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1
【小岛浪吹】李光耀亲共吗?为什么东南亚共产党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失败了
Apr 25, 2021
常常有一些觀眾會說新加坡是一個反共的國家
我個人的觀察是,現在的新加坡政府親西方但是不反共
一個國家的政府反不反中共
最簡單的指標就是臺灣
拿臺灣問題做文章
打擦邊球的國家肯定是反共的
剩下的即使不親共
起碼也是希望自己能保持中立的
從新加坡兩大主權基金對中國得投資來看
未來搞不好還得親共
不過在民間確實有一些反共的情緒存在
這個也很正常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兩種主要華人
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
傳統華人通常是指那些說中文
接受中文教育,親中國的華人
海峽華人則是指講英文
接受英文教育,親西方的華人
現在的新加坡海峽華人居多
馬來西亞則是傳統華人居多
但是這不代表新加坡就沒有親中的人
馬來西亞就沒有反共的
主要還是要看教育背景和平時接受到的價值
最近幾年新加坡又開始強調母語(我覺得就是中文)教育了
理論上應該是各種族雨露均沾
但是我不確定我有沒有看到全貌
反正我女兒現在上的托兒所
差不多一半中文一半英文
我前兩天還剛和我一個越南的同事聊過這事兒
因為他的孩子是外國人
所以只能上私立托兒所
那個托兒所也是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帶娃
這事兒你細品
將來這批10後,20後長大
即使父母是海峽華人
還會一股腦兒地支持西方價值嗎
新加坡這種國家大方向上的調節
可不是一般民主國家政黨輪替前那種隨便喊喊的
而是有一個非常長遠的規劃
不過早年的新加坡確實反共
讓我們稍微聊的遠一點
共產主義這個詞在近代被一些獨裁者還有冷戰硬生生的搞臭了
其實早年研究共產主義的人
那都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
馬克思認為
私有財產的驅動力會讓人們拼命的去生產
超過自身所需的產品來獲取利潤
以前科技不發達時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不明顯
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
人類的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這就讓一部分人的資產得以快速的積累
形成無法逆轉的貧富差距,社會因此會失衡
所以馬克思提出了一個辦法
為了解決這種失衡,可以將私有制轉為公有制
政府可以通過規劃
將工作量和產品統籌分配給人民
簡單點說就時活兒一起幹,福一起享
但是馬克思也說了,這裏面有一個前提條件
就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
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的意思就是只BB,不動手
從我的角度來看,馬克思的這個思路有兩個大問題
一個就是科技遲早有一天會高度發達
但是這一天到底在什麽時候呢
等我都被燒了才到來
那對我沒什麽意義啊
第二就是他也說了在共產主義社會到來之前
社會上的各階級已經嚴重失衡了
這種情況下,即使生產力高度發達
控制了絕大多數生產資料的階級
憑什麽放棄他們的利益
並且分配給無產階級呢
實幹家列寧同誌很好的解釋了我的疑惑
列寧同誌做了兩點補充,著急,幹
列寧覺得用不著等到生產力上去咱們就可以搞一搞計劃經濟
另外有錢有權的不同意就幹掉他們呀
所以列寧帶著弟兄們在俄國搞了個十月革命
馬克思加上列寧,就是馬列主義
馬列主義的領袖都有一個世界革命的理念
他們覺得無產階級是沒有國界的
所以列寧前腳鬧完革命
後腳就成立了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聯系了李大釗
又通過李大釗接觸到了陳獨秀等人
中國共產黨因此在1920年成立(20年草創,21年正式成立)
在此一年前,孫中山將他的中華革命黨改名為中國國民黨
兩黨在初期的理念是比較接近的
很多人說國民黨是資本家的代言人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孫中山的本意
三民主義裏的民生主義最基本的兩個原則
就是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這和共產黨的理念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且國民黨也兩次申請過加入共產國際
只是沒被批準而已
1925年,國民黨外事部部長彭澤民派出七名特使
前往新加坡組織南洋華僑各公團聯合會
