了
國產手機的在大陸的市占率達到了驚人的85%
雖然說加起來利潤都沒有蘋果高
但是這起碼說明一個問題
只要資本和時間投下去
中國汽車行業的高增長預期是可以實現的
然後我們仔細看手機行業的數據
雖然2020年國產手機的市占率85%
但是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出貨量年增長率都變成了負數
這不是說中國的廠商們不行了
而是說智能手機的市場已經達到了他的天花板
再繼續往裏面砸錢的邊際效應已經不明顯了
相比於蘋果和華為
小米手機的特點在於價格低廉
價格低廉必然導致利潤率低
小米的手機業務占了過半的營收
然而利潤只占不到6%
這樣的一種盈利模式和幾個互聯網爸爸
動輒百分之幾百的利潤率是沒法比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小米整天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
但是投資者就是不認,股價一度破發
和許多其他同期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一飛沖天的股價實在是沒法比
正巧周五的時候我看到了上回富途拉的那個港股群裏
談到了小米的股價問題
我大膽預測下,非常希望這次我預測的是錯的
如果小米還是走年輕人買得起的車這個路線
並且在產品出海上受阻的話
股價也許會漲,但是可能不會漲太多
打到最後可能又是打成手機市場的模樣
如果利潤率上不去
無論是賣手機,賣汽車還是賣火箭
對股價來說都沒有幫助
其實我是更看好華為的模式
只做車企的供應商
而且只涉及車載系統,核心零部件
這種模式就是占住了利潤最高的部分
直接收割全世界的智能車制造企業
奈何特麽的華為不賣股票
不然我肯定要all in
當然現在我還不確定小米下面到底要怎麽走
雷軍只是說了他有錢,也做了一些準備
但是具體怎麽做我們這些外人完全還不清楚
我估摸著小米自己也不一定就已經想清楚了
但是我非常希望將來小米能打我的臉
我也在考慮要不要買點小米的股票
因為雖然我覺得小米不一定能大獲成功
但是小米絕對比大多數所謂的新能源高科技造車企要靠譜的多
給大家稍微捋一捋市面上有哪幾類造車企業
先說個不靠譜的,大名鼎鼎的快餐連鎖店麥當勞
18年的時候麥當勞和大眾在荷蘭發布了一款特別款e-Golf電動車
這款車的特點是車身上有點黃條
麥當勞的那種黃
然後駕駛座旁邊可以放薯條和雞翅
真的就只是這樣而已
這個車後來沒量產,生產出來了的就拍賣掉了
錢進了麥當勞的兒童基金會
基本上這就是個營銷
麥當勞還不止做了這麽一個營銷
他們還和迪拜的一家公司開發生物燃油
就是把地溝油變成燃油
然後又和福特合作把咖啡豆皮做成汽車裏的材料
總之都是些入不敷出的好主意
營銷100分,實際效果為0
這個是第一種要搞造車的企業
企業也不是造車,純為了營銷
另外就是PPT模式
代表性人物肯定是賈躍亭賈老板了
這個應該就不用多說了吧
PPT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騙錢
沒上市的話一般是騙投資人的錢
上市了的話就是騙股民的錢
屬於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
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日趨成熟
而且中國的互聯網產業也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年代
所以這種PPT模式也越來越少了
比較多的還是騙補的
騙補一般發生在新能源客車上
因為單價比較高,最多可以補貼到30多萬一輛
有些無良公司就會利用政策漏洞
編造虛假的生產采購和銷售記錄
通過完全虛構的交易騙取國家補貼
當然國家也不傻,發現這個問題後政策就改了改
後來再要申請補貼的其中一個前提條件
就是車交付後要行駛2萬公裏才能給補貼
然後就牛B了
比如說湖北新楚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總申報1312輛,未通過審核的數量是1162輛
還有一堆公司直接就是100%被拒啊
關於補貼這個問題其實我還蠻有感觸
可能有些人會反對補貼
一部分人是比較認同西方公平競爭這個思想
覺得政府不應該扶持本國產業
另外還有些人可能不反對補貼
但是擔心補貼會進一些私人的口袋
而不能對產業真正的起到幫助
首先說不應該補貼的
我覺得這些人就是傻掉了
沒有哪個國家不補貼本國的產業
美國反對的只是其他國家搞補貼
他自己還是要補貼自己的
這就跟班上第一名希望其他人都早睡晚起
別搞任何補習一樣
我最近學到了一個詞叫內卷,其實就是囚徒困境