1926年2月28日,聯合會的一個夜校遭到警方突襲
逮捕45人,七個特使裏有四個被逮了
官方視聯合會為馬來亞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插一句,那時候是沒有新加坡國的
新加坡屬於馬來亞的一部分(只是個地域概念,都是英國人殖民地)
對於殖民者來說,那時候還分不清共產黨,國民黨
可能對於國民黨自己來說
也說不清楚黃埔軍校裏畢業的左翼國民黨
到底是不是共產黨
1926年5月,聯合會的殘存成員
又重新組成了南洋總工會
宗旨就是解放勞動階級
並且受中國總工會的領導
1926年10月,中共兩廣區派遣何炎之、葉博真、廖獨航等
三人來到南洋成立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
而這三人受共產國際領導,也就是說聽蘇聯的
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很快就獲得了南洋總工會的控制權
1927年,國共第一次分裂
國民黨開始大規模清洗黨內的共產黨
馬來亞的國共兩黨也自然而然的分裂
在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的帶領下
南洋共產黨成立,為了和共產黨競爭
國民黨在1927年又創立了東方被壓迫民族聯合會議
到了1930年,馬來亞共產黨成立
同年南洋共產黨解散
絕大部分的成員加入了馬共
馬共早期基本上就完全受共產國際控制了
成立馬共的原因主要是為了嘗試本土化
附帶效果是削弱中共對東南亞共產黨的影響
30年代開始,西方對希特勒采取了綏靖政策
姑息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隨意肆虐
這使得蘇聯覺得西方想要將法西斯往東送
蘇聯數次希望和英法結盟無果
而英法卻相繼和德國簽訂了帶有互不侵犯性質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
所以馬共的主要鬥爭目標就是
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實現馬來亞民族獨立
馬共成立之初是挺慘的
被英國殖民政府打為非法組織
這事兒倒也不算冤枉他們
一成立他們就組織了多場罷工
37年時直接在雪蘭莪州煤炭山上建立了馬來亞第一個“蘇維埃”(工人議會)
因此馬共被英國殖民政府瘋狂打壓
這個情況在1941年12月8日後發生了改變
日本對東南亞英屬殖民地發動了進攻
英軍在東南亞的戰鬥力只能用不堪一擊來形容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反正底褲都沒了
還不如隨便給點承諾
所以在英國人,蘇聯人,加上東南亞的本地人的支持下
馬共迅速崛起。到抗日戰爭結束時
馬共控制了整個馬來亞一半的面積
但是英法以及蘇聯都並不想將權力交給馬共
馬共當時的總書記萊特也算是個傳奇了
萊特是個中越混血兒
本來他是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發展的間諜
後來身份暴露,被法國轉讓給了英國
英國情報機關把萊特安排進馬共當臥底
在馬共裏做臥底的時候這位老兄又被日軍給逮到
轉而充當日本的間諜,三年之後又三年
一不小心就混成了馬共的總書記
電影都不敢這麽拍的
英國人一回來萊特當然又得回去舔老主人
所以在馬共建立全國政權這件事情上一直從中作梗
加上斯大林主導的共產國際
也並不希望馬共因此而脫離掌控
所以並不支持馬共建國
破船還有三斤釘
靠馬共自己獨立對抗英國還是有困難的
英國從澳洲,新西蘭,南亞,東非調來大量軍隊
對馬共進行高強度鎮壓
於此同時,英國殖民者還將50萬馬來亞華人
從原來的家園強行搬遷到鐵絲網圍起來得集中營
也就是所謂的新村
以此來切斷馬共跟群眾的聯系
英國殖民者在馬來亞建立了至少450個新村
經常碰到有些觀眾指責馬來西亞的華人舔共產黨
反過來想,如果這些華人是新村的後代
得有多賤才會去舔歐美的集中營價值
法西斯打輸了就叫集中營
民主進步贏了就是新村,都是扯淡
此時終於到了東南亞第一猛男出場的時候了
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從小受到英式教育
1946年,李光耀前往英國念書
在留學期間
李光耀受到導師哈羅德·拉斯基社會主義理論的影響
開始展現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傾向
所以在念書期間
李光耀就積極尋求與東南亞左翼人員的接觸
於此同時,因為他的英國留學背景
他又能在新加坡殖民地警察總監的家中做客
顯然在英國當局看來,李光耀是可以爭取的
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李光耀的敏銳
如果要選舉,左翼陣營的力量更加的強大
可以保證選舉的結果
可是要保證選舉的結果有效
又需要殖民地政府的認同
舉一個可能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
什麽樣的香港特首才是好特首
我覺得既要能在明面上安撫香港人
又要能在實際上做出有利於中央政府的行動
才算是真正的功力到家,稱得上合格的政客
林鄭月娥的許多神奇操作,讓我覺得十分的看不懂
可能我才在第二層,她已經在第五層了吧
李光耀的動作我就比較看的懂了
老李首先集結了一批受英文教育的知識分子
擔任各個左翼群眾團體的法律顧問
作為普通的勞工階層
對他們自然是十分敬仰的
以前必須要和資方,殖民政府硬碰硬
現在可以花更少的力氣獲得更大的權力
而從左翼精英的角度來看
為了規避馬共始終得不到合法地位這個問題
左翼可以借李光耀的這個精英組織的殼上市
所以他們一起組建了人民行動黨
新加坡開始自治後的第一次選舉
人民行動黨獲得了51個議席中的43個
但是基層組織卻大半控制在左翼的手上
51個分部裏有35個,23個秘書處裏的19個都是左翼的
即使在議會中右翼也僅僅只比左翼多了一席
這樣的合作當然是不可能持久的
據李光耀本人的回憶錄中提及
他不反對馬克思主義,但是反對列寧主義
雖然當時新加坡的左翼政黨還比較的平和
但是架不住李光耀覺得你可能想要列寧
左翼和殖民政府沒有溝通的渠道
所以你到底想不想暴力革命,這事兒李光耀說了算
左翼本以為行動黨上臺後可以釋放大量的政治扣留者
但是在後來英國檔案館解密的文件上可以看到
李光耀撤換掉了治安委員會裏主張釋放反殖民扣留者的王永元
並且說服英國實施顛覆份子禁令來限制左翼精英的參政權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1961年李光耀清除了黨內所有的左派分子
左派分子成立了社會主義陣線開始與李光耀正面對線
1963年2月
英國殖民當局和新馬兩地的政府聯合發起名為“冷藏行動”的大逮捕
多數左翼精英被逮捕
我上national education這門課時
書上解釋這次行動是為了新馬合並而做出的準備
即使到現在我也不能完全理解
新馬合並和逮捕共產黨之間有什麽必然聯系
在大部分左翼精英無法參選的情況下
同年的選舉人民行動黨得到了51個議席中的37個
這並不讓人意外,但是在這一次的選舉中
南洋大學的畢業生又殺出了一條血路
讓社陣獲得了13個議席,成為最大反對黨
以前一期講新加坡和臺灣的視頻裏
我專門講過南洋大學的興衰史
李光耀對南洋大學以及南洋大學的創始人陳六使可以說是恨之入骨的
選舉過後的第二天,政府就褫奪了陳六使的公民權
華文教育的畢業證書也不為政府所承認
我有不少老同事都是當年南洋大學畢業的
這批人真的是挺慘的
新馬合並後沒多久
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被迫獨立
作為最大反對黨的社陣領導人的李紹祖認為新加坡民主已死
決定抵制議會,並且在第二年集體請辭
像極了之前的香港民主派議員
社陣又繼續抵制緊隨而來的1968年大選
導致人民行動黨獲得了所有的席位
至今我都沒能理解社陣這個類似自殺的行為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麽
有懂的朋友希望能給我解釋解釋
我對新加坡歷史的了解肯定還不夠全面
畢竟流傳出來的信息還是非常的少
但是總體來講這種鬥爭最多達到監禁的程度
李光耀手段雖然非常狠,內安法用的如火純青
但是反對李光耀最多也就是坐牢,然後寫悔過書
這和當年共產黨被國民黨幾乎殺到山窮水盡相比
還是要差一些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
毛澤東,鄧小平這些人確實是比較牛B的
起碼在意誌力上,要超過李紹祖等人
我在想為什麽李光耀能把新加坡的共產黨收拾的這麽慘呢
從內部來講,首先李光耀的團隊的業務能力夠強
在搞政治鬥爭的同時還能將國家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
這方面左翼政黨就遜色太多了
左翼政黨想的更多的還是怎樣分配財富
而不是如何增加財富
李光耀執政前,轉口貿易相關經濟雇傭了將近70%的勞動力
轉口貿易是非常賺錢的
所以雖然現在我們常常宣傳
李光耀把新加坡從小漁村變成了世界級的大都市
卻忽視了建國時新加坡可不窮
新加坡的窮更多是相對於美國,英國這樣的國家
如果和同一時期的中國相比
新加坡的人均GDP還是很高的
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時,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
到了中國準備改革開放時,這個數字增長到了25倍
5倍於中國的人均GDP
讓人民下決心搞革命的機會成本變得非常高
25倍GDP時則是什麽都不用談了
其次李光耀下手可謂快準狠
李光耀說過很多吊吊的話
其中有一句非常體現他的性格
他說,如果你針對我,我會戴上指節金屬套
在一條死巷子裏逮到你
李光耀對待政敵是毫不手軟的
而且一旦下手,就是對手政治生命的終結
這可和現在臺灣的那種過家家一樣的黨爭不同
新加坡將1955年生效的殖民地內安法使用的非常純熟