好多人在抱怨這件事
尤其是在我上一期還沒聊完的愛國的那期視頻裏
你別管他卷不卷,公不公平
有空抱怨內卷,你還不如多努力努力
確保自己跑在別人前面,抱怨沒有任何用
囚徒困境的結果告訴我們
兩個人的時候就已經大概率雙方不會選最優解了
人一多之後那就是100%不會有最優解
連新加坡都一直在補貼各種產業
我們公司前幾年就買了大量的機器人
我當時看著都覺得搞笑
那麽貴的機器人手臂
買來只在產線上做一些很基本的動作
大學裏隨便找些搞機器人競賽的學生
那都是能讓機器人幾個禮拜裏打出太極拳的
後來我知道了,是我膚淺了
當時政府對所有有意搞工業4.0的公司補貼
基本上就是你下訂單,政府付錢
一個機器人那都是幾十萬美金
這種補貼力度你咋沒聽到老美反對呢
因為在新加坡的任何公司都能申請
中國後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規範就越來越細化了
到了2020年時,中國給新能源車又設了個補貼紅線
低於30萬售價的新能源車才能申請補貼
各位知道特斯拉Model Y長續航版多少錢嗎
34萬,兔子實在是太壞了
這個點卡的實在是難受
補貼一共是2萬多
你說特斯拉是降價還是不降價呢
別覺得特斯拉在中國非常良心價格便宜
那都是被逼出來的
前面我說的這幾種模式其實基本都成不了什麽事兒
真正有希望的只有兩種
一個是本身就在正兒八經做車的了
比如說奇瑞,或者比亞迪
這個我覺得沒什麽需要多介紹的了
人家本來就是幹這一行的,屬於正規軍
但是從手機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
正規軍基本都掛了
當然我不是說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就玩不下去了
主要是想來聊聊最後一種模式的優點
也就是現在比較火的詞,互聯網造車
前幾年老實說我是有點不屑的
我想著你們這一幫程序員
寫幾頁PPT就想要和傳統制造業搞競爭,這是有點飄啊
但是結果卻是蔚來,小鵬這些公司做的居然比許多傳統汽車公司要好
我自己也反思了下,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我判斷上的失誤呢
仔細想想,還是我思維的僵化
在德國公司待久了之後我好像變得有點死板
總覺得這件事應該是設備工程師管
那件事應該是系統工程師管
但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文化可能很不一樣
一個年輕人居多的行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是傳統制造業上下班時間非常穩定
就是朝九晚五
你要我留下來就得給加班費
而且說好聽點是標準嚴格
說難聽點就是效率低下
一個產線從設置到投產中間可能要經歷幾年
互聯網公司就不同了,產品叠代速度非常快
只知道上班時間,不知道下班時間
互聯網公司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有錢
這個有錢不是說他們投了多少錢進來
而是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高
這讓他們很容易融資
比如說以前我提到的富途,老虎這樣的互聯網券商公司
他們哪兒來的這麽多錢整天送你蘋果,特斯拉的股票呀
原因就是他們有互聯網公司的基因
想辦法上市後融資成本就會變得很低
一旦上市成功,就可以像滾雪球一樣發展
一個公司有沒有互聯網基因
你看看投資人就知道了
比如說小鵬汽車
背後就有馬雲、張磊、雷軍、沈南鵬這樣的人物
小鵬能這麽快上市
和這些大佬們的關系也不小
最後的一個優勢還是要談到互聯網公司的本行
軟件能力以及大數據分析
軟件方面不得不提特斯拉了
特斯拉每3,5個月就會進行一次系統的叠代
他們早期就能夠通過自己的電池管理系統
硬生生把一堆18650的電池給高效利用起來
特斯拉通過快速的軟件升級,整車工藝調整
在3年時間裏將標準電池容量下的
335英裏續航裏程提高到後來的402英裏
大數據方面可以聊聊蔚來
本來用小米可能更好
但是誰讓小米還沒把車做出來呢
蔚來的理念就是“打造用戶企業”
其實和小米的理念很接近
就是通過用戶的需求來改進設計
然後再通過這些改變與用戶建立聯結
蔚來的創始人就曾經透露
疫情期間蔚來69%的訂單都是老用戶推薦的
這真的是讓傳統汽車制造業望塵莫及
可以想象,未來的傳統汽車制造業不是不能生存
但是前提是必須要轉變思維
成為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企業
在硬件已經接近成熟的情況下
必須分出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軟件開發上
車企本身必須要有很強悍的軟件開發能力
同時又要了解互聯網用戶,懂得互聯網營銷
否則要麽破產,要麽成為互聯網車企的代工廠
最後咱們再來說一下我對小米做車的看法
我覺得小米其實做的稍微有點晚了
但是還是大概率不至於失敗
至於能賺多少,這要看小米的策略
為什麽我覺得小米能做成呢
首先是大環境,一個是政府的支持
對於小米來說,他們倒是不需要政府出錢
主要是政策上需要一些便利
在一般國家建廠,環評,通過各種驗收
沒有個3,5年是搞不定的
但是我相信在中國這個時間應該能大大縮短
做生意,時間就是金錢
如果大家已經買了特斯拉或者其他的新能源車
短時間內就不會買小米的了
所以時間非常重要
再一個就是中國整體的工業能力
中國的代工廠已經有能力自己造車了
這種事情在新加坡根本就不可能
這對供應鏈的要求太高了
馬來西亞當年也雄心勃勃搞過普騰
後來也是因為政府加上供應鏈的問題最後做垮了
大環境不好,公司裏的人再牛B也沒用
中國現在的大環境是真的不錯
我有好幾個朋友,都是一畢業就帶著idea直接去深圳
雖然大部分都幹垮了
但是有兩個現在混的還不錯
有一個還融到了兩輪資
第二個小米能成的理由當然就是錢了
有錢能使磨推鬼
蔚來的李斌說沒有200億不要造車
人家雷軍有1000多億
想要還可以繼續去股市裏撈
錢能買時間和資源
軟件上小米本身就已經有了大量的人才儲備
再去挖一挖就搞定了
硬件上據說小米已經基本和長城汽車談妥了
第三個則是小米的準備工作做的很充分
雷軍說已經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
所以去年年底的時候已經在傳小米要造車
但是被小米給“辟謠”了
拜訪不拜訪的無所謂,關鍵是資料顯示
小米現在擁有的和汽車相關的專利已經有834件了
光專利價值就超過一個億美金
主要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
數字信息傳輸,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
所以很明顯,小米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
造車絕對不是簡單的為了炒作股價
起碼不是單單為了炒作股價
小米是真的想幹
而且上下供應鏈包括原本最難的電機
電池等硬件問題幾乎都已經被前人打通了
小米只需要發揮軟件方面的長處
通過外部采購成熟的硬件配套
一個樣車就差不多了
第四個原因則是因為我盲目的相信雷軍
如果我是雷軍
在金山套現後我就退休了
絕對不會繼續折騰
雷軍不是一個貪圖享受,或者一切向錢看的人
這貨真的好像有那麽點情懷
看我視頻多的朋友肯定知道
我這個人對有理想的企業家都保持一定的尊敬,包括東哥
我最多是看百度聯想這樣的公司不太順眼
我覺得像雷軍這麽努力的人
如果他都不能成功
那這個社會也太特麽不正常了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小米可能遇到的困難
軟件方面的問題比較好解決
硬件方面小米找的代工廠在初期能不能夠在質量上達標這是一個問題
換句話說產能到底能不能跟的上
另外現在所有車企都面臨著芯片短缺這個問題
其實也不僅僅是車裝芯片了
幾乎所有芯片都緊缺
小米能不能搶到足夠的芯片我要打一個大問號
再一個就是幾個主要消費國的態度
美國歐洲日本甚至包括韓國都有自己的汽車工業
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把小米給禁了
理由我都想好了,雷軍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
屬於虐待自己,所以車不能賣
最大的問題還是新能源車的賽道非常的擁擠
你叫的出名的傳統汽車公司都在做
除了麥當勞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非傳統汽車公司不在做外
你叫的出名的新超級公司們也都在做
什麽蘋果,谷歌,三星,華為
連索尼這種老古董也入場了
所以競爭壓力應該會非常的大
但是我能想到的雷軍肯定都想到了
我純粹就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來吹個牛的
結尾我還是祝願小米能夠成功
如果登陸新加坡了,我肯定會支持一下
为什么海外华人对中国评价两极分化,中国的80,90,00后怎么就都不按正常国家的剧本走了呢(上)为什么中国的爱国和欧美的爱国不同,中国的80,90,00后怎么就都不按正常国家的剧本走了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