政府可以自由的界定什麽樣的行為是危害國家安全的政治行為
當然我不是說見到對手就抓政權就穩了,這肯定是不對的
當權者要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什麽樣的情況下要果斷祭出這種不講道理的七傷拳
不要覺得這事兒很容易
拿64做例子,如果鄧小平,趙紫陽知道64會鬧到這步田地
以他們的能力
是非常容易在學運初期就把這事兒給解決了的
但是在你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
這種決定是非常難做的
學生還沒有造成什麽破壞
你憑什麽就開始彈壓呀
很多人現在在替新加坡的左翼打抱不平
說他們什麽也沒做,就被李光耀送進了大牢
這話沒錯,但是如果李光耀真的什麽都不做
新加坡人民現在搞不好在後悔另外一件事
前面說的兩點還主要是新加坡的內部問題
其實李光耀能壓住左翼最主要還是要看外部因素
李光耀在劍橋時拿的是英女王獎學金
從小也是接受的英式教育
可以這麽說,他除了皮膚沒有英國人白之外
他就是個純種的英國人,而且還是個上流社會的英國人
咱們做個假設,如果今天你在非洲一個原始部落做生意
突然出現了一個普通話說的比你還標準,北大畢業的本地人
拿了習大大獎學金,滿學分畢業
相對於部落裏其他土著,你會更傾向於聽誰的
或者換個問題
如果你打算在部落裏選一個生意上的合夥人
你是要找個語言不通,價值觀不同的土著
還是這個普通話極標準的北大畢業生
事實上,當時的英國殖民者非常信任李光耀
而且很給李光耀面子
李光耀可以牽著殖民地警察部隊指哪兒打哪兒就不多說了
67年時英國想從新加坡撤軍,李光耀很不開心
因為英國軍隊的軍費是英國自己負責的
不但不用新加坡給錢
英國人還能在新加坡拉動GDP
所以李光耀飛到英國
要求英國首相威爾遜暫緩撤兵
威爾遜非常為難,說大哥不是我不幫你
實在是我大英帝國現在沒錢
這樣吧,到了71年我們正式撤軍時
咱補償5000萬英鎊給你們
1971年全中國的外匯儲備是3700萬美金
不但中國流口水,日本韓國都想哭啊
於此同時
蘇聯與中共又是如何支持新加坡乃至東南亞的共產黨的呢
蘇聯基本啥也沒幹,就出了張嘴
中共在整個50年代
則是保持了和平共處的外交模式
除了支援越南外,對東南亞各國革命保持了極大的克制
只有東南亞的革命失敗時,會對相關人員進行庇護
1955年中國又在萬隆會議上宣布取消雙重國籍
這對東南亞華人革命的積極性影響也很大
這裏面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因為中國初建,本來就沒錢
又和美國在朝鮮打了場國戰,就更加捉襟見肘
二是因為中國希望和東南亞國家保持良好的關系
整天在人家鬧革命
人家不可能給你好臉色的
三就是因為蘇聯了,蘇聯畢竟是老大哥
老大哥還沒在東南亞發力
中國就先去輸出革命,打下來東南亞到底算誰的
但是這種克制在1960 年中蘇交惡後產生了變化
脫離了蘇聯陣營後
公開支持中共的僅剩下東歐小國阿爾巴尼亞
中國迫切需要通過輸出革命來形成一個由自己主導的國際生存空間
所以大家可以參考我之前那期講臺灣新加坡的視頻
60年代新加坡的南洋大學突然又被回了一波血
和中共開始對東南亞輸出革命有很大關系
可惜64年約翰遜以壓倒性優勢當選美國總統
他將美國對越戰爭從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
迫使中國不得不增加對越援助
對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援助因此又受到了影響
等越戰打完時,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控制已經非常穩固了
1978年11月,復出後的鄧小平到訪新加坡
李光耀分享了新加坡各種讓經濟騰飛的政策和方針
也當面要求鄧小平提出輸出革命
鄧小平表示接受
同年12月
中共十 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
正式告別革命
1980年中共正式告知東南亞各國共產黨,斷絕一切援助
同年,南洋大學關閉
在這之後新加坡也開始大舉投資中國
新加坡的反共從來就不是反蘇共反中共或者反越共
李光耀的反共更多是出於本位利益考量
而很少有那種意識形態的對抗
他反的只是本土和近鄰,或者會直接威脅到本國利益的共
所以在冷戰中,新加坡沒有反蘇
當中共表明不會染指東南亞後
新加坡也未參與64後國際對中國的孤立
李光耀本人甚至在自己的書中對鄧小平的許多做法表示支持
很多人將李光耀的這種做法理解為功利主義
我倒是覺得
一個領導人如果能夠為了人民多做些功利主義的事
算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了
忍不了了,核废水无害?日本凭什么用福岛核废水绑架全世界,请大家一起发声:我反对!让我感到害怕的印度疫情,又一波新病毒向我们袭来,到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